Open-Souce模式是我非常关注的领域,与Richard Stallman纯粹的“自由软件”概念相比,开源项目的思路和模式更加符合现实需求。而且在日新月异的科技领域,结合开源理念的商业项目也开始逐渐绽露头角。
开源的商业模式是整个商业社会走向开放和创新的一个桥梁,对于有效组织群集智慧,减低开发成本和建立黏性用户群体等方面,它都具有独特的优势。
开源商业模式的优势:
-
Open-Source是一种高效,节约的生产模式: 通过开源的理念建立商业项目,不但可以聚合已有的开源组建来完善和丰富项目本身的功能和底层结构,而且开放的源代码可以增加项目的透明度,降低开发风险。而这些参与开发的众多自愿者们在项目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建立起一个社区,同时也将成为未来潜在的用户或者合作伙伴。
-
Open-Source能够获得用户的广泛的接受: 封闭开发的企业在产品推出时需要大量的市场推广费用和广告预算,因为他们的项目在推出市场之前无法被外人了解。但是开源项目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处在一个透明和开放的公共环境里面,一点一滴的信息积累都是来自用户的贡献,在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中,参与者们实际上又是项目的推广者,他们会不遗余力的推广“自己”的产品。
-
Open-Source是一种高生产力模式: 在传统科技公司中,一个产品从立项,组织团队,招聘人员,到调拨资金,市场分析,整个过程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美国的许多高科技公司走完这个过程的时候往往已经花费了几百万美金,才能最终确定是否“开工”干活。对于开源项目,这个过程中的所有元素和要求都是由群集智慧来决定,也就说参与者同时又是产品设计者,市场分析者。协同合作的机制不但令参与者与项目本身建立起感情,而且这个项目随之而形成的社区也为市场推广的口碑模式带来“化学效应”。
开源商业模式的存在的问题:
-
Easy Copycat: 容易被复制是开源商业模式的一个问题,而且当许多类似的项目同时出现时,会给参与者和市场造成一种“过剩”的错觉。
-
Intellectual property: 知识产权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公司的商业信誉和客户信心。关于开源的IP管理是许多开源商业公司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知识产权像一把“双刃刀”,过于严密则影响创新和效率,而过于宽松又会降低竞争力,如何平衡地规制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使用是开源商业模式的一个重要问题。
-
Community Stickiness: 也就是参与者与整个项目社区的粘性。参与开源项目是一个人的自发行为,没有项目能够保证吸引足够多的参与者和开发者,在开源项目的全过程里,需要合理的保护并稳定的发展这个社区,这对于项目的组织和管理有较高的要求。即要满足项目的整个规划,又要为用户,客户提供尽量宽松的参与环境,需要科学的管理艺术。
开源模式的成功案例:
-
Red Hat:是开源商业模式的一个成功例子,免费提供产品而通过技术支持和专业服务获得盈利,04年收入$1.25亿美元。
-
Firefox:Firefox浏览器应该是04年最成功的开源项目之一,他们的出色更多的表现在高效的技术维护和开源的市场策略,Firefox的流行也是Word-of-mouth的一个经典案例。
-
Creative Commons:创作共用虽然不是技术开发项目,却深谙Open-Source模式的威力。开源模式的理念丰富了创作共用的资源和内涵,而累积智慧将参与者和社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仔细留意,我们会发现很多这样的例子,特别是在浮现技术和Blog领域,这样的项目在渐渐的影响着我们的网络生活和思维方式。开源理念延伸而来还有许多创新,如分享经济(Sharing Economy),Open API,Word-of-mouth等等,这些都与开源模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Technorati Tags: business, opensource, 文心
|
9 Comments
1 | Comment from Che Dong on June 1, 2005 01:40 AM
开源开发的生存模式这方面我也很关注: 感觉开源软件从社会总体看是节约的,因为避免很多重复的开发,
有人做了第一种开源产品: 其他做商业版本的就没有生存空间了。
比如WINDOWS环境下FTP的客户端会有几十种,但是相应开源平台下就少很多。
2 | Comment from Meng Yan on June 1, 2005 04:43 AM
Agree Che Dong。1)节约,大家都作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小巨人,避免再造轮子;2)钳制,比如Eclipse.org->SUN, OpenOffice.org->MS Office, Ximian.com->MS Outlook, Mozilla.org->MS IE.
3 | Comment from WebLeOn on June 1, 2005 04:49 AM
开源项目能营造很好的开发和使用环境,可能要生存下去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不过商业化就是另一回事情了。根据传统的思维,保守更多的秘密才能赚更多的钱。平衡开放的环境和商业上的利益并非易事。部分开放,如API等等,有不错的效果,但始终只是一个折衷的办法。
4 | Comment from june6 on June 1, 2005 09:18 AM
opensource的东西在企业级基础性软件平台上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我们也注意到很多软件巨人,比如:IBM、BEA也在其产品种应用了很多开源的软件或者架构。这本身也说明了行业对于开源模式和产品的信任与认同。
5 | Comment from Winters Mi on June 1, 2005 02:52 PM
"We believe if we open sourced our product, we would be out of business in six months," McVoy says. "The bottom line is you have to build a financially sound company with a well-trained staff. And those staffers like their salaries. If everything is free, how can I make enough money to keep building that product for you and supporting you?"
Larry McVoy带领着BitKeeper离开了Linux开源社区,这个已经不是新闻,不过Forbes对他的报道确实Open Source Heretic,这点让我很是诧异,也许McVoy说得对吧,Open Source的商业运作模式并不是那么简单的,甚至于抑止了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如果有兴趣可以看我的一篇Blog,不过全作儿戏之言,其中还有不实之处。
链接:http://together./ui_simple.php?id=7037.43633240.43646380.4364win
6 | Comment from 文心 on June 1, 2005 03:10 PM
Hello Winters, Thanks for your comments.
I‘ve read the forbes story before. McVoy‘s arguement mainly on Software indusctry, partially it was true because Open-source model might not generate eough revenue to keep the business‘s financial health. on the other hand, my point was focus on open-source business and marketing model, incline to web services and community building. on this field, I‘ve seen the advantages of open-source model to give that business huge benifits. I‘ve given the examples such as firefox, creativecommons, etc.
7 | Comment from 文心 on June 1, 2005 03:18 PM
I would agree with Che Dong. 不过车东好像有所保留,能不能从Software Development的角度更详细的说说你的看法?
To Webleon: Open-source的模式虽然在商业上并没有取得很显著的成绩,但是这个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在软件行业它的优势一直没有发挥出来,但在Web App,Services上,它将会有非常不错的表现。关于你提到的Open Api,我正在写另外一篇文章,到时可以继续讨论看看是否Open API是折衷策略。
8 | Comment from vitamin on June 7, 2005 08:57 PM
FSF是有点“共产主义”味道了,因此理想主义色彩“过于”严重,但也因此深得众多geeks的拥护。opensource抑制创新,也许有一点,但是它让社会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因为很多东西有现有模块可以拿来,重复开发大大降低。竞争与合作,是一种怎么样的关系呢?如果地球上没有国家边界,那么光美国的国防开支就可以让非洲人民温饱起来;但是我们的科技能否发展那么快,就会是一个问题,呵呵。
9 | Comment from d on June 9, 2005 06:40 AM
Forbes.com那个Daniel Lyons, 估计又是娱记出身吧, 开篇就是一堆误导. BitKeeper只是一个类似于CVS/Subversion的版本控制系统, 因为Linus Torvalds个人的偏爱才使用在了Linux的开发上, 跟内核本身并没有任何代码上的联系, 更不是所谓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而且它从来就没有开源过, 因此根本就不存在"离开开源社区"这一说. 这次事件顶多是Larry McVoy不满意于免费支持Linux开发所带来的广告效应, 吵着要分手而已, 还不够级别上升到文章所意淫的高度.
Open Source对web service为主的商业应用确实有很大的利用价值. 它有取之不尽的代码与创意, 协议上的束缚却很少, 因为它不算redistribute. 不过这时候web services对开源社区的回馈就成了一个问题, Adam Bosworth去年底一篇帖子所引起的关于Google与Open Source的争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怀疑GPL 3.0会对此增加一定的限制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