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2.0(web2.0):人类历史的第四次文明

 IT-man 2005-08-08

  作者:阿酷

  任何将互联网等同于信息产业或信息文明的观念都是错误的。 这种观念源于一本称为《第三次浪潮》的著作。这本书出版于1980年,在当时的中国红遍大江南北,在思想界呼啸起一股横扫一切的浪潮。 作者阿尔温·托夫勒声称:“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拥有了网络,谁就拥有了整个世界。”

  阿尔温·托夫勒预言,由计算机引发的信息革命将会主宰世界,并创造出第三次文明——信息文明。“第一次浪潮是农业阶段,历时数千年;第二次浪潮是工业阶段,至今不过三百年;目前正在开始的由计算机引发的第三次浪潮,可能只要几十年,”他说。

  直到互联网2.0产生,阿尔温·托夫勒都是正确的。

  当阿尔温·托夫勒还只会用计算机网络来称呼互联网的时候,他看到的互联网就是信息革命的支柱和动力。互联网1.0,完美地证实了他的预言。

  但是,阿尔温·托夫勒低估了互联网。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它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彻底改变了人类的行为方式。

  从本质上说,互联网是远距离传递和存储信息的工具。互联网最基础、最核心的力量,就是信息的中央集权。互联网1.0将二次文明的成果推到了极致,引爆了信息革命。通过信息的垄断和集中,将社会权利的垄断和集中提升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无论是门户还是搜索,都体现了中心化社会的行为准则。

  但在互联网的体内,同时孕育着一种叛逆的生命力。这种叛逆的生命力反对垄断、反对集中、反对任何形式的中心化。这种叛逆的生命力叫做个性主义,它扬弃了信息社会的准则,建立起以互联网2.0为标志的新秩序,一个以参与和分散为准则的个性时代。博客、聚合、书签、标签以及社会网络等等,都因为沐浴个性化的阳光而生机勃勃。

  互联网1.0和互联网2.0是一对互相矛盾的共生体,中心化的互联网1.0催生了信息文明,个性化的互联网2.0催生了个性文明。如同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长期共存,互联网2.0并不能取代互联网1.0。互联网1.0是人机对话、单向传输的信息模式,互联网2.0是参与互动、双向交流的行为模式,它们之间剧烈冲突,但仍将超稳定地共同存在,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所以,互联网2.0并不是信息产业的升级,而是一种新的文明的诞生。

  种植技术,带来了人类的曙光,创造了农业文明,——第一次文明。

  蒸汽机,延伸了人类的手臂,创造了工业文明,——第二次文明。

  互联网1.0,引爆了信息革命,创造了信息文明,——第三次文明。

  互联网2.0,引发了个性主义,创造了个性文明,——第四次文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