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服务地方经济 服务第三产业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服务人才

 syqds 2005-08-20

 

最近,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启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教育部在江苏无锡召开全国第三次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结合经验交流会,着重交流和研讨了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培养现代服务业应用型人才的经验。由此,如何适应以现代服务业为特征的第三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三产人才(服务人才)的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高职教育界更为广泛的关注。对于这一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长期坚持高职教育方向的金陵科技学院(前身为金陵职业大学和南京农业专科学校)较早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若干重要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近日,本网站记者主要就这一问题采访了金陵科技学院闵光泰院长。
记者:闵院长,您好!很高兴您能作为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校长访谈》栏目的特邀嘉宾,接受我们的采访。
闵院长:能有机会走进《校长访谈》,与兄弟院校的院(校)长们一道就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我非常高兴。谢谢您们的邀请!
记者:全国第三次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结合经验交流会不久前在无锡召开。您也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很想请您谈谈参加会议后的感想。
闵院长:这次会议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周济部长在会上所作的报告围绕“办什么样的高等职业教育”,“怎样办好这样的高等职业教育”这一根本问题,回顾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充分肯定了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地位、作用及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分析高职教育面临的形势,强调指出要“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改革之路,根本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这就进一步明确了高职教育的定位,指明了高职教育今后的改革走向和发展方向,使人们对高职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有利于高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学习周济部长的报告,我深有感触,也倍受鼓舞。金陵科技学院(原金陵职业大学和南京农业专科学校)是全国最早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之一。20多年来,学院始终遵循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宗旨,面向地方一、二产特别是三产,面向基层、企业、农村,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努力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改革发展之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目前,学院拥有白下、幕府、江宁三个校区,教职工近千人,开设了涵盖工、农、经、管、文、法、艺等学科的近50个专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达12000人。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肯定和广泛赞誉,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走高,2003年当年就业率达到92%,高于江苏省同类院校79%的平均水平。历届毕业生3万余人大多已经成为南京市乃至江苏省经济、文化建设的骨干。我校事业发展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从根本上说,得益于举办高职教育,得益于“应用型、地方性”的正确定位,得益于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在提升水平和强化特色上花大气力,从而在高校林立的南京地区,赢得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广阔空间。学院目前尽管已升格为本科院校,但仍将继续坚持发展高职教育,坚持“应用型、地方性”的定位。我们将以第三次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结合经验交流会的召开为契机,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努力把学院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记者:周济部长在会议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迫在眉睫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大力培养社会紧缺的现代服务业应用型人才。据我所知,金陵科技学院对三产人才或者说服务人才培养问题较早进行了研究和思考。能否请您具体谈谈现代服务业需要什么样的应用型人才,或者说,以现代服务业为特征的第三产业对人才培养有哪些基本的要求。
闵院长:这是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高职教育要培养服务人才,首先必须回答这一问题。我们认为,第三产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即三产类人才培养目标区别于其它产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特征,从根本上说,是由这一产业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1. 第三产业服务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三产人才培养应更注重综合性。第三产业的主要产品是服务而非实物。一般而言,服务产品与实物产品相比,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无形性。第二,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离性、共时性。第三,不可贮存性。第四,质量测评的复杂性。此外,从总体上说,服务产品还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文化含量。服务产品的这些特点,不仅使与消费者直接发生联系的从业人员成为服务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而且表明与其它产业相比,三产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个人修养等因素对于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更具有决定性意义,也使第三产业具有比其它产业更强的人文性、文化性、社会性。因此,对三产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除专业知识、能力外,还特别强调人文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品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特别强调素质的综合性。这就要求三产人才的培养既要重视智力因素,更要注重非智力因素,更要注重成“人”教育和成“才”教育、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统一和融合。
2. 第三产业行业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三产人才培养应更注重应用性。第三产业发展所急需、需求量最大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且对人才素质的应用性要求更高,这是由第三产业行业活动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一、二产业的学科背景主要是自然科学,作为物质生产领域,其劳动对象是物,劳动过程是对物进行加工、处理,行业活动一般围绕着自然规律的发现和利用展开,侧重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三产的学科背景则突出表现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融和结合,作为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的领域,其劳动对象是人,劳动过程是为人提供有使用价值的服务,行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法律、法规、制度、约定、规程、标准之类社会规范和技术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展开的,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更侧重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因此,比较而言,三产人才的学科专业理论深度可浅于一产、二产人才,但由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特别是社会关系的复杂性,由于服务产品质量对于从业人员技术水平的特殊依赖性,三产人才涉及的知识面应更宽,实践性、应用性应更强。
3. 第三产业内部行业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三产人才培养应更注重复合性、开放性和适应性。第三产业内部行业结构的显著特点在于行业、岗位的多层次性和变动性,特别是三产中新兴行业的迅速发展和传统行业的技术升级,已经催生并将不断催生大量技术含量较高、技术综合化的职业岗位,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是掌握多种知识技能,善于吸纳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社会适应性强的复合性、开放性人才,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职业迁移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4. 我国第三产业所处的外部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三产人才培养应更注重国际性。在中国加入WTO、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国际背景下,我国服务业所处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外部环境对三产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国际性的更高要求。一方面,外国服务企业进入中国,需要大量本土化的熟悉国际服务贸易业务的三产人才;另一方面,中国服务企业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更需要通晓国际业务的三产人才。此外,国际间服务领域的业务联系、服务业经营管理经验的交流、三产人才的跨国流动也会随着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而日益频繁。因此,重视具有国际性素质的三产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代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国际性,意味着三产人才必须了解我国国情和世情,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当的中外历史文化、经济政治、人文地理、礼仪习俗知识,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规则、惯例,掌握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技能,具有世界眼光和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记者:您在前面已经提到,第三产业发展所急需、需求量最大的并非学术型人才,而是应用型人才;三产应用型人才应具备不同于其它产业人才的特殊素质。您认为应用型三产人才应具备哪些特殊的素质?
闵院长:这实际上是三产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问题。三产人才(服务人才)应具备哪些特殊的素质,并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同样是由第三产业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是三产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
1. 多层次的知识结构。由第三产业服务产品人文性、文化性等特点和三产对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复合性要求所决定,三产人才一般应当具有以多学科知识为背景,由基础性知识(涉及哲学、数学、语言、政治、历史、心理、艺术、风土人情、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藉以生成和提升三产人才的人文和科学素养)、专业性知识(形成本专业技能,胜任行业技术和管理工作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相关性知识(与三产人才所从事的专业工作相关联,有助于扩展其专业技能,主要涉及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信息、法律等相关学科、专业领域的知识)构成的多层次的较为宽泛而合理的知识结构。
2. 多元化的能力素质,主要是指三产人才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公共关系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较强的应变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水准的职业能力;较强的获取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
3. 良好的品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三产对人的因素的高度依赖性,也决定了三产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品德素质,特别是人本意识(消费者本位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诸如自信心、自控力、亲和力、独立性、进取心等。这些素质对于三产人才适应不断变迁的行业和职业环境,做好以人为对象的服务工作,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记者:培养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应当说责无旁贷。贵校对此作了许多有益的实践探索,包括专业设置方面,您能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吗?
闵院长:你说得很对,高职教育实际上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与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部分,毫无疑问,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应用型人才包括应用型三产人才(服务人才)的重大责任。专业又是高职教育与经济之间的接口和纽带。为此,在三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我们高度重视专业改革与建设问题。
一是坚持市场导向的办学理念,优先设置第三产业类专业。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办学三原则”(即以最大限度满足经济建设的需求作为最高办学准则;以社会评价作为办学水平高低、人才质量优劣的最终标准;以服务经济、贡献社会作为学院自身发展的根本动力),面向社会,贴近经济,融入市场办学。在对社会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地方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结合学校的实际,适时调整专业结构。80年代,学校设置的专业主要面向一产、二产。90年代以来,我校进一步明确了重点服务于地方第三产业的办学方向,将专业设置的重心转向生机勃勃、前景广阔的第三产业,优先设置三产类专业。迄今为止,我院开设的专业中,第三产业类专业或与三产密切相关的专业占专业总数的75%以上。其中既有会计、金融、商务、法律、服装、园艺、汽车维修等传统专业,又有信息技术、环境保护、影视动画、视光学技术、珠宝首饰、楼宇智能化、旅游管理、房地产开发、市场营销等新兴专业,适应了地方第三产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二是设置了一批双专科专业,通过举办双专科教育培养复合型三产人才。1992年以来,我校在专业改革和建设中,根据三产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寻找新的专业增长点,陆续设置了近20个四年制双专科专业,如国际贸易/商务英语、市场营销/实用英语、现代秘书/商务管理、经济法/工商管理、视光学技术/商务英语、楼宇智能化/物业管理、宝石技术/电子商务、旅游管理/旅游英语、影视动画/计算机应用、环境艺术设计/计算机应用、园林景观设计/景区管理等,既提高了办学效益,又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复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合格人才。毕业生由于知识面宽,能力较全面,综合素质较高而深受三产行业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普遍高于普通专科,就业岗位分布相当广泛,多数专业一次就业率达到96%以上。实践证明,通过举办双专科教育培养复合型三产人才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记者:三产人才(服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最终是通过教学来保证和实现的。贵校在这方面有什么重要举措?
闵院长: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是实现三产人才(服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多年来,我校为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努力以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构建培养三产人才的教学体系。
 1.致力于对“大一统”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大一统”即统一起点、统一时间、统一课程、统一标准,是我国高等院校传统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这种教学模式在较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个体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上的差异性、多元性,必然对人才的个性发展形成制约,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多年来,我校通过实行入学门槛多元化(高考统招、高考单招、中考招生),通过设置五年一贯制专科、三年制普通专科、四年制双专科、四年制本科,辅之以主辅修制、学分制、弹性学制,逐步形成了多种学制并举,多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并存的格局,初步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尽快成才的较为宽松有利的环境。
2.根据“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一是在专业教学计划中,针对三产行业、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和专业特点,构建模块化和开放性的课程体系。如会计专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由通修模块、专业大类必修模块、学科核心模块、专业选修模块和拓展模块组成,其中通修模块开设了12门培养学生品德、心理、人文和科学素养的课程;专业选修模块则涉及国际会计、会计电算化、税收会计、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等5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的课程针对未来职业方向和职业岗位群开设,并可随着职业岗位的变迁及时进行调整。二是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科研活动,跟踪现代科技的发展和行业的动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3.建立并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第一,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了由课内实践(课程设计)、专业实习、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组成的梯次递进、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践教学时数不少于教学总时数的1/3;为所有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部分基础课设定实践环节,并按照实践教学文件(大纲)的要求予以落实。第二,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实训条件。近几年来,学校先后投入近千万元,建立和完善了47个校内教学实训基地。第三,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与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用人要求结合起来,在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等方面尽可能为学生获得相关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创造条件,以增强其就业能力。第四,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监控。学校督导室按照教务处的部署,会同系部通过现场观摩、检查学生实训报告等途径监控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确保实践教学不流于形式而取得应有的实效。
4.着眼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三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教学方法的行之有效。多年来,我校教师结合专业和课程特点,致力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在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发挥讲授法等传统教学方法优长的同时,又进一步将案例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法引入课堂,形成了教学方法多元并存、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格局。如果说,讲授法等传统方法长于理论知识的传授,那么,案例教学法等现代方法则可以通过案例模拟、案例讨论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促使他们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实践锻炼,使知识直接转化为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记者:开展教育国际合作,借鉴国外高职教育的有益成果,利用国外优质资源进行人才培养,这是目前不少高职院校正在从事的一项重要工作。贵校这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较早,想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贵校推进教育国际合作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闵院长: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同类院校的标准和规范,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教材、先进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人才,是我们为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而进行的探索的重要方面。我校的教育国际合作酝酿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正式开始于1995年。国际合作的专业从早期的商务管理扩展到影视动画、信息技术、机械/电子、服装设计、高级护理与康复、法学等,多为第三产业类专业,合作的层次有专科和本科,合作的对象有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法国和奥地利等五国六校。至今已有300余名学生先后走出国门,学习发达国家的经营管理经验和高新技术。国际合作也有力地促进了我校的教学改革和建设。我校在与国外学校联合办学过程中,共同研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从中获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9年来,我校还利用合作的契机,先后派出70多名专业骨干教师赴国外进行课程进修直至读研。出国对口进修深刻地改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丰富了教师对“高职教育”和“应用型人才”的认识,确保了我校人才培养的“应用型、实用性”取向。目前,商学、计算机等学科的专业已与国外合作院校实现了课程对接,部分课程已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并使用双语教学,取得显著的成效。

记者:据我了解,多年来,贵校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产学结合,与行业、企业(包括三产行业、企业)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走出了一条产学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办学道路。请您谈谈有关这方面的情况。
闵院长:产学结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周济部长对此作过精辟的论述,现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共识和努力方向。多年来,本着“社会需求就是办学方向,企业满意就是质量标准,适应经济就是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我校坚持产学合作的基本办学道路,努力通过产学合作达到四个结合: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环境与职业环境的结合,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的结合,确保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现已与省内外170多家企事业单位(多数属于三产行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在利用行业、企业资源培养三产人才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建立由校内专家和产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成员多数来自三产行业,他们参与学校专业设置的论证、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课程内容的确定等工作,保证了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适应行业、岗位的要求。二是与三产行业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一批实习条件优越的校外教学实训基地。目前,已订立协议并挂牌,成为我校校外实训基地的三产单位已有156个。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认识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实习。实习期间,学校聘请现场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使学生完全进入实际生产领域,获得真正的职业训练和工作体验,促进了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三是从三产行业企事业单位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的聘用优化了师资结构,他们把行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信息带进课堂,并参与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促使人才培养与不断变化发展的产业、行业实际紧密联系,增强了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依托三产行业企事业单位,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接受多方面的锻炼,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了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近几年来,我校与企业(及有关事业单位)的合作逐步发生从软性到硬性、从单向到双向、从近期到长远的转变。
“从软性到硬性”,即企业从早期仅仅参与学校专业设置的论证、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课程内容的确定等工作,转向投入技术和教学设备,直至投资办学。例如,近年来,金蝶软件(南京)有限公司先后投入价值196万元的软件技术,与我校会计专业合作组建实验室,共同培养会计人才,共同开发会计信息管理软件系统;全国规模最大的一家民营眼镜集团提供了价值数十万元的全套教学实验设备,与我校视光学专业合作建立了验光配镜实验室;5个国内大眼镜公司在我校设立专业奖学金;2个眼镜集团与我校联合成立视光学培训学院;泰国爱福健企业集团、国土资源部南京地矿研究所与我校联合创办国内第一家珠宝首饰学院,共同培养宝石技术等专业人才。最近,江苏一些在行业具有领军地位的企业集团也在积极与我校洽谈投资办学事宜。
“从单向到双向”,即从早期单向的企业参与学校办学、录用毕业生,转向学校同样参与企业的市场开发、技术进步和职工培训,校企合作从单向介入转变为双向介入。
“从近期到长远”,即校企合作由早期学校和企业为满足自身眼前发展的需要而结成的暂时性、松散型合作关系,转向双方基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教兴国”的共识,在发展战略的高度上谋求相互间长远的合作和共同的发展,结成稳定性、紧密型的合作关系,进而以资本为纽带,组成利益共同体。
“三个转变”是校企合作从教学领域向办学领域的拓展、从教学改革向办学经费筹措机制改革和办学体制改革的延伸;是校企在教育与经济相结合的广阔空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整合;是企业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所给予的肯定和支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向学校“打包要人”,即企业对人才规格提出总的要求,学校按要求组织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最后将毕业生“整建制”地提供给企业。例如,我校视光学技术专业99级学生50人入学后不久,即全部被南京、苏州等地的几家用人单位预订;宝石技术专业2003届毕业生45人全部在预订单位完成毕业实习(预就业实习),毕业后绝大多数被预订单位录用。校企合作深层次、紧耦合、高境界的发展,必将使学校更有特色,办学质量更高,人才培养更有成效,并随着体制和机制转变增强办学生机与活力。

记者:正如您所说,三产对人才综合素质有更高的要求,三产人才的培养既要重视智力因素,更要注重非智力因素。请您谈谈贵校在三产人才非智力因素培养方面的主要做法。
闵院长:一是如前所述,发挥常规教学非智力因素和综合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二是通过开设选修课(第二课堂)、讲座,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和心理辅导站等多种形式,开展对学生品德、心理、人文和科学素质的教育。
三是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在学生非智力因素和综合素质培养中的特殊作用。除专业实习实训外,我们还积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助残帮困、青年志愿者、专业服务(如法律咨询、艺术设计、验光配镜服务等)、科技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努力促使他们贴近社会生活,贴近人民群众,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更培养他们的消费者本位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道德意识以及踏实肯干、艰苦创业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品格。事实表明,社会实践提供了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实际锻炼的广阔空间,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对于三产人才的培养具有特殊意义。多元化的能力素质以及良好的品德素质、心理素质是在人与自然、人与人、校园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中逐步形成和提升的。只有经常参与这种互动实践,经过“知行统一、知行转化”的实际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记者:闵院长,贵校在三产人才培养方面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成果富有现实意义,为其它院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愿贵校在应用型人才特别是三产人才培养方面,在学院事业发展中不断取得新成果。再次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闵院长:谢谢你们的邀请。也借此机会,向高职教育界的领导、专家和朋友们,向兄弟院校的同行们致意,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