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浪寻鲨 |
 |
|   等级:管理员 文章:166 现金:2305 经验:2305 魅力:783 登陆: 注册:2005-06-24 |
四、关键技术 根据上述应用前景,我们认为,建立一个完善实用的航天仿真虚拟现实系统,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突破: 1.系统硬件如前所述,VR 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仿真为被试提供一个虚构的但能反映对象变化的环境,这需要大量的数据处理。一般来说,人脑检测延迟的阈值约10ms,所以VR系统要求的延迟应低于10ms。因为延迟越长,系统越不逼真,延迟过长甚至产生负效应(如运动病)。另外,使用多边形越多,视景效果越真实,但是增加多边形,会使其延迟时间拉长。这样,视景生成对计算机硬件的速度要求更高。从目前技术看,要实现低于10ms的延时,处理器速度需达到90MIps(每秒百万条指令)。达到这一性能甚至更高一些是可能的,但成本昂贵。此外,为了得到高质量的图像,头盔显示器必须有50~100万个像素,因此,应着力研究分辨率高、体积小的显示器,以满足系统需要。 2.环境生成工具构造虚拟现实环境要通过环境生成工具来实现。 计算机图像处理中智能性图形特征分析与推理及图形模块相互作用和处理,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一个首要环节。目前这种环境生成工具专用性很强,尚不具有通用性。 3.三维图像处理技术虚拟系统的视景环境由计算机通过三维图像处理用立体图像方式表现出来,同时根据研究要求和约束条件,完成实验所用的三维显示界面。它是根据数学和视觉原理用小多边形构造出来的。据估计,建立载人航天器和它的对接机构形状、再入状态与着陆场等逼真的虚拟环境,需要的图像生成速度为8000万个多边形/秒。这就要有专门的数学模型和仿真软件, 而这正是三维图像处理的主要内容。 4.系统性能评价建立的航天仿真VR系统是否实用, 其中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是逼真度(即与所研究对象的吻合程度)。现有的评价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系统进行测试,将结果与所研究对象的实际参数或数据进行比较;二是对仿真模型进行主观定性评价。对于VR系统,目前尚无有效手段客观评价其逼真度,多是依据主观定性评价。因此,发展客观检测方法进行评价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五、几点看法 1.虚拟现实技术与现有仿真的区别在于, 被试不再是坐在现实世界中通过人机界面去观察分析研究对象的参数,而是沉浸到由计算机创造的一种虚拟世界之中,在这里面如同真实世界一样与周围的虚拟环境事物进行交互作用。因此,针对航天仿真技术的特点,建立虚拟系统,不但设备相对简单、投资少,而且可以真实地模拟空间效应,进而可作训练器,所以它是今后研究中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技术。 2.从整体水平看,国内在VR研究方面刚刚起步,与国外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为此,我们应充分跟踪美国航宇局和欧空局在载人航天仿真研究中的VR动态,在可行的基础上建立一套虚拟现实仿真系统。另外,在设计视景软件时,应与国际仿真软件的发展趋势接轨。 3.VR系统毕竟是一种虚拟化的事物,不同于真实世界。因此,如何平衡被试的心理负荷,避免操作失误以及焦虑、紧张等状态,让其将VR 技术真正作为一项实用的研究工具,提高工作效率,摆脱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这也是航天仿真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题。 4.建立航天仿真用虚拟现实系统, 主要的硬件如图像生成计算机和头盔显示器等,由于技术发展速度很快,估计用不了几年时间它们的性能就难以满足研究要求了。为此我们应重点研究人-虚拟世界之间高速交互作用等问题。 www.spac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