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羊性的《狼圖騰》

 明砖 2005-10-22
2005-07-16 12:47:30   来自: ingkin (香港) 评论: 狼图腾(简装本)   歷史應該只有兩種讀法:一、借古鑑今,以前人之經驗,作為今人之教訓。歷史不會倒流,過去的史實於我們有何關係?但歷史卻會重演,智慧不如柏拉圖所講,是回憶,而應該是累積,當我們相信,站在巨人肩上才會進步的時候,我們方可真正的進步;二、將歷史當在情懷。王者的豪情飛揚,將帥的慷慨激昂,又或者才子佳人的浪漫淒美,英雄的末路悲歌,比任何文學作品都引人入勝。而歷史之所以更具情懷,是因為你總能在閱讀歷史中,找到跟這些王侯將相美人俠客某種血統上的關係。人們需要數典認祖,就是讀歷史的任務。      《狼圖騰》的作者所讀到的,不是「歷史」的圖騰,而是「讀歷史」的圖騰。很多評論都說,我們不能因作者在書中的考證,就斷定狼圖騰才是中國人的圖騰。大抵作者因其與狼的特殊經驗,總愛在歷史中開採狼圖,他看到炎黃的遊牧性,也注視到漢唐元清統治者的狼性,於是,他把一切在傳統歷史評論上可視作武功強大的東西,如遼闊版圖、好大喜功等,都歸於狼,而把與之相反的東西,如歌舞昇平,輕徭薄賦等,都歸於羊,於是,中國歷史在他的略劃下,就成為了羊與狼二元對立的角力。這是他多年生活在大草原上所感情投射,他愛死了狼的狠,於是便把歷史中的狼圖放大,大得變成了民族本源。      他的錯誤在於把歷史的情懷當成教訓。他有一種知識份子的淺薄:自命任重道遠,但視野狹隘。他把民族當成一個本身要找尋唯一出路的整體,這已是一種他筆下羊性儒家思想的表現。他沒有吸取歷史教訓,仍充滿情懷地把民族性想像為一場簡單的二元角力,這就正如清末維新的中西角力,輾轉反側,仍是想不通現代性的超複雜本相。他最多只有清末的視野,根本沒有能力把他的「狼情懷」印證到現今的社會狀況,更枉論是勾出教訓。他應該懷念狼,因為當沙塵暴掩沒北京城,他仍只會記得小狼的洞,對北京城的人卻不會有一點記掛。      大草原的真正智慧不是狼的智慧,而是狼、羊、人、草原相互制衡的辯證法,長生天(真的,我絕不喜歡書中「騰格里」的音譯,這是我的情懷)下的草原起碼已有一場「四元角力」,在現代以城市為天下的時代,還相信二元論,無疑是一種庸俗結構主義式的淺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