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侃博:这是一个“大狗叫小狗也要叫的时代” 看到网络上转载《文学报》上的一篇文章:《博客文学成为新热点,比网络文学走得更远?》(附后),看完后,会让博客们感觉到群情振奋,摩拳擦掌的为之击节叫好。尽管我目前还没搞懂网络文学和博客文学的确切定义和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何处,但博客这个新鲜的流水的词,开始大名在外的时髦起来,“你博了吗?”这句话,就象当年流行的一句话“你吃了吗”一样惹人喜欢。从各大博客网站来看,博客文学的确有其先锋性和平民性,而且它的出现比早期的网络文学更个性化和生活化,也就是说,更踏实起来。所谓的踏实,也就是贴近自我的平白生活,以叙述和日志等形式来解说自我,诠释生活,发泄情绪,倡导以博客自我感觉为中心的写作方式。 “博客文学”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及争议。有人说,这种自娱自乐的文字将孕育文学新样式;也有人批评它只是些垃圾文字。 近来,随着《病忘书》、《特别内向》以及安妮宝贝的《清醒纪》等一批“博客书”的出现,以及一些纯文学杂志对“博客”的收录,“博客文学”也开始进入人们视野,引起好奇和争议。
比网络文学走得更远 由湖北省作协主办的《芳草》是国内率先刊登“博客”的纯文学杂志。主编钱鹏喜认为,一些优秀的博客,体现出“多元、先锋、新锐”的特点,将对传统文学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该杂志副主编杨中标分析,很多博客具有文学的诸多元素,它的即时性、开放性,自由度、便捷度与当年的网络文学有同工异曲之妙。不同的是,它似乎比网络文学走得更远了。网络文学在其体裁、题材以及表现形式上,仍然可见传统文学的影子,而一些博客彻底抛弃了主题、结构、技巧,甚至对语言也进行了翻新和改造,使用大量的自造词汇、心情符号等。杨中标甚至认为,在博客上,可能孕育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不过,也有评论家批评目前以文学为主题的博客,不少是日记类的个人情感、生活等无序的记录,内容偏“软”,离文学还相距甚远,很难称之为文学。“文学如果仅仅强调自由、个人化,以记录和情绪宣泄为唯一功能,那么文学将不再称之为文学。如果说,传统文学作品注重内涵、网络文学以可读性取胜,那么,目前的博客文学则可以说是文学垃圾的代名词”。 写作的大众狂欢 对于博客文学的出现,《天涯》主编李少君称之为“文学的日常化、平民化”。他说,博客使得写作变成一项日常工作,随时随地可写,写的也是真实的日常生活、工作;同时,也使得任何人都可以进行写作,一个只要能写字的人,只要他愿意把自己的生活和经历写给别人看,就可以成为博客作家。博客文学时代其实就是一个人人都可能成为作家的时代,因为载体已不成为问题、读者也或多或少会有,写作因此真的成为人人可以参与的大众狂欢。 此外,李少君指出,博客文学还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它的真实性。就像如今深度报道抢走不少传统文学读者一样,博客文学同样也可能抢走不少读者。可以预见,“博客”被整理出书的会越来越多,既然名人无论政治家、明星、主持人可以出书,普通人独特的生活与经历同样会有人关注,这是一个大狗叫小狗也要叫的时代。 “博客”带来新挑战 文学评论家葛红兵认为,与传统文学、网络文学相比,博客文学在传播模式和写作上具有明显的自我性。首先,传统纸面文学追求刊物发表、出版社出版,先前的“网络文学”寻求论坛张贴、电子刊物、网站发表,博客文学只是张贴在自己的博客里,并不主动寻求读者的认同,绝大多数博客都是封闭的,并不对外围读者开放,即使是开放的博客,也不追求读者的数量。其次,大多数博客并不追求表达上的“文学性”,如我们一般所看重的文学性特征,概括性、虚构性、典型性、教益性等等,博客文学并不在意这些,他们在文字表现上更加随意自我。因此,“博客文学”这个词对“文学”的传统定义是一个挑战。它的生活化特征、写实性品格、非教益性倾向、自我记录和抒发的意味对传统的文学观念构成了巨大的冲击。 |
|
来自: 坞丝别垎 > 《众口百家异彩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