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啦,彼此認識一下吧,別害羞了~ 甚麼?不夠? 簡單來說,riffs就是一個可以讓你分享與評論「所有事物」的平台,相較於豆瓣專注於視聽媒體之上,在riffs上,網路分享家能夠討論的範圍更廣泛(或是說更雜)。 功能上,riffs也結合了itunes與del.icio.us,讓使用者可以在聽音樂時看到來自於riffs社群的評論,或是可以評論自己在del.icio.us上添加的書籤。 目前還在alpha階段的riffs功能應該會越來越強大,或許會結合google base和google map也說不定。豆瓣有的功能riffs也一樣沒少(rss、tags、地區社群、個人首頁、興趣社群、站內通信....),不過外觀看起來色彩鮮艷了點就是。 不論是豆瓣還是riffs,評價機制都是極為重要的關鍵。在riffs上,你可以捧(rave)也可以批(rant),豆瓣就沒分好評壞評了。另外,riffs是百分制,豆瓣則是五星制。 豆瓣可以讓同好交換二手書籍、音樂或電影,riffs則提供「buy this」的功能,直接連上amazon;至於檯面下的「交換分享」,或許可以期待Tioti。 剛剛還看到對岸有個大眾點評網,和豆瓣極像,只不過談的是吃的....嗯,限定議題範圍到底是好還是壞呢?對該服務的社會性與個人性又有甚麼影響呢? riff好玩的一點是刻意模仿常在書背上看到的那種「一句話式的評論」,我蠻喜歡的。 台灣一些經營的很不錯的網站,例如手機王,或許可以添加一些類似功能,而諸多BSP應該也試著跳脫出單純的提供者身份,學習也好,模仿也好,讓自己的內部社群更活躍,連結地更緊密;反正使用者都在那了,不利用豈不浪費? Yahoo Shoposphere就朝這個方向努力了,不過好像不夠「好玩」。 反正啊,flickr有甚麼就跟著作就是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