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行年考(八)

 白山 2005-11-30
孔子行年考(八)
(公元前480年——公元前479年)


梁涛

周敬王40年  楚惠王9年  卫庄公1年  辛酉(公元前480年)

子路被杀    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末卞(今山东泗水)人。姓仲名由,字子路,一字季路。列孔门政事之科。好勇,自谓:“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论语·先进》)孔子称其“片言可以折狱”(《论语·颜渊》)。仕卫,为卫大夫孔悝邑宰,因反对迎立蒉瞆(后为庄公)为卫公,被杀。

【文献】《左传·哀公十五年》:“卫孔圉取太子蒯聩之姊,生陟。孔氏之竖浑良夫长而美,孔文子(注:即孔圉)卒,通于内。太子在戚,孔姬使之焉。太子与之言曰:‘苟使我入获国,服冕、乘轩,三死无与。’与之盟,为请于伯姬。闰月,良夫与太子入,舍于孔氏之外圃。昏,二人蒙衣而乘,寺人罗御,如孔氏。孔氏之老栾宁问之,称姻妾以告,遂入,适伯姬氏。既食,孔伯姬杖戈而先,太子与五人介,舆猳从之。迫孔陟于厕,强盟之,遂劫以登台。栾宁将饮酒,炙未熟,闻乱,使告季子;召获驾乘车,行爵食炙,奉卫侯辄来奔。季子将入,遇子羔将出,曰:‘门已闭矣。’季子曰:‘吾姑至焉。’子羔曰:‘弗及,不践其难!’季子曰:‘食焉,不辟其难。’子羔遂出,子路入。及门,公孙敢门焉,曰:‘无入为也。’季子曰:‘是公孙也,求利焉,而逃其难。由不然,利其禄,必救其患。’有使者出,乃入,曰:‘太子焉用孔陟?虽杀之,必或继之。’且曰:‘太子无勇,若燔台,半,必舍孔叔。’太子闻之,惧,下石乞、盂黶敌子路,以戈击之,断缨。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孔子闻卫乱,曰:‘柴(子羔)也其来,由(子路)也死矣。’”《礼记·檀弓上》:“孔子哭子路于中庭,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既哭,进使者而问故,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史记·孔子世家》:“哀十四年春……明岁,子路死于卫。”

周敬王41年  鲁哀公16年  壬戍(公元前479年)

孔子卒,时年七十二岁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末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儒家创始者。名丘,字仲尼。先世为宋国贵族,曾祖父时避难至鲁。幼年丧父,少“贫且贱”。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学乐于苌弘,习琴于师襄。做过委吏(司会计)、乘田(管畜牧)。约年五十,由鲁中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不久辞去。曾周游宋、陈、蔡、齐、曹、郑、蒲、叶、楚诸国,共十四年。自谓:“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论语·阳货》)倡导“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要求“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实行“忠恕”之道。又认为“克已复礼为仁,”(《论语·颜渊》)以“礼”为“仁”的规范。提出“正名”的政治主张,要求君臣父子都要实符其名。注重道德教化,氢对苛政肆刑。尊天命,谓“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 对鬼神持存疑态度,“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相传曾整理《诗》、《书》,并据鲁史作《春秋》。首创私人讲学风气,又传先后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主张“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因材施教。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论语·阳货》)。重视书本知识和前人经验,对其择善而从。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等原则,要求学者不抱主观成见,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为政》) ,“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重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教学内容限于“文、行、忠、信”四方面,鄙视“学稼”、“学圃”。曾修诗、书、礼、乐,删定古《诗》重复者为三百零五篇;晚年“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又据史记作《春秋》,上自隐公,下迄哀公,断十二公。对六经进行系统编定和整理,使其得以传播。后世今文经学以六经皆孔子所作,古文经学则以六经为孔子述古之书。孔子与弟子的日常教学与问答谈话,由弟子整理为《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材料。《春秋》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材料。三国魏王肃整理的《孔子家语》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孔子所整理的古代文献,在汉代被国家法定为经典,成为经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被整个封建社会所尊奉。孔子本人的地位也不断提升,西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追谥褒成宣尼公,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追谥文宣王,宋、元、明、清各代皆有封谥。汉以后两千年间,被封建统治者推崇为圣人,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深。

【文献】《春秋经·哀公十六年》:“夏四月己丑,孔丘卒。”《左传·哀公十六年》:“夏四月己丑,孔丘卒。公诔之曰:‘旻天不吊,不慭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子赣曰:‘君其不没于鲁乎!夫子之言曰:“礼失则昏,名失则愆。”失志为昏,失所为愆。生不能用,死而诔之,非礼也;称一人,非名也。君两失之。’”《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壤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壤,哲人将萎,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夫子曰:‘赐,尔来何迟也?夏后氏殡于东阶之上,则犹在阼也。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则与宾主夹之也。周人殡于西阶之上,则犹宾之也。而丘也,殷人也,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盖寝疾七日而没。”《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始殷人也。’后七日卒。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已丑卒。哀公诔之曰:‘旻天不吊,不慭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毋自律!’子贡曰:‘君其不没于鲁乎!夫子之言曰:“礼失则昏,名失则愆。失志为昏,失所为愆。”生不能用,死而诔之,非礼也。称“余一人”,非名也。’”又见《孔子家语·终记解》、《礼记·檀公上》。《礼记·檀弓上》:“孔子之丧,门人疑所服。子贡曰:‘昔者夫子之丧颜渊,若丧其子而无服,丧子路亦然。今请丧夫子若丧父而无服。’”《礼记·檀弓上》:“孔子之丧,二三子皆绖而出,群居则绖,出则否。”《孔子家语·终记解》:“既卒,门人疑所以服孔子者。子贡曰:‘夫子之丧颜渊也,若丧子而无服,丧子路亦然。请丧夫子若丧父而无服。于是弟子皆吊服而加麻,出有所之则由绖。子夏曰:‘入宜绖可居,出则不绖。’子游曰:‘吾闻诸夫子,丧朋友,居则绖,出则否。丧所尊,虽绖而出可也。’”《礼记·檀弓上》:“孔子之丧,公西赤为志焉。饰棺牆,置翣,设披,周也;设崇,殷也;绸练,设旐,夏也。”《孔子家语·终记解》:“孔子之丧,公西赤掌殡葬焉,唅以蔬米三贝,袭衣十有一称,加朝服一,章甫之冠,佩象环径五寸,而綨组绶,桐棺四寸,柏椁五寸。饰廧置翣设披,周也;设崇,殷也;绸练设旐,夏也。兼用三王礼,所以尊师,且备古也。”《礼记·檀弓上》:“孔子之丧,有自燕来观者,舍于子夏氏。子夏曰:‘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子何观焉?昔者夫子言之曰:“吾见封之若堂者矣,见若坊者矣,见若覆夏屋者矣,见若斧者矣,从若斧者焉。”马鬛封之谓也。今一日而三斩板,而已封,尚行夫子之志乎哉?’”《孔子家语·终记解》:“葬于鲁城北泗水上,藏入地不及泉,而封为偃斧之形,高四尺,树松柏为志焉。弟子皆家于墓,行心丧之礼。既葬,有自燕来观者,舍于子夏氏。子贡谓之曰:‘吾亦人之葬圣人,非圣人之葬人,子奚观焉?昔夫子言曰:‘吾见封若夏屋者,见若斧矣。’从若斧者也,马鬛封之谓也。今徒一日三斩板而以封,尚行夫子之志而已。何观乎哉!’”《史记·鲁周公世家》:“(鲁哀公)十六年,孔子卒。”《史记·郑世家》:“(郑声公)二十二年,楚惠王灭陈。孔子卒。”

(全文完)

相关文章:孔子行年考( 七)(梁涛)

孔子行年考((梁涛)

孔子行年考(五)(梁涛)

孔子行年考(四)(梁涛)

孔子行年考(三)(梁涛)

孔子行年考(二)(梁涛)

孔子行年考(一)(梁涛)

孔子行年表(梁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