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商业智能应该具备三个要素:商业需求、大量的数据和实现商业智能的算法。商业需求指的是用户期望通过实施商业智能,能够给企业有可能带来的价值。大量的数据是指实现商业智能的、赖以存在的数据基础,所谓的“商业智能是数据驱动的应用”就是基于这一因素而言的。而实现商业智能的算法可以理解为把数据变成信息、知识的工具、算法或过程的集合。
也正是“商业智能是数据驱动的应用”的论断,使许多不明智的商业智能应用走向了一个误区,那就是,把商业智能产品采用“推”的应用模式交给用户,使得商业智能在企业中的应用深度取决于用户的水平。这种做法最大的弊端是无法体现“商业智能”有利于决策的巨大价值,更多用户把商业智能视为一个已经定制化的工具而存在。
在与客户交流商业智能产品时,应采用“商业需求为前导”的“拉”式的应用模式。商业智能应用的用户群的特殊性,决定了不同的用户对商业智能的潜在需求存在多样性、不确定性、个性化等特点。如果采用“推”的应用模式,势必造成大多数人的商业需求仍然无法得以启发、开发的局面。在BI解决方案中,BI咨询顾问应站在相对较高的角度,以职能业务为主题,为用户规划、整理出可能需要的商业需求,言明每个商业需求的来源、用户群、可能的价值。
ESG的BI解决方案贯穿两条主线,一是整理的商业需求,体现为建议性的业务报表、业务分析;二是数据仓库建设的每一个步骤。其功能涵盖了数据仓库建设的各种工作,从数据的采集,到数据建模,直至数据发布,甚至与企业门户的集成。
1).ESG商业智能解决方案组成
- 商业需求理解与分析
- 数据仓库的设计与创建
- 商业需求的数据抽取
- 分析数据库的设计与创建
- TARGIT商业智能产品的上线
2).优点 这种实施方法更好地保证BI项目的实施成功率,更好地让用户理解BI产品和使用方法,更好地体现商业智能在企业的应用价值。具体有以下好处:
帮助用户制订的完善的报表体系。完善的报表体系是BI需求的一部分。
BI需求的另一部分,是为用户企业制定具有竞争力的分析模式和模型。做到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让最终用户能够简易的操作实现销售、财务、库存、采购等核心业务的辅助决策。
4.BI项目实施方法论
项目实施方法论是指导整个项目实施的详细的框架。好的实施方法论有条理地组织项目实施各个阶段的项目活动,描述工作步骤、任务和每一阶段项目的里程碑。最强的实施方法论是指那些为某一特定软件设计适合于所有公司的工具,支持项目主要的活动,例如知识传授和改变管理。 BI项目的实施方法有别于ERP实施方法。下图阐明了ESG实施BI项目的具体方法及任务。

结合ESG的实施方法和对用户企业的业务需求的理解,采用以下的实施方法将是最好和经济的方法。详细的实施阶段和时间段如下所示:
1).项目启动会 项目启动会上,将同用户企业确定项目的时间表和实施项目的方法。
2).商业需求分析/整理 工作目的:
- 理解、收集和确认客户的主要业务需求
- 根据企业信息化现状,找出可以改进的报表体系、分析模式并设计报表体系、分析模式
工作方式:
- 同客户交谈、与IT经理交谈
- 确定报表需求和分析业务需求
- 指出业务需求可以改进的部分
- 将整理的业务需求文档化
3).商业需求确认/修正 工作目的:
- 对比规划的商业需求满足现有业务需求的程度
- 通过对比,修正并确认用户对BI的需求。包括报表的需求、分析模式的需求
工作方式:
- 同客户交流
- 确定报表需求和分析业务需求
- 将整理的业务需求文档化
4).建设数据仓库(DW): 工作目的:
- 制定数据ETL(抽取、转换、上载)的规则
- 制定有利于布置、分析效率的DW存储模式
- 物理实现
工作方式:
- 与IT部门合作、与系统集成商合作
- 完成DW建设的知识转移
5).建设分析模型: 工作目的:
- 根据整理的商业需求,进行概念分析模型的设计
- 实现数据模型
- 设计、实现分析模型的存储模式
6).设置产品环境: 工作目的:
工作方式:
7).系统上线: 一旦完成生产系统设置和完成系统使用的准备将进行“系统上线” 。作为项目管理的一部分,对系统上线日起作记录并且将这一天作为一年保证期的开始,和系统维护期的开始。系统上线之前,顾问将评估用户企业上线的其他业务系统。新系统将在此阶段运行。
8).系统上线支持和保证: 根据签署的维护合同,从系统上线时起提供一年的保证和一个月的应用支持。上线支持的提供/使用将根据保证和支持的章节进行。
9).文档移交: a. 主数据报告: 文档化系统参数设置和系统配置, 文档化系统用户权限设置。 向用户提供以下文档 :
- 用户手册: 用户手册是提供用户如何操作系统一步一步的指导
- 标准操作流程:包括系统一步一步的操作和手工的流程图并配以文字说明
- 技术维护文档
b.系统上线评估:定义未来有可能的技术风险、应用风险,以及应对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