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影《教父》欣赏

 跳舞de龙 2006-02-02
电影《教父》三部曲一直是我认为有史以来最好的电影。
  在这几部电影里,电影硕士毕业的导演科波拉,仿佛是在把电影艺术中的所有技巧做一次令人目不暇接的教学示范,其独具匠心的镜头应用,种类之多,手法之高超,让人眼花缭乱,电影大部分采用Nino rota谱写的电影音乐,更是极具意大利西西里风情,忧伤而美丽,叙事感动人心弦,(最为感人的一首莫过于安东尼为父亲麦可吉他弹唱的Brucia la terra,歌词见附一。这首爱之悲歌,委婉哀绝,用失去爱人的那种悲痛,来刻画西西里历史的悲剧,以及延续到其父子二人身上的爱与被爱、以及对父爱的渴望被社会的恶酿成误解和冲突的忧伤。)不仅仅如此,电影揭示的许多社会问题、家庭问题,更是让人看后为之惊叹扼腕,回味再三,并由此发人深省。在此,我引用剧本中三个句子,以让读者对剧本的社会穿透力有所认识:
  
  Never hate your enemy, that affects your judgement。
  Try to think as people around you think。
  Politics is gun, finance is knowing when to pull the trigger。
  
  相比之下,以导演战争片、营造战壕真实见长的大导演斯皮尔伯格不久前导演的《拯救大兵瑞恩》,尽管,其恢弘大气的战争场面、血肉模糊的杀戮近景震撼人心,但是始终在电影中最为注重的美学感受方便有所欠缺--这不光是视觉审美,同样还有听觉和心理上的审美,对于这一点,我尤其注重后者,因为心理学的审美是文明的积淀。
  我不打算在这里详细介绍这部电影了,其第一部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西西里人维托.科利昂为了逃避仇家追杀,被迫逃亡正处于移民大潮中的美国,在这个自由的社会里,他本是一个安分守己、娶妻生子的公民,正如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一书中所说,这样的自由,意味着一切由自己担待,意味着孤独,意味着勇气和力量,不久,他的自由便被黑社会所干预,维托奋起反抗,由此步入黑道,一发不可收拾。
  剧本的开头,无疑极具影射意味:意大利移民、美国商人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大家注意这个名字)的女儿被歹徒侵犯,一向信赖法律、然而骨子里极具西西里复仇意识的他在对法院“聊胜于无”般的判决感到无比的失望,因而去求助于已被社区尊称为教父的庇护人--维托.科利昂。
  这无疑实在宣称自由社会与黑社会难以调和的冲突的开始。
  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法律只具有“形式规则”(哈耶克语)的作用,任何人都不可能确定地借此形式规则来达到自己的目标。然而,任何形式规则都是靠人来应用的,而自由量裁的限度无疑在任何确定的“形式”下也极具空间。黑社会就是在这种空间内寻找自己的市场,而且以自己所信奉的方式来决定取舍,以弥补法律在自由社会下的不足。
  从电影中教父判断几个案例的方式也可以看出,维托.科利昂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构建一个以宗教为掩护的家族,当然,这个家族里,维托.科利昂有他的信仰,那就是他不作恶,只伸张正义。
  由此我们不由得假设,如果法律只给我们一个形式规则最高框架,正义全部靠自己去伸张,那么这就类似于回到了洛克笔下的自然状态。反之,如果这个形式规则包罗万象,具体而微,那么人需要做的东西便很少,这种规则越是丰富完备,在这个方面,人便越趋向于渺小孱弱、无能为力。
  显然,如果《教父》中果然是我上述第二种情况,那么所有的面临危险和困难时所体现出来的豪迈气概、聪明才智、人格魅力给人带来的所有美学享受,必将消失殆尽,无影无踪。
  然而,社会的发展却正是如此,在《教父II》和《教父III》中,一手紧握十字架,一手在世俗社会打拚的新一任教父麦可.科利昂无疑无比向往合法的生存方式。
  无比智慧、无比幽默的康德曾在他的历史类著作《世界公民的历史观》中风趣地谈到,野蛮民族被文明社会所吸引,其中的无疑有文明社会的女子比较漂亮的原因。
  罗马士兵因为垂涎萨宾妇女白皙美貌,从而大肆抢来做妻子,因此导致罗马赋予萨宾人以公民权,从而种族得到延续并壮大下去。
  麦可.科利昂无疑是人类爱美倾向的代表,这不仅是对女性美的爱,(对女性美的爱好,正如我上述提到的两个例子一样,是人类的天性,我也惊诧于麦可.科利昂在西西里避难时娶的那位少女维纳斯一般的美丽,当她裸露的上半身象古希腊雕像一样呈现在银屏上时,我简直是惊呆了。)而且也是对国家、家庭和传统所承载的世界观和伦理观体现出来的美的那种爱。(麦可加入了海军陆战队,是一个二战英雄)
  凯伊应当说是不漂亮的,然而麦可.科利昂深爱着凯伊,这种爱本身就极具审美价值。对这种价值的珍视,驱使他向合法的社会不断迈进。
  如果说平庸的名字叫做女人,那么法治社会便是男人走向女性化审美的开端。在一个完全法治社会里,冒险、斗争、死亡、奇迹之类的浪漫主义将被女性生来便的渴望忠实的爱情、平淡的生活、慵懒富足的情调冲洗的干干净净,男人的社会就是冒险和抗争,这种审美主宰了我们以往的整个历史,当法治要用它那死板僵硬的教条来束缚我们的时候,自由对具有力量和智慧的男人来讲,无疑是结束而不是开始。而对于女人来讲,则恰恰相反。
  浪漫主义壮美的悲歌,必定会因为社会分工导致男人力量与智慧的萎缩而结束。国际主义、全球化贸易,越来越急剧第加速这一进程。斧头和手枪将被西装革履取代,30码决斗也必定会以文件和语言的形式在法庭上温文尔雅地展开。女人和孱弱者们欢天喜地,强者纷纷把注意力移到更加能迅速致富和赢得名誉的事务上来。阴谋也许会广泛地存在一段时期,可一旦当社会所提供的舞台能够让人们以更容易的代价获得美的享受的时候,他们会发现公平和公开的竞争来得也许更加简单些。
  当麦可.科利昂为了家庭,为了自己的所爱--妻子儿女--而打算步入合法的产业界的时候,他涉足很深的黑社会却不能因为他把当初积累的家财广为散予而善罢甘休。道德是不可分割的,正义更是要追根溯源。一个靠黑社会发家致富的巨头,想轻易与过去一刀两断,把非法聚敛的资产合法化,这种可能性有多大?电影告诉了我们一切。
  死亡,还是死亡。
  生命的价值在金钱面前微不足道,只有死亡才能让正在追求正义的路上迷失方向的人们大梦初醒。
  在中国,新一代左派们也诞生了,他们号称主张私产入宪是一场骗子的闹剧,既得利益阶层刚抢了钱,就要求洗钱合法化了。刚做了婊子,便试图通过立牌坊来刷清历史了。
  显然,私有财产是自由的保障,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但是,当往昔的上了福布斯排行榜的巨富们落马的落马,被谋杀的被谋杀,私有财产在中国到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保障自由甚至生命安全,便成了一个疑问号。
  假使自由不是我们的目的--这不可能也不会成为当前中国环境下的目的,那么我们要求私产入宪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体面?尊严?不,都不是。权力,唯有权力才是当下人们疯狂追逐的唯一目标。
  钱好比是肮脏的苍蝇,腐臭的、挂着满清猪尾巴式的权力才会是它眷恋的对象。官商勾结所攫取的财富永远都毫无尊严和体面可言。
  如果你要从这可耻与淫荡中去溯源,不久就会然你捂住自己的鼻息以防止恶臭滔天。
  站在贫困大众一边的新左派,太在乎权贵们的财富了。甚至发出这样的宣言:“现有的非法聚敛不清算,主张私产入宪就是无耻。”似乎主张私产入宪的都是那些已经赚得盆满铂满了的肥虫,那些可怜的肥虫们,在他们敢于往腐蛆堆里钻营的时候,我们还佩服他们的胆量,一旦脑满肠肥守着大堆的黄金留着涎水打着盹而要求宪法保护的时候,我们就只能完全鄙视厌弃他们的丑陋可憎的面目了。
  私产入宪,究其根本,还是为了保护被剥夺得所剩无几的贫困人们的。他们的贫困,不是个人能力的原因,而是制度的原因,所以这种保护是天然合法的。
  即便这种保护无可避免地会涉及既得利益阶层。但是我们知道,权贵者从来都不依赖法律,他们就是这样过来的,对这一点比谁都清楚。他们只是利用想妓女一样的法律,为他们的快感做铺垫而已。
  即便退一万步,要来清算,那么,要上溯到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算完?维托.科利昂取得的第一项非法收入的是克来门扎的“馈赠”,第二项非法收入是他反抗黑社会头子时收回的保护费。这样开始了他自己的黑社会生涯。而现在的富人们呢?是要上溯到权力最初寻得的租金?还是80年代的倒买倒卖?抑或干脆寻找权力的来源的端倪?那,恐怕就要一直上溯到建国之初,民初,乃至满清、春秋、原始社会?
  且不说这种上溯技术上如何艰难,完全的公平本难实现,中国现下这种制度构架,想要任何理性的追问都立即可能会招来无端的牢狱之灾。
  清算是有必要的,主张公平的社会主义者们,尤其如此认为。大多数有良知的人,同样渴求这种的清算。
  但是,一旦我们想起这种完全的清算,恍如30多年前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万马齐喑式的悲剧又历历在目。这种可能性,并不是没有的,在声势浩大的运动面前,平凡的人性突然被某种罪恶所攫取,象浮士德把灵魂出卖给了靡非斯特一样,变成血淋淋魔鬼面孔了。
  而且,如果用清算能增加历来受尽压迫的贫困阶层享受到的复仇的快慰,那我倒不如主张让金钱成为那些为恶过来的人的身份证,让他们在被屈辱和可耻的良心折磨中苦渡余生。
  当然,唯有让由发韧于宪政的,保护自由、平等,保护私有财产,引导出的伦理学审美观深入人心,我们才可以期待道德的力量真正发挥作用,才能指望黑社会逐渐向法治社会演变。萨宾妇女最终爱上罗马战士,为其不能始终靠武力来征服女性。现代化国家的领导如果要真正对得起自己一身道貌岸然的西装革履,不仅要靠故作风雅地吟诗做赋,抒发乡愁,还有靠真正问心无愧的Clear Conscience和对自由平等的正确观念。
  宪政,唯其目标的崇高优美,唯其实现手段之艰苦卓,才备受广大有志之士的钟情。或许,当他们努力种下这第一颗私产入宪的种子,会发出极具生命力的嫩芽,一棵一颗,最终在这块贫瘠荒芜的土地上,开出人世间最为美丽的自由平等的花。
  
  
  附一:Brucia La Terra原文及英译歌词
  Brucia La Terra
  
  Brucia la luna n’cielu The moon is burning in the sky
  E ju bruciu d’amuri And I am burning with love
  Focu ca si consuma The fire that is consumed
  Comu lu me cori Like my heart
  
  L’anima chianci My soul crys
  Addulurata Painfully
  
  Non si da paci I’m not at peace
  Ma cchi mala nuttata What a terrible night
  
  Lu tempu passa The time passes
  Ma non agghiorna But there is no dawn
  Non c’e mai suli There is no sunshine
  S’idda non torna If she doesn’t return
  
  Brucia la terra mia My earth is burning
  E abbrucia lu me cori And my heart is burning
  Cchi siti d’acqua idda What she thirsts for water
  E ju siti d’amuri I thirst for love
  
  Acu la cantu Who will I sing
  La me canzuni My song to
  
  Si no c’e nuddu If there is no one
  Ca s’a affacia Who shows herself
  A lu barcuni On the balcony
  
  Brucia la luna n’cielu The moon is burning in the sky
  E ju bruciu d’amuri And I am burning with love
  Focu ca si consuma The fire that is consumed
  Comu lu me cori Like my heart
  
  
  
  附录二、Brucia La Terra音乐下载地址:
  http://www./godfather/gf3/ra/anthony.r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