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2月,微软中国副总经理谭智加盟该年风头最劲的互联网公司8848,代表了当时中国电子商务的最高江湖泡沫(然后….); 2004年2月,微软中国总裁唐峻加盟盛大,刺激得我那代理香烟酒水广告舒舒服服洗钱的大哥都想做网络游戏(幸亏他最终没做); 2005年7月,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加盟GOOGLE,说真心话,并不是因为李博士的原因,我确实从上个月起对GOOGLE的景仰到彼为止。
辉煌就是黯淡的前夜。 2003年的春天,我很爱GOOGLE。 不单纯因为它超简洁的界面(不象那些门户,提供的所谓功能都有看半天广告后才可以看); 不单纯因为它真的能找到很多的东西; 我还爱它生日那天LOGO上会有小小的蜡烛,冬天会某天看到它一半埋在雪里,节水日那天会有滴很清澈的水出现; 我心中,GOOGLE象个精灵。
在刚有互联网的时候,YAHOO做搜索,不过它是以网站为单位进行手工分类,就象今天的HAO123或者265那样; 当大家有了更多的主动阅读的欲望,GOOGLE这种以网页为分类单位的系统查找工具就诞生了。而希望对某类信息感兴趣的人群进行广告投放的中小企业也有了更好的广告选择。想想,用户在查他正在寻觅的东西的时候,就看到你,是多棒的感觉。 不过就象自由市场经济的结果是市场必然崩溃的经济学理论一样,有利用价值的东西一定会被千千万懂得它价值的人利用至死。所有老大的努力都是尽量使这个拉锯战持续的时间长些再长些。 在2000年的时候,大家设计网站/网页是不考虑搜索引擎的感受的,同时两个特殊因素 1)那时的网站大多是以网络公司自己生产内容为主体的单向发布网站; 2)01-03年的寒冬,新网站成长得不是那么多。 因此,在我们03年使用GOOGLE的时候,可以得到干净准确的搜索结果; 但是04年开始,市场变了 1) 联网回暖,大量网站涌现,同时100%的网站在意搜索引擎,千方百计利用搜索引擎,于是专门帮人利用搜索引擎的专业服务行业SEO也应运而生;搜索引擎和网站间开始你审查我我算计你,道高一尺魔高一仗的博弈; 2)以BLOG为代表的自发布系统大量使用,使那些在搜索引擎里有不良记录而会被清除的网站,有了更多可以利用以和搜索引擎周旋的工具。比如在某著名BLOG网站上开个BLOG,然后利用该BLOG的PR值使自己被搜索到,当大家打开这个页面的时候,这个页面会直接连接到其他网站上去。搜索敢剁掉一些作弊的小网站,但是不敢剁掉这些大网站。
前段听说,GOOGLE开始上人工了,面对今天浩如烟海,明天更是浩如银河的网站和网页,企图以人工解决公正,意味着什么——江郎才尽。 我伤感。
我真的爱过GOOGLE。 但这无疑是个需要对搜索引擎有新思路的时代的开始。 我象等待哈里波特大结局一样等待搜索市场未来的新天才、新惊喜和新格局。
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又是个微软的高级经理人,又跳到了这个阶段最高的风口浪尖上。 这是为什么呀!
P/S:我对搜索引擎的很多理解都来自蔡文胜,感谢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