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女现象(4)

 跳舞de龙 2006-02-05
《超级女声》本周五将进行年度总决赛。在上周五“五进三”的比赛中,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进入了前三名。

   由于具备“晋级”的悬念、情感的倾向以及票选的不可预测性,许多人把看“超女”当成看一部连续剧,每周五晚上八点至十一点,这个时间不知吊住了多少少男少女的胃口。他们不惜放弃一切活动,忠实地等候在电视机前观看这档节目。这已是久违了的电视文化现象。

   日前,何炅来上海宣传新唱片《漫游》。记者提问全是关于“超女”的,因为他最近刚顶替柯以敏成为《超级女声》的评委。第二天,许多媒体的娱乐版都在显著版位上刊登有关何炅谈“超女”的报道,唱片反而成了一个新闻由头。可见“超女”之火。

   现在,综艺性娱乐节目不景气,湖南卫视推出《超级女声》,是想提升娱乐节目的人气。“想唱就唱”,作为一档定位于平民节目的制作,“超女”更重视观众的参与,并把它作为节目制作的重要内容,这是符合“接受美学”理论的。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创造应该把观众的接受状态也包括在内。

   “超女”制定了一系列的游戏规则,尤其是手机短信拉票,更把活动的范围大大延伸了。“短信拉票”虽然无法确保比赛的公正性,但印证了“超女”的游戏特质。其实,在NBA全明星选举中,早就有网上选票一说,《超级女声》还有一个手机号码只能投15票的规定,而在NBA全明星选举中,随便你投多少票。姚明因为得票多于奥尼尔,成为西部首发中锋。得票第一并不等于水平第一。因为全明星比赛本身就是一场篮球明星的大派对,是满足球迷看明星表演的一场游戏。

   《超级女声》并没有什么“超级”创意。一个不算超级的节目赢得了观众超级的待遇,这是因为观众和节目互动产生了扩散效应。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收视惯性被打破了,在长期的审美疲劳之下,“超女”的出现激起了观众审美的新鲜感。

   人气很旺的《超级女声》即将落幕,轰动效应的背后也留下许多值得思考的话题。现在,频道很多,好看的节目不多,尤其是缺乏为未成年人所喜闻乐见的节目。因为传播的单向性,忽视了收视的双向性。互动不仅表现在观众的直接参与,观众的信息反馈也是一种间接参与。只有心里装着观众,节目才能赢得观众。这也是我看“超女”后的一点想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