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闻过则喜

 昵称6052 2006-02-24

魏文帝曹丕在他那篇著名的《典论·论文》里说道,人往往“暗于自见,谓己为贤”,只看到自己好的一方面,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所以古时的圣贤“闻过则喜”,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孔子曾经说过:“丘出幸,苟有过,人必知之。”意思是说“我孔丘算是有幸,一旦有了过错,人家一定会知道。”孔子把别人能够给自己指出过错看作一大幸事。

孟子曾经提到: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很高兴。大禹听到有教益的活,就给人家行礼感谢。舜帝更了不起:总是与别人共同做善事。舍弃自己的缺点和观点,学习他人的优点,非常快乐地吸取别人的长处来行善。从他耕稼陶渔一直到做帝王,没有哪个时候他不向别人学习。

唐太宗在《帝范·纳谏篇》中指出,众所周知纳谏兴国,受谗败亡,为什么人主会拒谏信谗呢?因为人总是爱听顺耳的话,而奸佞小人最善于察言观色,投人所好。所以李世民谆谆教诲太子要把纳谏当作治病: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把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视作“病”,他人的批评或建议自然就是“良药”了。如此想来,我们难道不应该高兴吗?所以,当听到别人指出你的什么过错时,一定要学习学习圣人的涵养,闻过则喜,把它当作一件“幸事”接受下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使自己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而不是一个可怕的人,一个没有人愿意或没有人敢给你提意见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