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myspace的想象...

 云飞扬 2006-02-27
-只说                   english | other
 
jeremy wright写了篇关于myspace的文章,叫做myspace是一个新的blogospere。得出这几个结论基于这些比较:
1,数量
myspace与其它blogs人数相差不大,30m和100m,但是每天使用的要多,分别是250k和100k,而每天的post数量,则是1.5m和1.4m。不知道donews的promote queue是否是全部的blog发布数量,简单统计一下,平均每天更新不到1k/天,这要远小于uuzone每天的更新量。

2,增长更快
这点作者是根据blog和myspace年龄大小来判断的,大致是blog是个大孩子,我们还需要假定它不在青春期,而myspace则持续一天一两的吃奶期。

3,网络形成更快
myspace更容易形成自己的小圈子,没有使用过myspace的人可能会认为那些联系毫无意义,事实是那些是更形象表示联系的方式。

原因是,myspace比blog更重人的联系,更容易找到朋友,形成小圈子。作者没有说出的是,基于myspace的氛围人的活动比blog要多,这些活动获得的支持和响应也多,比blog更容易形成活动=〉反馈/认同的正反馈。

放任让jeremy wright去想象,那么myspace不仅仅是即将成为一个新的blogospere,而且将影响整整一代(an entire gen)人,成为他们的标志,就像摇滚和doom那样。这只是myspace的溢美之词的其中一种,当然,仅仅正面的评价不足以形成他想象中的那个 space。

myspace已经早不是一个音乐网站,从最初定位为成年人的交友站点,发展到现在,主流人群已经到了14岁以下。由于myspace的构成者基本都是年轻人,小孩子,所以负面的报道不断,各种各样的社会新闻,黑客攻击,以至于myspace的创始人前几天的演讲都这样介绍:
你们也许都听说过myspace,大部分都归因于那些关于潜在危险分子带来精神恐慌的新闻报道。
不知道媒体的这些想象是否足以谋杀myspace,但这至少使得myspace在国内出现和生存的机会非常之小。

不是技术进步让他们进入互联网,而是足够灵活、自主并且不被打扰的空间的欠缺,也许这就是myspace给与我们的想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