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秀丽】用Blog的方式学习 [和讯博客]

 duane1982 2006-03-24
【庄秀丽】用Blog的方式学习
庄秀丽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改变我们生活的环境和生活的方式,常用的学习场所,如图书馆、阅览、教室等逐步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查询检索以及通讯交流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甚至,我们还利用网络进行购物、订餐,多媒体网络正改变信息的传递方式与传递规模,无所不在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信息的大爆炸,知识的日新月异,要求我们突破传统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方式,要求我们学会学习、学会协作、学会做事、学会生存,掌握快速及时捕获目标信息的能力、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表达发布信息的能力,紧跟时代的步伐,变革学习的方式。

社会发展对人才能力结构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为人才信息能力培养创设了良好的数字环境。多媒体网络使得学习更容易发生,学习的手段、方式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特别是近几年网络上所兴起的基于开放源码的社会性软件(Social Software)的发展,使得网络的应用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大众化,使得终身学习、大众学习成为可能,社会性软件的作用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应用工具,它能够反映真实的社会关系和交往活动,使得人与软件成为一体。Blog是社会性软件的一种,本文主要探讨Blog与个体自主学习的作用,希望通过Blog变革传统的学习模式,快速提升我们迎战社会、服务社会的信息能力、协作能力、做事能力和生存能力。

一、认识篇

BlogWebBlog的简称和缩写,Weblog“Web”“Log”的合成词。Blog常被意译为网志,在大陆音译常为博客,在台湾音译为部落格”,Blogger则指写网志的人,Blogging指写网志的动作。

Blog页面的形态来看,Blog很像个人Web网站,但它有不同于个人Web网站的一些特点。从易用性来说,Blog页面能够很容易生成,例如到http://www./上注册后就可以获得自己的Blog网志空间和个性化页面;Blog页面能够不断地保持更新,不需要专门的网站维护,只要通过简单的点击提交就能够发布刷新页面内容Blog的简单易操作,使得人人能用。从功能特点来说,Blog以时间为序,组织每天的内容,还可以通过网络留言、引用跟踪等构起以个体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松散耦合网络虚拟学习社群;另外Blog提供的简单易用多种文档归类和检索查询功能,使得Blog完全可以充当简单的个人知识管理器。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学院青年教师吴娟在应用Blog的过程中,从Blog应用特点和自身应用体会出发,在她的bloghttp://blog./wujuan/001101.html )中还对Blog台湾音译部落格作了进一步研究和剖析。吴娟老师写道: l 并且可以拥有多个基于不同主题和不同目的建立的Blog——即多个格, l 要愿意,任何人都可以方便、快速地拥有自己的个性化的Blog——即格, l  各个小部落、所有的Blog可以在网络里互联——小部落又成为格,而格与格又形成上位的部落。l不同人的相同主题的Blog(格)可以关联——成为小部落,  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的积极倡导者、实践者毛向辉先生在他的文章《Blog 将成为教育中的重要工具》http://www./works/essays/BlogEP/Weblog_Portfolios.htm)中写道,Blog不仅能够及时写录、及时发布,Blog还具有分享功能,能够将个体的自主学习与周围的群体的学习形成交流和互动,从而进一步加速和提升个体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另一方面,随着个体Blog内容的不断积累,学习者可以进行回顾,品味过去所写的内容,修正自己理解的偏差,不断进行反思,加深体会和感受,这样的过程不断延续,就会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录、思-享、品-——Blog接近了我们的学习愿景

二、应用篇

Blog1997年最初在美国出现,到2002年开始在中国大陆快速发展,目前全球范围已经有众多行业和领域在Blogging,尤其在新闻出版业和教育领域的应用更为突出,例如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都为师生提供免费使用的Blog系统,他们的网址分别为http://www.law./ http://www./dept/itss/projects/blog/ ;在国外基于Blog而展开的学术研究课题和各种自主化学习应用更是枚不胜举;在国内最为瞩目的算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徐平教授率领她的弟子利用Blog大胆而成功地进行国家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针推理论探究式学习http://www./blogs/ )的研究,开创了基于网络进行学术项目开放共享研究的先河,而基于个人自主学习和交流的各种Blog应用也方兴未艾,如雨后春笋般涌起。   从Blog参与主体多少来划分,最常见的两种组织方式是个人网志和社群网志。个人网志通常是以个体学习者书写、记录、思考的内容为中心,更多关注个体学习的时间积累的知识效应,如广东中山大学心理系程乐华老师的乐华学圈”Bloghttp://www./user/chenglh/ );而多参与主体的社群网志则通常是基于某一主题,形成网络学习交流协作空间,将对主题的研究推向深入,例如国内进行Blog技术应用推进的“CNBlog心得集http://www./blog/)。

Blog所具有的各种特点、功能和应用的时间效应,足可以引发学习的变革。用Blog的方式学习,可以先从用Blog E化学习笔记开始,然后用Blog 拓展个人学习兴趣,再用Blog 进行学术课题研究,以及用Blog 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等等。

1.Blog E化学习笔记

Blog E化学习笔记,实际上对自己个人学习过程的进行初步的知识管理,比起传统的学习模式,更易于查询、检索、回顾、反思,另外也更体现了不同学习者的不同学习体验过程。用Blog E 化学习笔记,并不十分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更多关注的是自己每天的成长在Blog上的内容反映。

2.Blog 拓展个人学习兴趣

Blog拓展个人学习兴趣与用Blog E化学习笔记相比,从内容上来说,更专注于某一个方面内容的学习和交流。用Blog拓展个人学习兴趣有两种参与方式,一种是以学习者个体为中心,通过链接或邀请他人参加,形成基于某一学习主题的交流社群;还有一种方式是通过参与他人创建社群,来发展提升自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并与社群形成互动。   用Blog拓展个人学习兴趣的好处很多,通过Blog所逐步形成的个人学习兴趣生态圈,可以让你有机会接触到全世界相关领域最优秀的人,与他们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不但能够分享到他们已有的研究成果,而且能够分享到他们的经验和思想,从而使得自己某一方面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结构实现跨越式的提升和发展。

3.Blog 进行学术项目研究

Blog进行学术项目研究,通常是采用多主体参与的形式进行,以项目研究内容为深化的主题,项目参与成员通过Blog对项目进行研究和贡献。

Blog进行学术项目研究,可以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够及时快速地分享到其他同伴最新捕获的信息和研究的成果,容易产生思想激荡,碰撞出火花。同时还可以及时与同行进行交流,避免研究内容的或过程的重复,更容易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寻找到研究的突破口和创新点。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基于Blog学术项目研究,倡导了一种良好的、开放的、具有分享心态的学术研究交流氛围,为因特网上该研究主题资源内容的丰富贡献了一份力量。

4.Blog 进行毕业论文设计

从本质上说,毕业论文也是一种学术项目研究,然而,毕业论文主要以学习者个体参与为主的一种形式。利用Blog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更便于前期充分的调研、选题过程中与他人的交流、写作构思过程中资料的查询和整理,同时用Blog展露自己的研究,对他人也有一种启迪作用。

Blog的方式学习,不仅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增进学习的热情,培养学习的情趣,而且通过Blog所构建社会网络关系,让你觉得Blog就是自己最亲密的朋友,对身心健康的发展也是有百益而无一害。

三、实践篇

Blog的方式学习,可以接近我们自主多样化学习的学习远景,那么如何获得Blog服务?

Blog服务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简单注册直接获取由Blog服务商提供的在线Blog服务,第二种使用得比较多也比较实用的是自己架设Blog服务社群空间。

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在线Blog服务提供商,有免费也有收费的服务。通过注册就能获取的Blog在线服务,国外的有http://www./ http://www./ 以及http://new. ;国内的有http://www. http://www./ 等。从网络在线服务的稳定性来说,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在线服务的稳定性还不是十分另人满意,不过对于个人学习来说,基本能够满足,如果基于课题或项目的研究来说,最好在一定范围内架设Blog服务器。架设社群Blog服务空间,网上有很多免费工具,可以直接下载安装,这里推荐在线教育资讯网(http://www. 秦宇站长的网志(http://www./ ,从中可以下载MTMovable TypeBlog服务器,有关具体安装网上有非常详细的说明,可以从这里参考http://mylibrary./mtbook/cn_mtbook.html ,这是代号为lasmj_617Blogger在他的网志中科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http://mylibrary./weblog/ 中镜像台湾目前就读于国立台北护理学院听语障碍科学研究所硕士班Jedi(林克寰)所翻译的MT用户手册的官方文档。其他有关Blog服务获取或安装的技术知识还可以通过进一步访问”CNBlog心得集 http://www./blog/)。

四、 结束语

Blog的方式学习,改变自己,改变未来!

(注:本文内容曾发表于《中国研究生》20038月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