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谈创业:我不是土财主也不想做职业经理人
【导读】跟周鸿祎面对面访谈了2个小时有关创业的话题之后,让人感觉到他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人。但,依然粗糙——与他合影后,周鸿祎一边奔向自己的办公桌,一边说:“你今天运气好,我穿了件好衣服!”
两类人创业不容易成功
我看到两类人创业不容易成功。一类人是技术人员——因为我自己也出身于技术人员,因此我比较了解。技术人员特别自负。中国目前为止鲜有成功的程序员,因为程序员多自负,听不进忠告和建议。 还有一类人是文人,他们也听不进去别人的话——他们老想批评别人。但实际上这种批评不产生很多的价值。他们并没有通过研究这些企业来学习人家的长处,任何成功的企业走到今天都一定有他的道理。我记得有一段时间有人攻击海尔、联想,其实这种东西都没有任何意义——当然,如果你立志一辈子做一个评论家可以这么做,但是你要想自己创业,你就要研究这些企业成败,从中汲取营养。我自己做企业时间越长,就越对其它企业就怀着一种敬畏之心,比如柳传志、杨元庆他们做到今天一定有他的道理,也有他的艰辛。 很多创业者没有经验,没有经验不可怕,问题是你有没有谦虚、开放学习的心态,使你自己能够与时俱进。 说到“互联网第二春”我没有什么感觉。,我看到更多的是,大家不是专心做事,不是踏踏实实做企业,而是非常浮浅的打嘴仗,或者炒作概念。这样的方式是做不成企业的。 我一提某些企业,他们第一反应就会说这个企业如何如何,我说你不要老说别人缺点,你就不能多说他的一些优点。所以,我觉得他们适合做参谋,做师爷是容易的,师爷跟真正做企业一把手承担决策和责任,是非常不一样的。 现在网上热烈讨论的WEB2.0。大家在网上很热闹的讨论可能会换来短暂的虚荣感,但是如果大家都去追逐这种虚拟的浮华感受的话,就不会做成好的企业。 华为的老总任正非他就是做实事的。做企业不是做秀,做企业不是请客吃饭,做企业都是很琐碎的,很平凡的事垒起来的。 不看好互联网第二春:今天的WEB2.0多是纸上谈兵 周鸿祎:目前在互联网最不正常的现象,就是做WEB2.0的公司基本上都是从美国直接抄袭的,这些是行不通的,很多在中国成功的商业模式,在美国做不了,在美国能做的模式在中国做不了。而这些人也不管中国的国情,也不管中国的老百姓需要什么,就全部搬过来,我认为这是不可能成功的。国内的这些门户,以及盛大、QQ。腾讯QQ最早模仿ICQ,很快他的模式跟美国的东西完全已经不一样了,新浪、搜狐从短信挣到了钱,网易做游戏挣到了钱,这些都是美国没有得模式。所以我觉得对商业模式的抄袭表面上最省劲。齐白石说过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简单抄袭我的肯定死,但是真正学到我精髓的肯定生存。 我对互联网第二春并不感兴趣。他们把美国的模式直接抄袭过来汉化,毫无创新。中国互联网的成功,就在于这些公司都找到了结合中国实际国情的创新,而现在新型的创业公司基本上以抄袭为主。创业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理念,不结合中国的国情,我觉得很难成功。 我现在看到创业者容易犯的错误,在商业做法上盲目模仿大公司,比如今天的GOOGLE、雅虎已经很强大了,他们推出的东西你就不能简单模仿。GOOGLE到现在为止已经做了七年的时间了,GOOGLE在出名之前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吗?他们是怎么积聚自己的能量,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所以说,千万不要简单模仿,Google是一个成功的公司,这样的公司不是简单模仿就能获得同样的成功的。 作为一个创业者未成功的时候,应该要先想一想我怎么做会失败,我刚才讲了心态,创意、做法、还有一些经营哲学的内容。
现实逼得我自建渠道
主持人: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你能不能具体得讲一讲? 周鸿祎:在3721公司经营得过程中,当时美国公司有一个叫real name,跟我们做一样的业务,他们跑到中国来,跟CNNIC合作搞了公司,我形容说,这是“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结合起来了,他们很有势力,耗资一亿美金,又有微软支持,仿佛要一举把我给兼并了的架势, 但是后来经过努力,我们的服务质量比较好,我们最终和微软合作了。保住了自己的事业。 当时骂微软的人很多,微软要控制他的浏览器,3721也要控制他的浏览器,这就是我们竞争遇到的问题。 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努力改进搜索服务,第二方面我们坚持独立自主推广我们插件——现在确实也有一些用户说我们插件推广力度太大给用户带来一些打扰——但当时的情况为了跟微软竞争不得已。 当时通过比较高的用户的覆盖率,一方面得到了用户的认可,也得到了微软的认可。我们有一个理念,我们一直想网络实名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方便中国的老百姓上网,更重要是能够帮助中国的传统企业进行网络营销。未来中国传统企业一定是互联网的主角,他们会建设网站,需要推广。这样我们的网络实名就可以帮助他们达到这个目的。 当我们开始对中国的企业,特别上万家中小企业开始销售网络实名的时候发现,当时中国企业对网络认知度太低,我们需要从网络是什么开始对客户进行讲解。这个市场需要更多人来培育和推动。仅仅靠我们一个公司之力,实在是太微薄了。因此我们考虑找合作伙伴,与我们共同来开拓这个市场。 最初找代理的时候,我们考虑找一些卖域名的,比如中国频道、万网等等。当时他们是比较大的代理商,但是他们对我的产品不太看好。我当时都恨不得跪下求他们,这都是我当时碰到的困难。 走投无路的时候,我的朋友给我提了一个建议,既然没有人帮你卖,你就自己建立渠道。这就象陈天桥一样,当时卖点卡,没有渠道肯帮他们卖,最后自己被迫在网吧建立了一个渠道,卖虚拟点卡,没成想,真就成功了。我们当时也是被迫无奈,就去各地找一些小公司,他们也非常认同我们的理念,可以全心全意来做这个市场。结果四年以后,看看这个市场里,最大的代理商几乎都是我们的代理,一年收入超过过千万。在这个市场里,也只有3721渠道是真正挣到了钱。 我们和渠道一起,建立了一个非常庞大的中文上网产业。我们给中国近百万家企业提供了网络实名,帮助中国企业利用网络促进传统生意的发展,所以我觉得也蛮有成就感的。 最好的日子是昨天 周鸿祎:我觉得人都是被逼出来的,当你作为一个创业者,你面对这些困难的时候,我觉得要有一个心态,你出来创业的时候就像干革命一样,不要想着以后革命胜利了,将来是当将军还是当总理。你要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想着随时都会死的危险才能把眼前的困难挺过去,企业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不断的发展。 像柳传志他今天再有经验,那也仅是对原来企业的问题有解决方法。现在联想进军国际,那么今天他面对的困难仍然是他没有经历过的。美国军队“海豹”有一句话:“最好的日子永远是昨天”,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遇到什么问题,因为经历过的事情就变得简单了,一旦经历过了就有经验。 做3721,我一直诚惶诚恐 周鸿祎:很多人对3721也不了解,尽管觉得3721不就是靠一个插件吗,说这样话的人做创业一定不成功,今天许多公司都在推广客户端插件,而我们却比他们领先很多。我们有上百的程序员在做维护和辅助开发工作,我们有几十名销售人员在管理我们的市场需求,还有研发人员,探索新的方向等等,我们是整个商业和技术产品整合的成功,才造就了我们今天在付费搜索市场的第一名。今天我们的插件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在那么多计算机下都能够保证稳定、可靠这就很不容易了。 今天我们的上网助手可以帮助你屏蔽网上各种乱七八糟的插件,帮你处理你遇到的恶意网站,你遇到木马、间谍软件的时候清除他们,网上有很多钓鱼、网络欺诈上网助手会对你进行警告,包括你在网吧、公共场合里面使用的邮件能够帮助你把网上留下的痕迹彻底清除,保护你的隐私。我们的技术不断发展,现在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插件,而是变成保证用户在上网过程中,最佳安全可靠、方便、便捷的上网辅助工具,现在它的使用率也已经很高。 我们从当年的500元钱卖一个实名,到今天我们有许多不同价格定位的排名服务,也有雅虎搜索竞价的按照点击付费的排名。所有这些东西是都是许多人看不到的东西,他看到经常是企业展现出来的那一面,冰山上的一角,他没有看到冰山下面藏着的东西。 3721在创业过程中,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怎么样兢兢业业,诚惶诚恐不断学习,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去改进。 踏踏实实做好每一天 周鸿祎:从战略上应该是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是指每天做好你的执行,从这个企业的两三个人带到50人,带到100人,今天我们有600名员工,不知不觉已经做了7年,一晃就过来了。 很多创业者梦想三年就达到一个什么高度,两年就取得一个什么样的成功,其实这是不现实的。举个例子说,一个人怀胎十月才能生小孩,第一个小孩有了经验,那你怀第二个小孩是不是三个月就可以生了? 当然不是这样的,孕育十个月是客观规律。很多时候,企业的发展不是一个斜直线不断的发展,都有高潮,有低谷,他会经过长时间的徘徊。当积累的能量足够了,他往上跳一个台阶,再在一个新的水平上积累一个台阶。像《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讲了一个道理,你很难预测企业因为哪一天做好的,哪一点做好的,企业的成功是依靠你每天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造就的。 创业者应该沉下心来,不要把命运寄托在一次炒作上,也不要把命运寄托在一个点子上。今天的企业拼的是一点一滴市场上的努力。很多人找过我来谈投资,他虽然有灵光一现的想法,但是,这种人我不可能给他投资,他自己就算拿到了钱,也不可能做成。总是有人觉得雅虎存在很多问题,新浪也存在很多问题,3721用了他的某个创意就会达到什么样的成功。其实这些大公司如果用了他们的点子也不可能会成功的。就算你想法很好,但如果没有丰富的操作经验,你对这个企业的历史不了解,对这个企业的特点不了解,再好的方法搬到新浪、雅虎来,也未必能够操作成功。 对于想创业的人我对他们的提醒,就是不要老是被成功企业所编写的创业故事迷惑,因为那里讲的都是一个企业成长过程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最精彩的部分。而是要用自己的头脑思想,去学习,要怀着谦虚的心态,多跟成功或者失败过的人交流。
年轻人没想清楚如何创业,不如给别人先打工
很多创业者会陷入一个死循环,他们通常认为自己看得准才是出手的前提。你积累经验越多才能越看越准,但你没经验,怎么可能看准?这就是一个死循环。 解决这个问题有办法,我想不通,也不相信别人,那我就不想,就证明我的时机不成熟,就不创业。先给别人打工,把公司让我做的事情做好,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我在公司打三年工,我就知道有创业的方向了。 我不赞成年轻人刚毕业出来就创业,我认为他们还是应该在公司里踏踏实实干五六年,虽然是打工,实际上是公司在给你“缴”学费,你在不同的平台通过积累经验,这是任何老板剥夺不走的,只有积累这种经验,你创业能力才更高,才有把握。严格地说你一点经验也没有,失败率是百分之百。 但是,很多人年轻气盛,一旦失败了又像打败的公鸡似的,承受不了这种打击,反而会走向自暴自弃的极端。失败总是难免的,你不断的失败,你就会锻炼自己的能力。 我在方正打工,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打工,我就觉得自己是在创业,因为我觉得是在积累自己能力,积累自己的资源,客观上我从打工者来说,我对方正做了很多贡献。我到雅虎还是一种创业的心态,我把雅虎的文化改成创业的文化,因此雅虎中国在2004年取得了很好的业绩,搜索做到国内第二,免费邮件做到国内第二。保持很良好的心态,这是你创业很成功的前提。 小公司要学会跟大家交朋友 我的经营之道还有一点,创业公司就是踏踏实实把自己的事做好,不要在自己很小的时候要通吃,要颠覆,要灭掉谁,这是没有意义的。小公司在你做的时候,要学会跟大公司合作,要学会广交朋友,在这个产业链跟别人合作,会使自己成功的更快一些,这也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理念。 互联网第二春让很多人重新反思一下自己的创业,创业不是表面的轰轰烈烈,也不是自己给自己封的CEO,创业是有很多的内涵。 因为我自己对自己一直没有看得那么高,我觉得我就是做小公司,当时我没有融到资,但我觉得做这件事很有意义,就应该坚持去做。现在看来搜索的意义不亚于做门户。 那些出入大公司的所谓的高阶人才没有意义 主持人:需要用人才却没有足够的资本能请到外企的高阶人才,我现在好几个朋友在创业是遇到这样的问题? 周鸿祎:在一个外企里拿着高工资,一定是高阶人才吗,其实不是。像有些外企在中国本身就很强势,产品就很好卖,有些人仅是适合打顺风牌。我觉得创业的企业反而不需要这样的人,很多职业经理人空降到小公司反而失败,为什么呢?他根本不具备在创业企业工作的心态,他需要的资源是很多的,而小公司要什么没什么,很多人从思想上、心理上接受不了,这种所谓的高阶人才我认为是没有意义的。 第二个,创业公司应该请什么样的人,应该有什么样的机制?我觉得态度决定一切,创业公司在公司发展过程中肯定有一些关键人物,你不要管他是否是“海归”,是不是来自名校名企,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热情,而且对中国本地市场是专家,不要卖嘴皮子的人,要看他是不是踏踏实实做事情的人。 有一些评论家有思想,但是企业需要的是做,需要的是干,需要的是结果,但是这种人往往是能评论一下,像有的人来的时候经验并不是很丰富,他学习能力很强,他能够克服困难。有些工作,一个有经验的人干一个小时能完成,但他没有经验,需要干五个小时,可是他踏踏实实地干,公司也需要这样的人,他是能够跟公司一起成长。 网易做得最好的产品是网游,我听说这个产品就是网易一个老员工叫丁当的人,他主动请缨做成的。任何一个人,只要智力不是特别差,不用管他们是毕业于清华还是北京理工,最主要的是看这个人是不是认真,只要认真最后都能干起来。从TOM到QQ,到网易,哪个公司不是踏踏实实做起来的。公司不是靠什么所谓“牛人”做起来的。历史都不是英雄创造的,都是普通人创造的。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公司的机制良好的话,可以把一些能干的人才变成你的中坚力量。对于一些能人,你可能付不了很高的工资,但你一定不要把他们当成打工的,创业者要把公司的分配机制形成,与能人分享的机制。 美国硅谷的风险投资给中国的年轻人带来的最重要的不是金钱,而是游戏规则,是如何与有能力的人共享成功,分享利益。硅谷的风险投资使员工跟创业者之间不是雇佣和被雇佣关系,也使地投资人和创业者之间利益共赢的关系,这种形态会改变很多中国传统企业的思想,这是它最大的价值。 我经常劝很多的创业者,不要去拿国内传统企业的钱,也不要拿国内VC的钱,也不要拿一些在国内企业“土财主”的钱。引入国际的风险投资,本身最重要是给他建立一个符合西方现代企业理念和现代企业精神的组织架构,而不是像中关村的很多公司那样,先天不足,先天在利益分配机制有问题,企业不可能做大。它可以在业务挣钱的时候,通过发展掩盖所有问题,一旦碰上困难,它内部的先天架构上的矛盾就会导致企业的崩盘。 正因为我接触过了IDG的投资,学到了他们好的游戏规则,等我离开了雅虎以后,我也去做投资。
我不是“土”财主,我还是创业者
主持人:那您不也是“土”财主吗? 周鸿祎:我不是“土”财主,我还是创业者。 我对创业者最大价值不仅仅是我能够给他多少钱,而是我如何把我的企业从五十人做到五百人。我是有创业型公司的管理经验,懂技术,还特别理解本土创业者。本土创业者通常在面对海外投资者,感觉是“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但是“茶壶煮饺子倒不出”。经常失之交臂。我通过帮助他们成功,使得我对中国互联网的产业有一个更大的推动。 创业者容易犯的另一个错误是,都喜欢当CEO。其实,如果能够与人合作也蛮重要。我看到中国所有的创业者,不管自己企业多小都当CEO,“宁当鸡头,不当凤尾”。很多人都想不清这个问题,所以我现在觉得中国创业者缺乏合作的理念也是蛮要命的,什么事都要自己做,可能他就会事失掉很多快速发展的机会,所有的人从头来,要从头犯很多错,积累很多经验,但是他失去了时间,当他有了经验时候,这个事错过了。 比如像GOOGLE,如果去做GOOGLE第20名员工,他今天也可以拿到5亿美金。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就是这样。当时Google来找他,如果他加盟Goolge,他就是这个市值几百亿的公司的第20人。但他没接受邀请,自己做了一个公司,他现在的公司很小,营业额也就几千万,现在也比较后悔。 通过加入别人的团队,在别的团队里谋得你的那一一份,也是不错的一个选择。通过团队的合作才可以做到巨大的成功。 我是要继续创业的,但是我继续创业不再是狭义的自己从头做一个公司,也许那天哪个团队请我做CEO,我也会去做的,这种也叫创业。现在我也丰富的经验,有丰富的资源,我又跟很多投资人关系很好,我创业也算成功了,所以我就帮助很多小公司去成功,让他们成功,是在于我在做一个最大的创业。 我从来不想做职业经理人 我辞不辞职其实很简单,你要把我当一个职业经理人,就不会理解我辞职。本质来说,我本身不想做职业经理人,我在雅虎也是一个创业者,把雅虎带着往前跑,才使得雅虎改变了过去四年一蹶不振的局面。 我把自己看成一个创业者,我在雅虎只是一个阶段,一旦完成了雅虎承诺——改变一个的团队,实现了非常好的收入和盈利——还是交给雅虎自己来管。 我自己从来没有留恋过这个位置,因为我不想一直给别人打工,所以我做事情特别投入,比如我在雅虎就有很大的收获,去年我跟GOOGLE去年交了一下手,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我在管理上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我也了解了很多跨国公司经验,无论未来我跟他们合作或者竞争,或者我告诉中国本地企业,你怎么跟他们竞争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我也不是纯中关村的“土鳖”,完全像农民企业家那样。我通过这几年跟风险投资人打交道,通过跟雅虎打交道,使我对西方,对现代化企业的东西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可能是他们的综合体,使得我成为他们的一个桥梁,我认为这个桥梁最好的作用是来帮助中国原创的小企业成功。他们最大障碍是怎么把个人的Idea,一个小网站,能够变成一个最大的运作模式。 主持人:雅虎来并购3721的时候,雅虎希望您把雅虎中国带到一个创业文化上来吗?? 周鸿祎:哈哈,这是一个售后服务,另一方面雅虎给我一个很大平台,干一年两年,我自己感觉对我来说是一个学习,也是一个挑战。我并不觉得今天多么有财富,也不觉得自己多聪明,今天我觉得最大的财富,无论是雅虎,无论是方正,我发现我自己能够不断学习,我对一些新的理念,新的商业理念,我永远充满好奇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