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BM技术总监:摩尔定律让位给发明创造

 Taylor 2006-05-17

IBM技术总监:摩尔定律让位给发明创造

IBM CTO: Moore‘s Law takes a back seat to innovation

2月27日,IBM公司有突出贡献专家、副总裁兼技术总监Bernard Meyerson博士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Monterey 举行的Globalpress 2006年电子峰会发表的主题讲话中说:在经济学方面,而不是在技术方面,摩尔定律仍然起作用。
1968年,Robert Dennar在IBM公司发明了DRAM。他也提出了“尺寸缩小定律”。按照这个定律,随着集成在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增加,功率密度保持不变。以往,各代工艺技术一直是通过降低内核电压来做到这点的。功率是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因此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但是,Meyerson说:“我们一直缩小尺寸,我们这样做了二十五至三十年,现在在130nm节点上,不能再这样做了。在130nm节点上,一个1.2nm的氧氮化物栅极的厚度只有五个原子。没有人能够缩小一个晶体管各个部分的尺寸,原子是不会变大也不会缩小的。所以,尺寸缩小定律不再起作用。你可以继续按照摩尔定律行事,不过,功耗和热量将迅速上升。”
“我们不可能无休无止地缩小尺寸,因为原子是不会缩小的,我们已经发展到了这一步。摩尔定律会走到尽头吗?在2016或者2020年前后?将来,提高性能是靠发明创造,而不是靠缩小尺寸。”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当双极工艺不再遵循尺寸缩小定律时,半导体行业转向CMOS工艺,在当时,CMOS速度低,但是可以缩小尺寸。“如今,我们已经到了缩小CMOS尺寸的极限。我们需要其他的‘杠杆’。”
按照Meyerson的说法:过去,往往用缩小尺寸的办法来提高性能,现在,这个办法不行了。“我们需要新结构、新方法。”以往,起限制作用的,主要的往往是性能,而现在,是功耗。在过去,运作时的功耗往往是最重要的参数,如今则变成了待机功耗。从前我们研究的往往是GHz的性能,而今关注的则是整个系统的性能。过去我们经常模拟统计特性;现在,特征尺寸是原子的大小,这种做法不再可行。物理性质已经发生变化,因此半导体的设计方法必须相应地改变。
在晶体管材料方面,Meyerson讲了下面几点:
● 导线:在互连技术方面,尺寸的缩小举步蹒跚。在物理方面,我们遇到了根本性的限制。随着互连尺寸越来越小,电阻率迅速上升,而且电阻率的上升与导线的尺寸不成比例。
● 绝缘体:当尺寸小到一定程度时,低k电介质材料会断裂。需要通过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使低k电介质层不那么容易破裂。
● 随机掺杂效应:由于晶体管如此之小,因此掺杂原子非常少。这些为数极少的原子的随机波动能够明显地改变器件的特性。
● DFM已经成熟:缩小尺寸已经走到尽头,需要高度先进的制造工艺。
由于所有这些因素,一定需要一个从整体考虑的设计方法,用这种设计方法时,设计师必须同时优化材料、器件、电路、芯片、系统结构、系统资源和系统软件。
Meyerson说:在缩小尺寸的推动之下,在1998年至2003年之间,芯片性能提高的速度是平均每年90%。自2004年以来,在性能上的改进是靠集成技术来实现的。例如:利用多内核技术,同时进行二十项处理,从而把性能提高二十倍。
维持尺寸伸缩的一个策略是在系统方面进行“扩展”。一个例子是IBM、索尼和东芝公司共同开发的“Cell处理器”。Cell处理器是一种多内核SOC,运行速度为每秒2.5×1011次数学计算。
Meyerson指出,Cell处理器代表着两个发展趋势:一是把多个内核集成在一块芯片上;二是与合作伙伴合作,共同分担发明创造的费用。Meyerson说: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在半导体行业,研究开发的投资回报一直在急速下降。“这个趋势不会持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家合作。在财政方面的现实情况迫使我们这个行业在发明创造领域联合起来,这是新的金融杠杆。这就要求实现技术生态系统的全球化。我们必须在IP方面协作。平台要全球通用,但是功能则力求别具一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