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幽默吗﹖

 昵称7579 2006-06-20

有一首歌唱道:「快乐是我们的老家。」现在的人们,追寻快乐,追寻健康,快乐和健康是孪生的。在生活步伐过于急促、紧张的现代生活中,保持快乐、纾缓、轻松的心境是非常必要的。

人们因此喜欢幽默和诙谐,喜欢朗笑和哈哈。我发觉,更多的人喜欢笑的艺术,相声、小品、轻喜剧、喜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行其道。为什么?因为笑的需要,因为快乐的需要。某个人性格幽默、语言诙谐,总会使人感到比正襟危坐者更亲切、更亲近。林语堂说:「最上乘的幽默,自然是表示『心灵的光辉与智能的丰富』。各种风调之中,幽默最富于感情。」

中国人幽默吗?

因为环境的宽松、生活的改善,我们发觉周围的人群普遍地开朗了、人性化了,同时也风趣了、幽默了。西方人幽默,中国人不是一样吗?

有相当长的时间里这是不行的。那时候,我们北京大学还在沙滩红楼,宿舍在北河沿三院,我的一位后来成了教授的同学,在王府井新华书店附近找不到厕所,急忙赶回三院,憋得满脸通红。他从厕所出来后轻松地说:「如厕,人生一大幸福也!」为此,全班批判他的人生观,使他整整一个学期付出代价。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在阳江搞「四清」运动,一日两餐「浪打浪」的粥水,饥饿难忍,一位今已八旬高龄的作家,当时说:「志愿军一把炒面一把雪,我们能够炒把米就好了。」大会小会批了他近一年,说他违反了纪律,他嘟哝说:「我吃到炒米了吗?没有啊!说句笑话不行吗?」

其实,历史上也如此,《醒世恒言》中有《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以及后来的同题材戏曲,告诫人们不要「戏言」。中国是不可能产生西方那样的「愚人节」的。

从久远的历史上说,幽默、风趣、诙谐、逗笑都与正统的儒家文化、儒家道德相悖,这些东西都被认为是「戏谑」、是「小丑」、是「狂悖」、是「不正经」,而受到排斥。不苟言笑、一本正经、正襟危坐、恪守礼教等等,才是理想的做人风度。长此以来,压抑了人性发展。

历史上,以表演提供人们欢乐、欢笑、欢快的人,被斥之为「戏子」,「戏子」是被人看不起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的。

古代有「俳优」和「倡优」。《说文解字》说,「俳」者「戏也」。「俳优」也就是演滑稽戏的演员,他们常常为帝王说唱戏谑、滑稽可笑,以娱乐君主。帝王需要他们,他们有时也能起到讽谏作用。要在不久之前,这些借古讽今、心怀叵测者,准是右派分子。他们冒生命危险,但社会地位很低,宋代的洪迈说:「俳优侏儒,固使之最下且贱者。」全社会对他们是歧视的,虽然他们具有卓越的笑的才能。司马迁没有低视他们,在《史记.滑稽列传》中,就提到了「优孟」这个笑星,还提到了东方朔等人。

用今天的话说,「俳优」就是戏人,「倡优」就是音乐人。「俳优」更多的不是演正剧,而是演笑剧。远古以来,中国人喜欢幽默,也善于幽默,只是被儒教的传统文化规范得没有了幽默感,以致被误解为中国人不懂幽默。

音乐人寄情于声音,戏人寄意于戏剧冲突,戏剧冲突是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这种反映,有时是以小见大的、借古喻今的、微言大义的,有时是以讽寓笑、以谐说正,用巧言令色达到说理娱人的目的。笑的艺术都是如此。

在日常生活中,笑、幽默、诙谐、风趣,并没有目的,只是反映了某些人的轻松品格。这种品格,长久以来,因为儒家的正人君子观念而受到贬低,因为政治原因付出了血的代价后而被视为禁区。

然而,人们的生活能缺少笑吗?能缺乏幽默吗?不能!有些时候,笑和快乐是人们生活中的氧气。死气沉沉,冷面如铁,从来也不为人们欢迎。

李敖在北大、清华、复旦做了几场演讲,引起不同看法,有的人说他是「丑角」。李敖自己说:「我的方式有点玩世不正经。大家习惯了道貌岸然,我用的方式是『逗』的方式,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是戏谑,说学逗唱,我用戏谑的方式表达思想。」对他的争论,我看就是道学先生与人性化的矛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