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枢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铃儿响叮当 2006-06-22
聚焦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11)

孙枢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2004-8-4 阅读次数:39次

  科学和技术研究工作依赖于科技基础设施,就像军队离不开武器装备一样。没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军队打 不赢现代战争;没有现代化的科技基础设施,科技水平也难以提高。我国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很大成就,在部分领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整体上还有差 距,特别是在一些前沿、交叉和新兴学科领域与国际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同时,还存在部分设施运行困难、共享程度低,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未来我国的科技基础 设施如何发展?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科技条件平台与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究组组长孙枢院士。 

  记者:请您先介绍一下科技基础设施的内涵? 

  孙枢:科技基础设施包括用于科技研发的各种硬件(实验材料、仪器、设备、设施 等)和软件(计算机软件、数据、文献等),及其技术支撑、服务与研究空间等物质条件和信息条件。近年来国内对科技基础设施的一些方面和一些设备的集成及其 外延使用“科技条件平台”概念强调其共用性。本专题针对政府支持的科技条件建设问题开展研究,涉及到研究实验与观测支撑体系、大型科学设施地球观测系统、 自然科技资源保存和利用体系、网络科技环境与科技信息共享服务体系以及计量、技术标准和检测领域中重大科技问题。 

  记者:目前国际上科技基础设施的发展趋势如何? 

   孙枢:目前国际上科技基础设施的发展表现出八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美英等发达国家不断加强对科技基础设施的投入;第二,强调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注重建 立和完善共享制度;第三,将基础设施建设与研究基地建设紧密结合;第四,将基础设施建设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第五,既特别注重自主建设,也寻求多种形式的 国际合作;第六,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往往同重大科技突破相互促进;第七,在计量与检测领域,各国共同推动全球计量体系的形成,逐步实现国际间校准与测量结果 的相互承认;第八,在标准领域,技术标准的作用和地位日显突出,技术标准已成为国际科技和经济竞争的焦点之一。 

  记者:如何评价我国的科技基础设施现状? 

   孙枢: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了重大科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等工程,使我国的科技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研究实验与观测支撑能 力得到增强,但仪器设备水平和自主开发能力仍有待提高,大型科学设施和高水平综合型研究基地缺乏;自然科技资源保存与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收集不全 面、主权保护不力、评价不足、保存设施落后、共享服务差;网络科技环境建设开始起步,科技信息资源存量有所增长,但信息资源仍明显不足,共享水平低;计 量、技术标准与检测工作多方面取得进展,但探索性、持续性和系统性研究缺乏,整体技术水平滞后,重要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共享环境建设近年来开始得到重视, 但部门分割、重复建设、一些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 

  我国科技条件平台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除受人才和经费不足等因素困扰外,统筹规划不够,缺乏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和相关制度保障,缺乏稳定专业化管理和技术支撑人才队伍的机制也是重要原因。 

  记者:战略研究组提出了怎样的科技基础设施发展思路和目标? 

   孙枢:未来,我国科技条件平台的建设,应从国家科技发展总体布局出发,密切结合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需求,以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增强国际竞争力为目 标,按照“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要求,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多方共建”,“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制度先行、强化管理”原 则,采取“优化整体布局、实施共享战略、调整投入策略”三大战略措施,实现如下目标: 

  到2010年,我国应初步建成与科技发展和创 新需求相适应的科技条件平台与基础设施,有关的共享机制和相应服务系统基本形成,培养和造就相关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并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到2020 年,建成与跻身科技大国相适应的资源丰富、布局合理、规模适度、技术先进、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的科技条件平台与基础设施,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创新条件和 优质服务,为原创性研究工作的开展、产业技术的进步、国家安全关键技术的突破、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全民科技素质的增强提供基础性支撑。 

  记者:应采取哪些措施保障上述目标的实现? 

   孙枢:为实现预期目标,应采取如下保障措施:修改、制订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投入,理顺渠道,实行预研究、建设、运行的全周期预算;鼓励多方投资,形成多 元化投入格局;加强投入决策的科学性,健全监督机制;强化科技条件平台与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的总体协调;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推进共享;建立合理的人才评 价与激励机制;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队伍素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加强我国科技条件平台与基础设施建设;正确处理引进与自主创新的 关系,加强科学仪器研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