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宁移动挥刀“自消费”:50SP受罚

 胡琳柟 2006-06-26
辽宁移动挥刀“自消费”:50SP受罚

 

 



  按照SP与运营商85:15的分成比例,再除去8%左右的坏账率以及其他开支,一般SP拿到7折左右的充值卡即可保本,能拿到7折以下的卡即可通过自消费获益。
    
  “昨天拿到名单时,我一下子就懵了。”6月23日,一位SP负责人对记者感慨道,“辽宁的SP又要地震了。”
  震源来自辽宁移动的一份通知。在这份全名为《辽宁移动关于暂停自消费SP信息费结算的通知》(下称“通知”)的文件中,辽宁移动表示,将对该省SP自消费行为进行全面处罚。
  而这份通知中所列出的名单更令SP们震惊。在6个业务分类中,超过50家SP的共计88个业务赫然在列。“几乎辽宁单线在20万以上的业务都在里面了。”一位SP人士对记者表示,这几乎是对整个SP行业的“地毯式轰炸”。
  “我们现在最担心的不是在辽宁损失多少,而是这样的处罚措施在其他省(市)会不会陆续出台。”上述SP负责人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表示,“如果全国各个省都这样做,我们的业务估计要跌一半,甚至更多。”
  
  辽宁“地震”
  所谓自消费,就是SP自己购买充值卡,消费自己的增值业务,以实现“业务增长”和“盈利”。
  事实上,早在一个月前,辽宁移动已经就自消费问题对SP拉响警报。
  据记者了解,5月15日,辽宁移动就曾下发《移动梦网信用积分管理办法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称自3月份《移动梦网信用积分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辽宁移动梦网投诉有所下降,但恶意自消费现象却日益严重,给移动公司造成大量信息费欠费。
  《规定》称,“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将对包括但不限于短信、WAP、彩铃、百宝箱、彩信、语音杂志等各类梦网业务的自消费行为进行清查。“自消费总额月超过3万元以上,属于第三类违约事件,扣减信用积分60分,暂停新增业务3个月;自消费产生信息费欠费,损害移动公司利益,属于第二类违约事件,扣减信用积分80分,暂停业务结算6个月。”辽宁移动在《规定》中表示。
  显然,《规定》并没有产生辽宁移动希望达到的效果,所以在一个月之后,辽宁移动终于亮剑。
  辽宁移动在《通知》中表示,自《规定》下发以来,SP自消费现象仍很严重,“给我省的市场经营带来极大干扰,对国家利益造成损害”,因此公司将暂停5月份自消费SP信息费结算,扣减相应信用积分,追究其违约责任,情节严重者,将不予结算,直至终止业务合作,关闭端口。
  “暂停结算意味着,目前还是延缓信息费的结算时间并等待移动决定,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一位SP负责人认为,这样的态度意味着辽宁移动可能都还没有想好,该以怎样的力度来进行惩罚,所以只要辽宁移动还没有最后确定处罚结果,事情就还有“解决”的希望。
  而辽宁移动保有余地的态度也给SP们带来另一个困惑。
  “据我所知,这是中国移动第一次对自消费大动干戈。”这位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在此之前,SP自消费行为已经成为业界公开秘密,但移动一直隐忍不发,而在辽宁移动的出手,其他省移动公司以及移动集团的态度又将是怎样?
  有SP负责人担心,辽宁移动的此番出手是中国移动对自消费处罚的投石问路,即使不是,这一次处罚也可能点燃其他省相继处罚的导火索。
  同时,也有SP自我安慰地对记者表示,辽宁移动有可能只是因为自消费情况太严重,所以通过《通知》给SP们施压,缓解这一现象,这很可能是《通知》态度不明朗的重要原因。
  到目前为止,中国移动还没有其他类似举措出台。
  
  “红卡”和“白卡”
  据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SP自消费所购买的充值卡有“红卡”和“白卡”两种。其中,“红卡”指有打折额度的充值卡,其来源很多,有的是各地运营商之间不同套餐销售形成的差价卡,有的是SP通过充值卡批发商拿到的内部卡,而最常见的则是运营商为了号码促销而捆绑销售的充值卡。
  “比如号码中4、7比较多的号码,你花200元可能就可以买到一个号码和250元甚至更多的话费。”该业内人士表示,SP会大量买进这种卡,进行自消费,而这些号码在话费用光后就舍弃掉。
  “有很大一批号码都在SP自消费中成为‘死号’,只有等待一段时间后运营商重新解封。”这位人士认为,这也是当前移动号码资源消耗迅速的又一原因。在此之前,各运营商号码资源一度紧张,甚至在3G牌照发放前就启用15、18号段,以缓解13号段的码号资源匮乏。
  而“白卡”则是指没有打折的充值卡,SP以这种卡进行自消费,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但相对做广告来说,进行自消费的效果会更好,所以在拿不到“红卡”的情况下,也有SP购买“白卡”进行自消费。
  “如果说用‘白卡’是自已花钱做广告,那么能拿到‘红卡’的SP一般可以不花钱就将自己的业绩做上去,如果折扣拿得好,甚至可以赚钱。”该人士总结道。
  此外,通过自消费“做业绩”不需要开发成本和内容版权成本,营业额和利润可控,对上市SP来说,这点尤显重要。
  一位SP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按照SP与运营商85:15的分成比例,再除去8%左右的坏账率以及其他开支,一般SP拿到7折左右的充值卡即可保本,能拿到7折以下的卡即可通过自消费获益。该人士还介绍,一些SP通过不同渠道,有时候甚至能拿到4折的充值卡。
  这位人士还强调,有时候SP就算只能拿到8折卡,也要购卡进行自消费,特别是游戏、图铃等对位置敏感的业务来说。据他透露,在一般情况下,大的SP每个月约要自消费几十万元以上。
  
  自消费怪圈
  “自消费的出现有两个最关键的原因。”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SP行业人士认为,一方面,运营商在各地的充值卡发卡政策不同,发卡的套餐目标也不相同,令SP可以以优惠价格获得话费,从而以零成本甚至是盈利的情况实现自消费。
  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移动梦网等增值业务的营销体制,对排名过于依赖,而排名的先后由业绩决定,所以刺激了SP通过自消费做高“业绩”,获得更靠前的排名,吸引更多的真实用户。
  另外,由于SP自己是消费者,所以不会有任何投诉。该人士认为,正是这个原因令运营商一直对自消费隐忍不发。
  “之前SP行业发展太快,然后又被打得太狠,如果运营商规范手段太快太狠,整个行业可能迅速崩盘。”该人士认为,在这个情况下,运营商会先选择用投诉户投诉高、社会反响大的不规范手段,如强行绑定、恶意扣费等进行整治,而自消费与这些手段相比,对普通用户的影响很小,所以可以相对放缓。
  而一位运营商地方公司人士向记者透露,在一些地方,运营商会默许SP进行自消费。这是因为,号段不好的号码一般很难卖出去,增值业务要增长快,SP也喜欢用一些过激手段,容易引起用户投诉,但通过自消费,不但增值业务在完成增长任务时投诉率降低,而且售卡任务也可以完成。而且因为SP充值快,所以这些卡的APRU值都不低,可以让公司满意。
  这就形成一个怪圈,虽然运营商与SP都是自已花钱买自己的业务,但运营商的业绩上去了,SP赢利了,用户投诉却降低了。
  “事实上,目前在运营商的各类增值业务中,自消费都有一定的比重,在游戏、下载等业务中,自消费的比例甚至能达到20%或更多。
  “如果移动能发力,可能会成为打破这个怪圈的开始。”6月23日,一位SP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一些SP自己也希望打击自消费,但在目前,大家做也只能跟着做。
  “别人做,我们不做,就没有业绩,甚至面临末位淘汰。”该人士表示,如果能遏制自消费,那么以自己公司的产品实力,相信会有更好的业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