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民币应加快推进国际化

 昵称7579 2006-06-30

货币体系与经济规模不相称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需要推进

创造规避危机企业融资方式 无需担心发生国际收支危机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这是不争的事实。按照市场汇率计算,中国经济总体规模已经是世界第四,是美国经济的1/6,日本经济的1/2到2/3。如果按照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计算,中国则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金融货币体系跟中国的经济规模相比极不相称,其中一个特别需要解决但还没有得到广泛关注的就是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
 
人民币还不是一个国际货币。这一现象的最大表征就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计价的交易数量微乎其微(主要局限在香港地区和南亚的周边国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流通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务为零,尽管央行最近批准国际金融公司和亚洲开发银行在国内发行人民币债券。世界各金融机构包括各国央行所持的人民币资产也为零。这都与中国的大国地位极其不相称。

与此同时,经济规模排在中国之前的美国、日本、德国等经济体都有国际化的货币。

那么,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会带来什么好处呢当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后,该国可以发行以本币计价的金融工具,这就为本国企业创造了一个能在很大程度上规避金融危机的融资方式。

事实上,在国际经济学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埃根格林教授就曾经精辟地指出,发展中国家存在“原罪”问题,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不能发行以本币计价的债券,而只能发行以美元计价的债券,一旦该国出现了金融波动,尤其是发生货币贬值时,这些发行国际债券的发展中国家和企业就面临着支付危机,因为它们的现金流大部分是以本国货币计价的,而负债却是外币计价的,这就是当代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最根本原因。其本质就是金融市场先进的发达国家把汇率风险完全推给了金融市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国际上公认当今的国际金融制度非常不合理。

如果中国的企业和政府能够在国际上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那么,即使人民币汇率发生波动,中国的企业和政府也不用担心发生国际收支危机,因为中国的债务人(企业或政府)的收入和债务在汇值上是对等的,都是人民币,不存在人民币收入和外币债务的不对称性问题。这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如人民币国际化所能获得的最大好处。

人民币国际化的另一个好处也是非常明显的一旦人民币国际化了,我们的央行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享有发行国际货币的“铸币税”。具体说来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可以扩大人民币的发行,以此来购买中国的主权债券或企业债券。而一旦这些债券能够在国际上发行,就成为了国际上可以增值的资产,可以凭此来获取国际上的硬通货乃至商品,也就是说,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凭空采取印钞票的方式来获取国际资产,获得在国际范围内的购买力。美国正是依赖于这样的机制,长期维持经济金融大国地位,可以长期保持财政和贸易双赤字而不用担心发生支付危机,顶多考虑美元汇率贬值的问题。

最后,如果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那么,中国许多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可以更加方便地要求以人民币计价(当然,还要取决于我们的议价能力),如此,我们企业的成本和销售都是按人民币计算的,外贸与内贸没有区别,汇率波动的风险自然推给了外方,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总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人民币必须走向国际化,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第一步,就是抓住当前人民币升值的绝好时机,积极地在海外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为人民币的国际化铺就一条康庄大道。

(李稻葵 作者系清华大学世界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将引发房贷变局
 
根据中国加入WTO的协议,2006年年底我国将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我国银行业亦面临一场严峻考验。尤其是对外资银行开放针对内陆居民的人民币业务,必将为我国个人房贷市场带来重大变局。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值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观察。
 

第一,银行业界最为担心的“存款大搬家”,会否在人民币业务全面开放后成为现实。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相关专家的说法,目前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业里所占比例不到2%,而在国际上,发展中国家外资银行比例为30%,经济较活跃的发展中国家外资银行比例更高达50%。以此推论,随着银行业全面开放,我国或许会有1/3的存款转入外资银行。如果出现存款大搬家,可能在两个方面影响到我国银行业的个人房贷。

首先,存款大量减少,专家们担心的“流动性风险”可能会出现。这主要是由于银行资金大量集中投放于期限较长的个人房贷业务,尽管目前个人购房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据估算仅为10%,但其增速惊人。个人房贷在2003年比1998年增加了11353.58亿元,增长26.64倍。另外,央行2004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当时定期储蓄余额不过6.91万亿元,比中长期贷款余额少2500亿元,这部分差额依靠短期资金支撑,“短存长贷”导致银行资金的流动性风险不容低估。而一旦出现流动性风险,国内银行拿中长期个人房贷开刀的可能性很大。

其次,如果未来出现“存款搬家”,国内几大商业银行的存贷差将减少。根据央行的统计,2005年底存贷差达到创纪录的近9.2万亿元,巨大的存贷差加上部分城市个人房贷的负增长,导致商业银行在今年纷纷放宽个人房贷条件。存贷差减少后,国内商业银行的个人房贷增速可能会大幅滑坡。

第二,外资银行对个人房贷的热情仍是未知数。

即便未来出现“存款搬家”,也仅仅是改变了存款在内外资银行的分布结构,如果宏观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货币政策没有大的改变,存贷差总体上不会减少。问题在于,外资银行在吸纳了大量存款后,是否会像我国商业银行那样大量向个人房贷领域投放?毫无疑问,鉴于目前我国个人房贷的快速增长,个人房贷肯定会成为外资银行眼中的肥肉,但是外资银行有比较严谨的风险控制体系和制度,已经有外资银行表示,中国必须有比较完备的个人征信系统以控制房贷风险,否则不会开展个人住房人民币贷款业务。

另外,国内银行未来与外资银行的竞争,绝对不仅仅是存款、利润等指标上的竞争,对风险的控制也将是未来竞争的重点。因此,一旦外资银行在内陆居民个人房贷业务上表现出过度的谨慎和保守,国内银行界对个人房贷业务的增长是否还会有目前的热情和冲动?更何况,按照国际经验,个人房贷的风险暴露期通常为3年至8年,我国个人房贷已经开始进入到这一运行期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