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2.0的概念在一年前悄然降临人间之后就一直吸引着无数人的眼球,一直受到无数风险投资的追捧。时至今日,Web 2.0的发展如日中天,众多的网站都给自己贴上了Web 2.0的标签,很多数码产品甚至是日用品也迫不及待地想沾沾财气,纷纷贴上2.0的铭牌。在整个互联网都为Web 2.0狂的时候,传统的媒体也没有错过机会,于是各种各样的相关报道也时常见于报端。这不,2006年6月26日出版的最新一期《三联生活周刊》也推出了“Web 2.0照耀一年记”专题报道。虽然《三联生活周刊》并非专业的IT出版物,但是这个专题报道从非技术的角度去看待Web 2.0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是值得我们这些做技术的程序员参考的。总之,在这铺天盖地的报道中,不管专业不专业,都有那么一两个闪光点值得思索回味。毕竟,Web 2.0真的太火了,无数聪明的脑袋都在思考着这事儿,真知灼见自然少不了。
在《三联生活周刊》这个专题中,最值得回味的也还是那几个关键词:商业模式、风险投资、博客、RSS、P2P等等;看到的也还是那几个在Web 2.0大潮中最为著名的几位弄潮儿:豆瓣的杨渤、博客中国的方兴东、土豆的王微、狗狗的李学凌、VeryCD的黄一孟等等。专题本身并没有太多新的内容,不过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冷饭炒久了,也会有新味儿,全在乎于自己是否加上思考调味剂了。从这个专题中,我们可以看到,Web 2.0虽然精彩纷呈,缺少可运作的商业模式仍然是最大的软肋。大家都很清楚,运作一个网站乃至一家公司,没有现金流,没有收入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即使一开始拿了巨额的风险投资,最终也有烧光的那一天。总之,一个网站以及一家公司要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有相对稳定的现金流。那么对于Web 2.0的网站来说,他们现有的商业模式又是什么呢?我所看到的大部分网站除了广告还是广告,尤其是博客网站,这似乎回到了Web 1.0与传统媒体抢生意的年代。其实,如果能够通过广告盈利也没有什么,但是Web 2.0网站与Web 1.0网站相比以及Web 2.0网站与传统的报纸杂志等媒体相比,在广告服务方面会有怎样的优势呢?从传播学的角度去看,广告的发布要注重以下几个要素:广告本身的形式,广告传播的效果、广告受众的接受程度。依据这三个方面去看,Web 2.0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广告受众接受程度身上了,因为Web 2.0强调的内容草根性令网站有机会对用户进行细分,有了受众细分的结果,投放广告就更能有的放矢,用户接受程度自然也就高了。因此,受众细分也是大家更加看好专业博客的原因。我们也可以把专业博客上投放广告与Google的AdSense广告模式做一个对比,你会发现两者有一个相同点:广告具有更强附着性与相关性。大家联想一下,电视台在直播NBA比赛的时候插播了红牛或者Nike这样的广告,我们作为观众是很少会去换台的,因为这样的广告与当前播出的节目有着一定的联系,更容易被所接受。相应的,Google的AdSense模式正是与之相类似,而专业博客有了一个相对固定的主题,读者群体相对稳定。这样一个已经细分的受众自然可以博得商家的青睐了。 Web 2.0实在太热了,偶也只能再次落入俗套,凑凑热闹,捣弄文字,写写思考,上帝爱笑就笑吧。如果您对文中的观点有什么意见,请告诉我,好吗?最后,我想说的是:思考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但是实践更为有趣。在Web 2.0这个Beta满天飞的年代,just do it才是最值得推崇的理念。OK,just do i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