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将投资60亿用于天文、生物及高能物理研究

 昵称7579 2006-07-16
中国发改委透露,在今后五年的十一五规划期间,中国将投资人民币60亿元用于12项重大科学工程的建设,并将在贵州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

  据悉,这12项重大科学工程涉及到天文、生物以及高能物理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其中,投资额高达人民币12亿元的散裂中子源的建设,是单项投资最大的项目。

  散裂中子源是目前世界上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最重要的科学设施之一。它能产生比核反应堆强十至一百倍的有效中子束流,将其射入被研究的样品,就可以测定物质的内部结构,研究物理、化学性质和变化规律。

  报道称,中国兴建散裂中子源,主要是要让科学家利用这个装置产生出来的大量高速运动的中子,透彻地了解到用常规科学仪器无法了解到的物体内部特性,这对开发新的高性能材料很有帮助。

  未来五年,中国还将在贵州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它将使中国的天文观测能力延伸到宇宙边缘,寻找第一代诞生的天体。此外,中国还将建一艘四千吨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以及快速监测洪水、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的航空遥感系统等。

  据知,中国国家天文台选定在南部喀斯特洼地兴建的望远镜,是一种射电望远镜,在天文学中的术语是“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建成后,FAST的综合性能将比国际上现有的射电望远镜提高一个数量级。

  据中新社较早时报道,除了贵州的射电望远镜之外,国家天文台已经在河北省兴隆县筹建的巡天光学望远镜——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也将创造大口径兼大视场光学望远镜的世界之最,并成为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

  LAMOST可对上千万个星系等河外天体的光谱巡天,开展星系、类星体和宇宙大尺度结构等研究,建成后将作为国家设备向国内外开放。

  这12项重大科学工程将从今年陆续启动,预计在五年内基本建成。至于较早时启动的LAMOST,是否将在五年内完成,则不得而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