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柔软地想起了这个校园

 Alan 2006-07-17
       曾以为这段日子非常漫长,此刻都已打包存盘。四年前(也许是两年前、三
年前甚或是十年前),夏末初秋,你怯生生走进了这个校园。时间像刚出屉的馒
头,饱满且热气腾腾;“发现你的热爱”,每一天都在心灵中占了很多空间。后
来,日子渐渐慵懒起来,周而复始,“同上”、“同上”——似乎是费孝通先生
童年的日记;后来就变成了对寒假、暑假以及毕业的期盼。但此刻,时光又一次
丰满起来,每件事都很细腻和缠绵;在今晚的“散伙宴会”上,或许是未来几天
的一次开怀大笑后或独自发呆时,莫名的酸楚涌动着不期而至,终于,你一个大
小伙子变得比女孩还脆弱,泪水扑簌而下,甚至相拥着,肆无忌惮地哭泣……。
 

  六月是最残忍的;一转身,校园硬生生地扯断了、拽下了一段你舍不下的青
春。 

  其实入学和毕业都只是人生的片刻。“天地不仁,视万物为刍狗”,想来,
在天地的眼中这一刻也不会有什么特别。只是,与之相伴的微笑和泪水表明了我
们人类不完全是,或者说注定无法成为,纯粹理性的动物。我们无法超越肉身,
成为自己生活的无情旁观者。许多时刻、许多地方和许多人因我们获得了特别的
意义——对于我们;我们为它或他或她而感动。 

  我们是为自己感动:为我们的无知,为我们的年轻;为我们故意装出来的粗
鲁和野蛮,为我们掩饰不住的温情与脆弱;为那个夜晚未名湖畔你野狼般的吼歌;
为那个白天一教门前飘过你眼前一个倩影;为“非典”时被隔离的惊惶;为院庆
100周年前夜的忙碌;为连战和李敖的造访北大;为杨利伟和神五、神六的穿云
登天……。为那再也不会有的、只属于你的这个集体,为了那再也不会有的、只
属于你的这个离别。为所有虚度的和没有虚度的时光感动,为我们是那么容易感
动而感动;或者,什么都不为,就只是感动,因为我们自恋、敏感和矫情,因为
我们率性和真诚。 

  在这个因市场竞争而日益理性和匆忙的年代,说实话,我希望你们保持这样
一份真性情。有所追求但不刻意,渴望成功但也接受平凡,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
在事业上,无论是从政还是经商,无论是面对爱情还是面对功名。我在其他地方
说过,不是一切努力都没有结果,但也不是一切努力都有结果;不是最努力的就
一定最有结果,更不是努力就有一个确定的结果。不要把生活变成一项志在必得
的竞赛,因为生活不是竞赛。 

  因此,不要总是拿自己同别人比,无论是昨天的同学还是明天的同事,除非
你想把自己往死路上逼,把自己变成别人的影子,把生活变成自己的炼狱。每个
人的天分和机会都有差别。你是戴昕,你是游艺,你是田田(请允许我这样称呼
庄田田同学),你们都不是刘翔;而且,即使就是刘翔,你就真的愿意天天比赛
——哪怕是奥运会?我们当然希望,也相信,你们有骄人的成就;但如果没有,
只是做好了自己的事,问心无愧,那就足够好了,那就是有出息。不要仅仅生活
在他人的期待中,或者被北大的牌子压得喘不过气来,也千万不要把“明天北大
为我而自豪”太当真。什么地方规定了北大的毕业生就不能平凡、平庸甚或是失
败?就不能比别人收入低,房子小,就必须有车?请记住你父母亲的话,一句老
百姓的话,“平平安安就是福”。 

  也因此,你们千万不要上了某些法学教科书的当,总觉得,或刻意寻找,社
会或某个人欠了你什么,这里没有起点公平,那里没有结果公平。一不小心,你
会把一生都用来挑剔抱怨了。生活从来就有许多偶然、意外,幸与不幸,以及许
多你认为的不公平,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情感上。但无论什么,都只能面对,
那为什么不从容一些——人所谓的荣辱不惊?其实,你走进和毕业于北大法学院,
虽不是纯属偶然,但也并非天经地义;其中就可能有一丝幸运,而你这一丝幸运
的背后或许就有你的许多不知名同代人的失落、遗憾甚至不公平感。我当然不是
在劝说你们听天由命;你们一定不会。我想告诉你们的只是,愤懑和抱怨都是沙
漠,山野丛莽间的杜鹃才会让你懂得什么叫做怒放;当你抱怨时,你就是在毁灭
你的当下,就正在失去创造和享受生活的这一刻。如果你看不清这一点,你就不
会有幸福,也不配享受幸福。 

  而我希望你们幸福。 

  这是临别之际我对你们的真切希望,一个也许太平庸俗气的希望。只是也许。
我并不认为庸俗,即使在这一有点庄严的场合和背景下。高谈阔论,宏大话语,
你们已经听了很多,尤其是在北大,尤其是在北大法学院;但即使句句正确,连
续的高亢单音也只是高分贝的噪声,会让人受不了,更会湮灭心灵的感悟和感受。
因此,每年的毕业典礼上,我都没打算对你们重复什么正义或人权,勤奋刻苦或
自强不息,而只是絮叨一些小道理,希望你们幸福。似乎不合时宜,但即使是
“依法治国”,又有什么地方规定了毕业典礼上院长就只能说一番大道理,不能
说一些悄悄话?只能豪情满怀,不能温情脉脉? 

  而如果不是希望你们幸福,我们还能为什么工作?你们的父母又为什么辛劳?
而如果不是首先希望你们幸福,我们又如何追求和拓展人类的幸福? 

  我,以及北大法学院的老师们,都爱着你们;除了家人,也只可能首先爱你
们。也许,在这个高歌人权和全球化的时代,我的这种情感、思想和表达都已经
落伍,至少是不那么政治正确。但我并不因此惭愧和惶恐。作为生物的和社会的
人,我们的感受、想象和爱其实都注定是地方性的、狭窄的,有时甚至是“自私”
的。“孩子是自己的好”是老百姓的俗话,而我们都是些俗人。但别忘了,耶稣
基督对其信徒的要求也不过是“爱你的邻人”。我坚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才是我们真正可以实践地拓展我们的感受力、想象和
关爱的实在出发点和可靠路径。 

  首先爱你的亲人,你的朋友,你的同胞,你的祖国;这其实不是一个要求,
而更多是一个祝福——只有这里你才会发现你情感的归宿;否则,能有谁真正分
享你的成功,或分担你的痛苦? 

  无论此刻你是多么向往远方,憧憬未来,即将远走他乡,甚至飘洋过海,都
请相信我,多少年过去后,你光洁的脸庞变得粗糙,纤细的腰身变得臃肿,在一
个飘雪的薄暮,或是细雨的清晨,永远也不知道为什么,你柔软地想起的不会是
图片或电影中的哈佛、耶鲁,不会是宇宙间某个遥远星球上陌生的高等生物,而
只会是这个让你心疼过的校园,这个残忍的六月,这些相拥而泣的XDJM——也许
还有你们的邓峰GG、郭雳GG……。 

  祝福你们!北大法学院祝福你们! 

  2006年6月于北大法学院科研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