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的消耗 2004年,中国的GDP对全世界的贡献是4.2%,当然这个数字要比改革开放之前多得多,当时我们给全世界的经济总量贡献只有0.7%、0.8%左右,现在增加到4.2%,这个是了不起的成绩。但是,我们消耗的资源也是非常惊人的。例如,我们消耗的能源占全世界总能源的31%,我们的钢材消耗了全世界的27%,铝材25%,水泥40%还高一点,用这种数量的原材料、能源的消耗,换取4.2%的经济贡献,显然是一种拼资源、拼消耗的办法,而我国在未来的十几、二十年当中,还不能完全摆脱这种状况,还要继续地高消耗,能源、资源、原材料的供应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都会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2001年中国可开采的一次性能源其实是不乐观的,石油每人2.6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1%,煤炭也只是世界平均的55%左右,天然气更少只有1074立方米/人,只是全世界人平均的15%左右,中国的传统能源靠自身的供应大概是这种水平。国际能源署对于中国石油需求的预测,2005年是每天要进口250万桶,虽然实际上我们也没有进那么多,但是这个预测给我们一个标志,假如我们真的按照这个量来进口的话,全世界的石油市场供应以及我们对石油的应用、运输等一系列问题都会随之而来。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在1994年以前是0,就是自给自足,到了1995年是7.6%,2010年大概是44%,超出1/3以上,到了2020年据说要到60%,一半多要靠进口。进口受制于人,价格要受制于人,运输要受制于人,安全要受制于人。到2004年的10月世界的石油每桶的价格超过55美元,现在已经65美元,如果以50美元计,到2030年中国每年必须支付1850亿到2200亿,外汇储备其实也就只够两三年的石油进口消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