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融资融券究竟改变什么

 平常心 2006-07-21
融资融券究竟改变什么



【作者:蒋娅娅】

  融资融券开闸,被视为证券市场一大利好,但其价值,却远远超乎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作为一个高效的融资渠道,融资融券将为股市注入巨额的增量资金;但作为沟通货币市场与证券市场的桥梁,融资融券必将掀动整个金融市场格局的变化。

  尽管具体细则迟迟未出,融资融券却已“箭在弦上”———

  中国证监会7月2日发布《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和《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并宣布自8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上周五,沪深两大证券交易所联合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就融资融券业务进行了首次全网测试。这表明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已进入“倒计时”。

   投资者:新的赢利模式

  融资融券,是一个融资渠道,却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赢利模式。

  所谓融资融券,是指投资者可以向特定机构借入资金,来买入上市证券,或者借入上市证券以卖出,获取资金。无论融资直接入市,还是融券换取再入市资金,对沪深股市而言,资金的增量将不可估计。按照目前市场上万亿元的流通市值来计算,如果10%可用于抵押融资,那么,股市增量资金将超过千亿元。

  资金推动股指上涨,固然会使投资者直接获益。但更令人期待,融资融券改变的,并非只是市场资金的供给,而是为投资者带来了新的盈利平台和创利机会,将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需求。融资融券是两个相反方向的交易:在市场持续走强的时候,投资者可通过融入资金购买股票而放大获利倍数;而在市场持续下跌时,投资者则可向券商借入该股,然后将其卖掉,等其股价再下跌后,再买入该股票还给券商,从中获取差额来赢利。通过融资融券,市场也就逐步实现了“在跌势中赚钱”的做空机制。

  融资炒股,一直被认为是高风险偏好的投资理念,其中的个人投资风险不可忽视。但对整个市场而言,融资融券的开闸,并不意味着市场风险一定会加剧。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融资融券带来“双向交易”的市场机制,将有助于平抑市场炒作,当市场过度投机导致某一股票价格暴涨时,投资者通过融券卖出股票,促使股价下跌;相反,当股票价格被低估,投资者则可通过融资买入股票,以需求增加来促使股价上涨。

  如此一来,沪深股市投资者“追涨恐跌”矛盾的投资心理,或许也能够得到改变。此外,尽管是通过借贷炒股,但双向风险对冲,或许还能够降低投资者个人的投资风险。

  机构:新的利益蛋糕

  对投资者来说,融资融券带来的创新交易机制,是一种更为牢靠的赢利渠道。但对众机构而言,除了同样的投资获益,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还将带来一块更大的市场利益蛋糕。

  融资融券“利好”券商,是必然的。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将为券商开辟新的盈利渠道。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收入占比达到70%左右,市场低迷时更是达到90%。而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可以起到活跃资本市场的作用,增加交易量,由此不仅可以增加券商经纪业务的手续费收入,而且可以为券商带来较为稳定的融资融券交易收入。在一些融资融券发展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如我国香港,其融资融券所带来的利息收入,更是券商收入中最主要的一块。

  尽管试点阶段,融资融券将限定在券商自有资金和自有证券,但银行依然有利可图。业内人士认为,根据《管理办法》,开展融资融券的券商必须实行第三方存管,因而融资融券业务的启动,一定会为银行带来第三方存管业务的手续费收入。

  再把眼光放长远些,仅仅依靠券商自有资金,并不足以支撑融资融券市场长远发展,引入银行资金是一种必然。届时,银行资金通过金融证券公司进入股票市场,还可以为严重过剩的银行资金提供一个新的投资渠道,并且获得较高收益。

  但新的利益蛋糕,并非“免费午餐”。融资融券业务对中介机构的风险控制水平要求较高,目前各方都还缺乏实践经验。银行、券商等机构要抢得先机,也必然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去逐步完善风险控制机制。目前不少机构已经为开展融资融券开始调整机构设置、储备人才等。

  同时,对整个券商行业来说,融资融券还将加速行业的两极分化。目前,在融资融券业务“许可证”制度下,规模实力较好的创新类券商将优先开展这一业务,中小券商则只能望而兴叹。不仅如此,即便是放开许可,融资融券的规模也与券商本身的净资本紧密相关,这也决定了大券商能够提供更大的融资额,占据更大的市场。两极分化加剧,对券商行业也将是一种考验。

  市场:挑战混业格局

  融资融券的开闸,一定是证券市场的一大利好。但借鉴国际市场经验,融资融券的价值,并不仅仅局限于证券市场。融资融券,将货币市场资金有序引入资本市场,必将掀动整个金融市场格局的变化。

  “融资融券是在暗助金融混业。”海通证券研究报告指出,由于融资融券交易涉及银行、券商、保险机构等不同金融主体,横跨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两大不同风险市场体系,因此,融资融券业务创新,暗含金融混业经营试水的政策考量。它的顺利推出,将有利于银行、保险和券商业务的进一步融合,并从体制上规范和调控货币市场资金有序进入证券市场,从而化解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存款不断增加造成存贷差急剧扩大所带来的金融风险。

  从国际经验来看,开展证券融资融券交易,通过证券融出和资金借贷,将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等机构的业务相互连接起来。银行、保险公司、各种社会基金等可通过融资融券制度,开辟再投资渠道———即利用已经长期投资的证券进行信贷,获得利息收入。这样,银行、保险等机构就可以在不违背稳健、严格风险管理原则基础上,通过融券,间接介入了证券业务,并从这种业务中获得了新的利润来源。证券公司也可以依据客户需要,自行向客户融资和融券,不足部分再向相应的机构(如证券金融公司)申请融资融券。这样,证券公司实际上就围绕证券业务,间接介入了借贷业务,为交易客户提供了信用。不过,混业格局下的多元化经营,也必然使众机构面临更大的挑战,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竞争中立足,必然要发展成为全能型金融机构。

  融资融券交易,打破金融市场的割裂状态,也是我国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必然要求。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打通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让资金在各市场顺畅流通,必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相对于目前货币市场异常充裕的资金和极低的收益率水平,资本市场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两个市场的成功对接,将促进市场的均衡发展,并为利率的市场化创造条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