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Web2.0是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它是以Blog、播客、TAG、SNS、RSS、WiKi等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新一代互联网模式。Web2.0提倡的个性化,个人作为一种主体参与到了互联网中,并作为使用者的同时成为了互联网信息主动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博客是web2.0的一个最典型的应用,自2002年引入中国后,经过三年的发展,如今博客和博客服务在中国遍地开花,博客成了人们最时髦的词,2005年被称为“博客元年”,人们预测2006年将是博客得到空前发展的一年。
博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理念,博客本身是零技术壁垒的,也许开始写博客并不难,但对于个体来说,如何最快的认识博客,走入博客,了解博客,利用好博客,直至让博客助力于个体的学习,这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在大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的今天,教育的改革、教学和学习模式的转变、知识的不断更新、信息量的剧增等,都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本文所界定的学习个体,不仅仅是指学生,也包括教师本身。
二. 教育博客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比较早而且建设的比较好的教育博客有成长博客、教育人博客、东行记、海盐教师网志、广州天河部落、苏州教育博客、淄博校园博客、阳光教师博客、义乌星光教育博客等,这些区域性的博客服务在探索博客的教育应用以及推动我国教师使用博客进行学习和研究起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成长博客是以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http://www.)为依托,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牵头于2004 年 8 月开通的,开始深入全国范围的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和教研生活。成长博客的分类包括叙事研究、智慧人生、论语大观、新闻视点、职业教育、学校教科研、技术课程、目标教学、生命化教育研究、综合实践、教育管理等。涵盖了语数英物化历史地理生物艺术科学技术,包括了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农村教育、家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课程研究、课堂教学、考试评价、教育管理、阅读空间等领域。
成长博客目前有46064个博客会员,文章167443篇,评论 356883条,点击量达到 64670109人次(截止2006年4月)。笔者把成长博客中博客数量超过100人的10个地区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汇总,具体如下:
表1 成长博客10个地区的统计表
地区
|
博客数量
|
文章
|
评论
|
点击量
|
海南
|
6227
|
66,745
|
166,929
|
30,841,413
|
广东
|
1341
|
11,770
|
58,277
|
4,115,698
|
福建
|
643
|
6,002
|
14,654
|
1,605,170
|
山东
|
608
|
3,163
|
5,560
|
816,283
|
河北
|
370
|
3,619
|
4,786
|
1,172,753
|
浙江
|
240
|
2,178
|
2,432
|
438,813
|
江苏
|
201
|
1,694
|
3,995
|
793,884
|
北京
|
151
|
3,178
|
4,114
|
950,049
|
湖北
|
142
|
1,571
|
7,198
|
490,262
|
上海
|
119
|
15,006
|
14,888
|
6,959,144
|
合计
|
10042
|
114,926
|
282,833
|
48,183,469
|
分析得出,海南在各个指标上数字都远远超出其他地区,广东在博客数量上排第二位,超过1千,但其博客文章数量却不及博客数量排名最后的上海。发表文章数量超过1万的有海南广东上海三个地区,评论数量超过1万的有海南广东上海福建四个地区。
从成长博客的相关数据看,我国教育博客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促进教师的学习研究和交流方面效果明显,但总体上还处在探索阶段,而且地区之间的发展和推动力度也不平衡,全国中小学的教师与学生参与得多一些,而高校教师和学生在这方面则相对滞后。
三、教育博客与个体学习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这些年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整合应用,使教育活动包括学习在内正在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人们的学习逐步向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网络化、个性化、群体化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Web2.0技术的发展及相关应用的普及,正好顺应了人们学习的需求。
毋容置疑,技术的应用可以全面提高学习的效率,Web2.0技术理念的出现,其博客、RSS、网摘等应用的普及,给人们的学习带来了主体内在的动力和助力。笔者始终认为,Web2.0时代的到来必将对人们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应该对web2.0如何应用于学习作一个系统的研究,并建立一套完整的可实施的体系。此文重点放在研究web20最典型也是最有草根基础的博客应用。桑新民教授曾经说过:“最好的学习是个性化的学习” [1]。博客就是个人学习成长的一个充满个性化的基地,有了这个基地,我们可以全面规划我们的学习、研究和专业发展。
四、教育博客与教育信息化
博客作为一种技术模式,可以应用到教育活动当中,成为教育活动的整体组成部分,成为教师与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工具。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从资源观的角度来看,教育博客汇聚和沉淀的是人力资源的精华,是产生理论思想的摇篮,所以教育博客的实施如果能得到良性的发展,本身就会成为一个很好很丰富的资源库。
目前我国学校特别是高校在教育博客建设方面滞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学校决策层根本没有认识到教育博客对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研究以及对学校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把教育博客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议事日程;二是学校对建设教育博客有一定认识,但因为各方面条件因素不具备而没有实施;三是学校也鼓励教师和学生使用博客进行学习和研究,但基本处于无组织无规划状态。
笔者认为,应该把教育博客的建设纳入到学校特别是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中,构建本校的教育博客服务,通过政策制度层面的组织,来鼓励和引导教师使用博客,来促进教师在建设网络课程资源以及教学过程中利用博客来进行教学探索和反思,通过引导学生使用博客进行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利用博客来促进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通过博客与校外建立联系,扩大网络人际关系,扩大视野,还可以通过博客来实践探究式学习、协作式学习、自主式学习等学习模式。
推动教育博客建设以助力于学习的困难在哪里呢?
Web2.0的应用很多,在其人性化个性化的理念指引下,应该说这些应用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并不难,也就是所谓的零技术壁垒,博客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但是,要在学校中推动这些应用,其难度依然很大,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的应用关键在于理念的转变。技术的变化不会自然地带来观念的变化,因为传统的教育观念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对新技术的应用有阻碍作用(祝智庭老师语)。教师和学生坚持写博客的原动力有外动力和内动力两种,只有个体充分认识和体会到博客对自己学习和研究的巨大作用后,才能激发其内动力,使其写博客成为教师和学生学习研究的一种生活习惯行为。
(二)人有惰性和惯性。不到万不得已,人们都害怕和不愿意面对变化和变革。博客可以应用到教育活动中,但它毕竟是一种需要努力宣传和推广的新技术模式,当中必须要通过学校政策性的引导,通过信息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才能使得更多的教师和学生认识博客,并有意识的主动的利用博客去助力自己的学习和研究。
(三)博客要有思想才能长久(余胜泉老师语),而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谈何容易,要真正发挥博客的作用,需要对自己的人生抱有严肃、认真的态度,需要对自己的学习研究进行详细的规划和梳理,需要对自己的专业成长制定目标并敢于给自己施加压力,另外还需要有为此付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的思想准备。
(四)博客的理念核心是分享。但在传统思维定势下,要人们把自己的研究观点共享出来,有一定的难度。KMCENTER站长田志刚认为人们不共享的原因主要是不知、不会或者不愿意共享,也有学者归结为意识、技术、能力、情感、价值观、效果等方面,即个体(或群体)没有共享知识的意识,不明白知识共享的意义;在技术上没有共享的平台,不具备实现共享的条件;个体不具备知识共享的能力,包括对知识共享技术的掌握;从心理上排他,对知识的独占心理,狭隘的知识观;对知识共享不认同;具有知识共享的不愉快或者不成功的经历等等。
(五)Web2.0技术的应用不是绝对的零技术壁垒。首先Web2.0的应用五花八门,博客对我们的要求是用文字表达思想的能力,图片分享可能要求我们具备对图片的再编辑技术,播客(Podcasting)要求我们有处理音频视频文件的能力,RSS和网摘要求我们花更多时间阅读和整理更多的所收集的资料……这些不算是太技术的问题实际已经成为了一个考验人们如何应对、处理新事物以及好好利用新事物的“技术”问题。这不仅对普通用户是这样,实际上即使是对专业人员来说,要有系统、成体系的把这些应用综合起来,合理而有效的运用到学习研究中,并有步骤的推广和培训更多的老师和学生,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基于以上的难点分析,笔者认为,要把Web2.0与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结合起来,建立一套完整的应用体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使Web2.0对学习和教育的相关模式改革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进行系统的应用研究是有必要的。可以先从建立教育博客为突破口,思路如下:制定政策,进行相关技术培训,灌输知识管理和共享的理念,进行学习型组织建设试点,及时的进行阶段总结,从而稳健地推进教育博客建设。
五、学习个体应该怎么挑选博客服务
如果学校暂时还没有考虑建教育博客,那么教师和学生作为学习个体,仍然可以先行动起来,建立自己的博客进行学习研究,那么应该如何去挑选一个合适合用的博客服务呢?
目前网络上比较流行的博客BSP列表如下:
表2 国内部分流行BSP
BSP
|
博客大巴
|
博客网
|
Donews
|
中国教育资源
服务平台
|
网址
|
www.BlogBus.com
|
www.bokee.com
|
www.Donews.com
|
www.
|
简介
|
国内第一家Blog托管服务商,也是首家商业运作、提供收费服务的中文Blog网站,在中文Blog业内享有盛誉。
|
原名博客中国,是IT分析家方兴东先生于2002年8月发起成立的知识门户网站。2003年底,博客网已经成为全球中文第一博客网站。2005年7月,博客中国正式更名为"博客网"。
|
专业IT人士的博客。自2000年4月创立以来,只用半年时间就成为中国最大的IT写作社区。目前它已团结了3.2万名编辑、记者、自由撰稿人以及IT从业人员成为它的专栏作者或论坛用户。
|
CERSP 项目已经完成了 10 个学科, 16 个专题,总计 26 个子网站的建设开通,吸引了近 10 万会员的庞大用户群,其中面对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成长日志服务,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助学、助教、助研。
|
特点
|
一个账号可建立多个博客域名。
|
带有功能强大的图片博客服务。
|
IT等专业人士聚居地。
|
汇聚了众多教师博客。
|
面向
|
大众群体
|
大众群体
|
IT专业群体
|
教育群体
|
作为普通用户,选择博客时要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 博客访问速度。特别是用户自己访问的速度,这是直接影响到博客的维护和更新效率的,所以放在首位。
(二) 博客网站所面对的群体。像donews是专门针对IT专业人士,应该是IT人士的首选,而博客大巴、博客网等是面向大众群体的,注册这些博客的用户都以写娱乐休闲的内容为主。如果是从学习和研究的角度考虑,笔者建议选择相关教育机构提供的博客服务,如中国教育资源平台、教育人博客、东行记等。
(三) 博客功能。博客提供的功能大致都差不多,从用户使用角度来说,有一些功能是要根据我们自己的情况来决定其重要程度的,比如是用于学习研究的,其博客服务有个博客类型分类,要看这些分类是否科学合理,更重要是是否符合自己的博客主题。另外以下功能是很有用的:草稿箱功能;文章发布时间可调整的功能;引用通告地址可编辑和添加多个地址;强大的图片功能;文章加密发布等。
六、我们应该有几个博客
笔者基于在网络上的观察和实践经验,认为每个人有3个以上的博客是合适的,一个用于娱乐休闲,一个用于学习研究,一个用于记录学习成长的轨迹。余胜泉老师说过:博客是给有思想的人准备的。对于娱乐休闲博客,要求我们热爱生活、对周围的事物留心,对自己的情感生活、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有严肃认真的思考,那样才能在自己的博客里面反映出自己的思想深度,塑造好自己的博客形象,那样的博客才会受人关注,有关注才会有交流;对于学习研究的博客,首先在建博的时候,就有个博客专题分类的问题需要面对,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对自己的学习和研究进行规划,思考自己学习的兴趣点,自己擅长的领域,自己想研究和认知的方向等,然后最终反映在博客的专题分类上,只有勇于思考、肯钻研、善于归纳和总结,才能在博客上反映出我们在学习研究上的思想和水平,才能与其他同道博客草根甚至是专家学者有对话的资格。
七、发挥教育博客助力学习的作用
对教育博客有了一定了解,也确定了主要的博客服务网站并申请了账号之后,我们就可以着手去思考规划的问题。
(一) 规划和分类。博客的名字,要能反映你的思想和主张,或者彰显个性特征。博客首页内容应包括个人的介绍、兴趣、研究的领域;收集自己所研究领域的相关资源,并使用友情链接功能链接到博客首页,也可以专门建立一个帖子用来存放所收集的资源网址;你的博客的聚合地址(RSS),也就是可以让人订阅的XML地址;博客的分类主要包括个人的所思所想以及研究领域的分类等。
(二) 如何加强交流,寻找志同道合的博客。首先记住一点,对于博客,付出和分享是最重要的,要努力使得自己和别人在某个领域有对话资格。在博客生态系统里,博客之间是一种的全新的网络人际关系,没有现实中的拘禁和繁缛,有的只是平等和对话、真诚和交流,要更多的阅读别人的文章,把握别人的思想,并积极地参与评论和话题讨论。
(三) 常更新自己的博客。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保持学习和思考的习惯,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让自己走向专业,全方位迅速的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博客,要让技术对于自己来说不再成为技术,而是自己学习生活工作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 推荐自己的博客和日志。目前已经有一些web2.0网站专门提供博客和日志推广的服务,如www.edudig.net 、www.360doc.com、www.bolaa.com,可以让我们把有研究价值的日志推荐给其他博客看。
(五) 了解并使用一些有用的技术工具。如用户应该选择并安装一款RSS阅读器,如周博通阅读器(http://www.),通过RSS阅读器我们可以收集适合自己学习研究领域的频道,它可以使得我们第一时间获取所收集频道的更新内容,为我们获取信息管理信息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另外最好能够掌握一种思维导图/概念图工具软件的使用,除此之外,还应该熟练使用博客日志的引用(Trackback)和标签(Tag)功能。
(六) 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要做一个文明博客,日志是转贴和收藏的要注明出处和引用地址。编写日志时,最好不要直接使用博客后台管理的编辑区来写,因为往往会因为一些意外情况导致你所写的内容丢失,如网络原因导致提交失败等等,所以最好是用word或者记事本先写好并保存好,当然对于简短的日志发表就不需要了。另外博客有草稿箱功能,要是习惯了使用后台编辑区来编写,就要注意通过点击保存到草稿箱来保存所写日志。
八.结语
笔者认为,Web2.0必将引起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方面的又一次深刻的变革,也必将引起教育领域的一系列的变革。分享、交流、共同成长,是博客也是Web2.0时代的精神核心,同时也是笔者个人博客的宗旨,笔者将对web2.0的应用进行长期和系统的研究,探索web2.0应用到学习中的方法和方式,希望能与志同道合的读者共同研究。 非常主体(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