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学生到创业者有个缺口

 老庄走狗 2006-08-02
发布时间 2004-11-18 11:49:53 浏览 37
     11月9日,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公开答辩会现场,来了一个特殊的大学生创业群体———台湾大学生创业团队。这也是“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举办5年以来,第一次邀请台湾代表团参赛。

  陈育琏是台湾政治大学的研究生,也是台湾第六届TIC100科技创新事业竞赛铜奖的获得者。在答辩会现场,他十分认真地听着祖国大陆学生推介自己的创业项目,并不时地与自己在台湾参赛的项目进行着比较。

  “大陆同学的专业知识很扎实,创业的激情也超乎我们的想像,而且他们在评委面前很懂得表现和推销自己。”陈育琏说,“不过,我觉得他们有些创业构想还不够周全,实战性不强。”

  陈育琏举例说,他觉得当天答辩的一支开办调味品公司的创业团队,与他设计的茶文化项目有不少相似之处。“他们对市场的了解有所欠缺,从一开始营销的时候,就投入这么多资金,我觉得并不可取。”如果是换成他来做这个项目,一定会在广告、销售渠道上有所加强。他告诉记者,在台湾的大学生创业竞赛里,要求参赛者必须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去了解市场,包括市场调研、开消费者座谈会、产品展览等。

  “经过这个过程我们才能知道,市场是很复杂的,并不像我们做计划书时想像的那么简单。”陈育琏说。

  公开答辩会结束后,本届大赛评委之一、北京新华信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赵民表示,从总体上看来,台湾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在经验和成熟度上,比很多大陆大学生的项目略胜一筹。“他们对市场十分了解,比如他们在演示财务报表时,分析得十分细致,能考虑到公司第一年运营时会有亏损,而在大陆学生的财务报表中几乎都是理想状态,看不到任何亏损”。

  台湾TIC100科技创新事业竞赛创办者、台湾财团法人研华文教基金会执行长苏治华介绍说:“台湾的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都是由企业主办的,所以要求参赛大学生完全模拟企业的真实情况,按照一个真正企业的模式来运行。”

  据苏治华介绍,他们要求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半年内做两件事,一是至少要拜访4名客户,撰写客户报告,了解客户需求,从而寻找市场;二是要把项目真正地商品化,也就是要求所有的参赛团队都必须做出真正的商品,而不是纸上谈兵。在此之后,学生才能最终进入决赛。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大学生可以跨学校、跨科系自由组成创业团队,并可以在比赛的过程中随时选择离开或重新组合,以求组成最佳团队。

  台湾交通大学博士游瑞元是第六届TIC100科技创新事业竞赛银奖获得者。他告诉记者,他们的创业团队由学技术、财务、管理、资讯等不同专业的10多名大学生组成。这个团队也是经过多次组合,才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合作状态。

  苏治华介绍说,最初举办TIC100科技创新事业竞赛,是希望能让一部分大学生一毕业甚至在校时就“背着书包去创业”,而且也有不少公司愿意投资大学生创业。但后来发现,大学生在创业方面的社会经验还是有所欠缺的,不少公司勉强支撑两三年后就倒闭了。

  “我们发现,帮助大学生创业,光给他钱是远远不够的。创业大赛只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教育平台,让他们学习如何把产品创造出来,不应该过于关注创业的结果。”

  在苏治华看来,从学生到一个创业者,这之间有一个缺口。大学生缺少人脉、缺乏销售产品的经验和规划企业长远发展的能力。只有把这个缺口补上之后,创业才真正具备了条件,成功率会更高。

  尽管陈育琏在TIC100竞赛中获得铜奖,但他还是表示自己毕业后会先去工作几年,再出来创业。“我觉得创业是一种生活态度。”

  台湾师范大学资讯工程研究生二年级的游智皓,现在已经跟着自己的导师一起创业了。他说:“对大学生而言,创业的风险很大,在竞赛中得第一名的团队,未必是能经得起市场考验的第一名。”

  “不过,参加过创业大赛的学生,会具备更多的创业能力和社会经验,更容易吸引到风险投资,而且在创业过程中还能得到一些资深企业家的指导。”游智皓说。

  谈及两岸大学生在创业方面的差异,曾六次促成海峡两岸青年创业交流活动的苏治华认为,大陆大学生读书非常用功,有更多的技术创意;台湾的大学生更开放,有更多的市场创意。

  “我觉得两岸学生的互补性很高,如果共同合作,多增加交流,创业一定更容易成功。”苏治华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