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杂”的互联网

 非常主体 2006-08-09
“复杂”的互联网

做互联网的人都应该看一本书,《复杂》。如果我没记错,刘韧前不久也推荐过。我很幸运在1998年左右看过,当时我刚刚接触互联网。而幸运在于,我自己后来在互联网生活中,一直以这本书的一些原则、概念进行参照,理论联系实际,受益匪浅。

 

那么这本书到底有多好呢,我可以举个例子:最近做web2.0的圈子非常推崇《引爆流行》(《The tipping point》),但我认为《引爆流行》比较起《复杂》,只是一个通俗版,它很好懂,但缺乏思想的力度,真正原汁原味的东西还是在《复杂》――虽然《复杂》也是一本科普读物。

 

 

简单地说,《复杂》介绍了一门新兴学科的发展状况,这门学科是研究事物的“复杂态”。所谓“复杂态”是这样一种状态:事物从“有序”过度到“无序”(混沌)的中间过程。举例而言,一个社区人太少了,有序,肯定不好玩;人太多了,乱了,也不好玩――只要玩过社区的人都会经历过一段时间,那时,社区的人数不少也不多,特别有趣,比如2000年的新浪金庸客栈。此时,社区就正好处于有序到无序之间的“复杂态”。

 

说到这里,也许你会认同我的看法:tipping point和“复杂态”,其实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

 

 

用“复杂理论”看互联网网站,可以抽象出很多有意思的结论,比如:

1,  myspace是在2005年进入“复杂态”的,因此2005年之后的myspace特别有趣,有活力。(作为外部观察者,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就是你可以观察,myspace是怎么跃入复杂态的,我的一篇文章《破解myspace成功之谜》对此略有触及)。但是myspace有逐渐“无序”的趋势

 

2,  google是处于“复杂态”的,因为google在有序的个体信息处理能力和无序的互联网全局信息之间,通过“搜索模式”,取得了平衡

 

3,  淘宝也是处于“复杂态”的,但其无序化程度在加剧,因为它的用户零成本进入模式,在促使整个系统慢慢无序――简而言之,淘宝如果不尽快推出商业模式,则淘宝会慢慢变成很垃圾的网站

 

4,  目前国内所谓的web2.0网站,没有一个突破了tipping point而处于“复杂态”,所以都不好玩;而且这些网站就其产品结构和运营模式看,绝大多数压根就永远不可能到达“复杂态”

 

5,  网站“复杂态”的美妙,在于网站规模足够大,同时核心业务又足够牢固,两者处于平衡,这是每个网站运营人员追求的终极目标

 

6,  驾驭集体智慧,其实谈的就是网站在“复杂态”应该如何运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