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心理学简史(二)

 vipuser 2006-09-12

从1879年到1991年,心理学的真正历史只有短暂的100余年。但由于它又有着一个长久的过去,因此,人们往往倾向把心理学认为既是一个古老的科学,又是一个年轻的科学。
    作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虽然只有短暂的百余年的历史,但是,在这百余年的短短历史中,它却获得了惊人的发展。

    在100多年的历程中,整个心理学界出现了它过去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热烈的学术探讨的繁荣局面。在冯特的心理理论体系以后,又接二连三地相继出现或继承了冯特的理论,或反对冯特的理论,或独树一帜、另辟他径的,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心理学派多达几十个。而且,这些学派分布广泛,遍布世界各国。真可谓学派林立、学说各异、百家争鸣、万帆争先。

    在100多年的历程中,人类对心理现象探索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众多学派,有从内在的意识去研究的、有从外在的行为去研究的;有从静态去研究的、有从动态去研究的;还有从生物学、数理学、几何学、物理学、拓扑学、民族学、文化学等种种不同角度去研究的。所有的学派,包括相互承继的学派,在它们的心理研究对象、范围、性质、内容以及方法上都既有联系,又各不相同。这百余年心理学发展的速度以及研究成果,可以说远远超过了人类历史上对心理研究成果的所有总和。

    心理科学的这100多年的历史,主要地集中体现在一些在世界范围内,都曾代表过一个时期的心理学历史发展的倾向、都曾对心理学本身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都曾客观地左右过心理学历史的发展进程的心理"大学派"的形成发展上;心理科学100余年来所取得的成果,也主要地反映在这些心理学大派的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上。

    第一学派--内容心理学派。它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德国,代表人物是冯特。内容心理学派主张对人的直接经验进行研究。所谓直接经验就是人在具体的心理过程中可以直接体验动的,如感觉、知觉、情感等。不过,冯特这里研究的并不是感觉、知觉等心理活动的本身,而是感觉或知觉到的心理内容,即感觉到了什么,知觉到了什么。冯特认为,人的这种直接经验(心理或意识)是可以进行分析的。他将心理被分析到最后不能再分析的成分称为心理元素。他认为心理元素是心理构成的最小单位,而人的心理,是通过联想或统觉才把在些心理元素综合为人的直接经验的。因此,冯特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是要分析心理的结构和内容,发现心理元素复合成复杂观念的内在原理与规律。为此,冯特的心理学体系被称为内容心理学。

    冯特一生治学严谨,论述丰硕。1865年,他出版的《人体生理学教本)}一书,曾得到与他同时代的恩格斯的肯定,此后,他接连出版了《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关于人类灵魂和动物灵魂的讲演录》和《生理心理学原理》等著作。这些成果,初步奠定了他他理论体系。其中《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冯特的内容心理理论体系是庞大的,据他的女儿后来收集的书目看,冯特一生写了近500种著作,一个人每天若以60页的速度来阅读他的著作,要用整整两年半的时间。在这一点上,他甚至超过了后来几乎所有学派。

    冯特的内容心理理论观点,后来被他的学生铁钦纳带到美国,并于19世纪末在美国发展形成了一个在主要的心理思想上与冯特观点相似但又有区别的较大学派-一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由于"内容"与"构造"两个学派的主体思想一致,故后人一般都倾向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的学派。该学派的理论兴盛了二三十年。

    第二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它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代表入物是华生和斯金纳。这是针对冯特学派理论的不足而在美国这行的一场心理学革命。它一反传统心理学,而主张对人的意识进行研究的观点;主张心理学不应只是研究人脑中的那种无形的橡"鬼火"一样不可捉摸的东西--意识,而应去研究那种从人的意识中折射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即人的行为。他们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乎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其强度有大有小。他们认为,具体的行为反应取决于具体的刺激强度,因此,他们把"S----R"(刺激一反应)作为解释人的一切行为的公式。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发现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这样就能根据刺激而推知反应,反过来又可通过反应推知刺激,从而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主体思想是对19世纪末美国的另一个土生土长的心理学派--詹姆士的机能主义学派的心理理论观点的进一步发展。行为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20年代发展到高峰,成为从20年代到50年代整整30年在美国心理学研究中一直处于统治位置的美国心理学史甚至世界心理学史上都绝无仅有的一大学派。

    第三学派--格式塔学派。它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代表人物有魏特曼、考夫卡和苛勒。这是在冯特的本国因反对冯特的理论观点而产生的一大学派。"格式塔"这一古怪的名称,是对形状、完形、整体等意思的德文译音。

    格式塔心理学最初是从感知觉运动的似动现象研究起的,但它以后的研究范围,基本上都还停留在感知觉的范围。格式塔心理学既反对冯特把心理现象分析为各个元素,也反对行为主义的刺激与反应的"S-R"公式。他们认为,任何一个心理现象部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整体具有特殊的内在规律的完整的历程,具有具体的整体原则的结构。整体并不简单地等于各部分的和。他们有一句名言:"整体总比部分相加还要多。"比如,把许多单个的音符放在一起,从它们的组合中会出现新东西(一支曲调),而这种新东西并不存在于任何个别的音符中;把四根线段组成一个正方形,它就已是具有一种新的性质的新的形式,它的含义比四根线段本身的含义多得多。

    格式塔心理学派强调整体的观点,重视各部分之间的综合。这对心理学的研究是个较大的贡献。但其不足是,它们研究只局限于感知觉的领域;另外,它的一些原则究竟是否能适用于心理学的全面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这一学派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高峰。

    第四学派--精神分析学派。它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它对传统的心理学课题,如意识、感知觉、注意等不感兴趣,它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它认为,人内心的生物方面的冲动、情欲等原始本能的东西,是人的个体复杂生存活动和传宗接代的种族生存的主导驱动力。弗洛伊德认为,外部的一些社会伦理道德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人的这种原始冲动的自由表现,所以,弗洛伊德进一步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意识,另一部分是潜意识(无意识)。意识包括个人现在意识到的和现在虽意识不到但却可以记忆的。无意识是不能被本人意识到的,它包括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欲望。无意识的东西并不会因压抑而消失,它还存在并伺机改头换面表现出来。这就是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在精神病治疗方面,不仅提供了一整套治疗的理论和方法,而且当为现代医学心理学之先声;另外,精神分析理论还在艺术创造、教育及其他人文科学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弗洛伊德学说的消极方面主要表现在它过分夸大了人的自然性而贬低了人的社会性;他的泛性论基本上是非科学服 而他的精神分析学说因把精神提高到了物质之上,故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后来,由弗洛伊德的一些学生又发展形成了新弗洛伊德主义,表现为不再那么强调人的本能作用,而开始重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社会因素。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是心理学百余年史中唯-一个经久不衰的心理学派,它的许多理论至今仍在心理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五学派--一皮亚杰学派。它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瑞士,代表人物是皮亚杰。该学派主要研究儿童的认知活动、探索智慧的结构和机能及其形成发展的规律。他们认为,人类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而适应主要是因为有机体内的同化和异化两种机能的协调,从而才使得有机体与环境取得了平衡的结果。皮亚杰心理学理论的核心,是"发生认识论"。这一理论主要就是从纵向来研究人的各种认知的起源以及不同层次的发展形式的规律。在皮亚杰学派以前的各个学派,都是停留在成人正常的意识或病态的意识以及行为的横断面的研究上,而从未由儿童到老年纵向地全面地发展地去考察、去研究人类的智慧的发生、发展规律。因此,皮亚杰学说对心理的研究,不能不说是心理史上的一个空前创举,它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的认识论,拓展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促进了儿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同时,对其他一些学科如认识论、逻辑学、语言学和教育学等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它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对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活动重视不够,对环境,特别是对教育的作用估计偏低,对人类智慧的结构化有些牵强武断。

    第六学派--神经生理学派。它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前后。代表人物有加拿大的潘菲尔德、瑞典的海登等一大批学者。该学派主要强调对心理的生理机制的研究。它主要从解剖结构、生物化学组成、电活动等三个方面对脑及神经系统结构与探能进行研究。例如,对脑的蛋白质、核糖核酸化学物质的研究;对大脑皮层机能定位的研究;对大脑的记忆过程的研究等等。目前国际上有相当一批学者,包括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神经生理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他们有的甚至都不惜放弃原来已研究多年的课题而转向投入到对神经生理的研究中。
    恩格斯把人的心理现象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产生心理现象这朵瑰丽精神之花的大地,就是人的神经系统,尤其是人的脑。人的脑,经历了10亿年的极为漫长岁月的进化发展,成为大自然所创造的一个绝妙无比的杰作与奇迹,人的心理现象事实上只是脑这种物质运动的结果与产物。可以肯定地说,如果连对产生心理的这种有形的物质运动形式都不甚了解,那么,就不可能达到对由这种物质运动产生的更复杂的无形的精神现象的彻底了解。心理学应当而且必须了解这一物质的结构与运动规律。

    目前,在这方面已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德国解剖学家加尔提出了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观点;法国生理学家弗洛仑斯用精确的切除法研究了人脑,发现了脑机能的整体性;法国医生布洛卡通过对患"失语症"的病人的尸体解剖,发现了左侧大脑皮层专管"语言"的机能区域的存在。德国医生弗立奇以及法国生理学家形齐格用电流刺激大脑皮层而发现了大脑皮层上的专管人体肢体动作的"运动"机能区的存在;加拿大医生潘菲尔德用微电极探查大脑皮层得到了更精确的机能定位,并首次发现了"记忆"机能区的存在;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柯贝通过对记忆的研究发现,记忆是通过大量的神经元的触突变化储存在中枢神经的大片网络上的,这种储存是扩布性的,很像全息照相;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斯佩里通过长期对"裂脑人"的研究,发现人的左右两脑半球有分工,左半球主管语言、数理和逻辑等的抽象思维,右半球主管空间形式、音乐和艺术等形象思维;瑞典生物学家海登在生物学上的DNA和RNA的发现之后,通过对动物的实验发现RPJA是记忆物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理学教授休贝尔和威塞尔通过脑电的研究发现,大脑皮层的细胞还有分工,有的管看线条,有的管看角,有的管看运动等,这项研究并于1981年获得了诺贝尔奖金。 

    当前,国际上的神经生理学研究非常活跃。队伍不断扩大,手段越来越现代化。神经生理学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揭开人脑这个"黑匣子"中的秘密。从而最终彻底揭示人的心理活动的全部内在奥秘。该学派正方兴未艾,具有广阔的前景。 

    第七学派--认知心理学派。它产生于本世纪70年代初,目前,正处于高潮。一般认为,奠基者是美国的耐塞和西蒙。认知心理学是在行为主义失败,而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以及计算机科学发展起来的条件下产生的。该学派反对行为主义,认为应承认人的主观东西--意识,并认定,人的行为主要决定于认识活动,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人的意识支配人的行为。强调人是进行信息加工的生命机体,人对外界的认知实际就是一种信息的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使用的过程。为此认为,认知心理学就是要研究人类认识的信息加工的过程,提供信息加工的模型。

    认知心理学强调了意识(理性)在行为上的重要作用,强调了人的主动性,重视了各心理过程的联系、制约,基本上博采了几大学派的长处,尤其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有较大贡献。认知心理学已表现出来的缺陷是忽视了人的客观现实生活条件和人的实践活动的意义,而集中于人的主观经验世界。

    在现代心理学的几大学派中,几乎每一学派都无不是直接或间接地在前一学派理论的基础上,经过批判、继承、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它们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正是这些在心理学史中曾发挥较大影响的几大心理学派,上下关联,前后衔接,绵延百年,才构成了一部现代心理学的完整的百年史。

    纵观心理学史,"心理学有一长期的过去,仅有一个短期的历史",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此所作的概括,确实是非常恰如其份的。

--资料来源《现代心理学全书》黄珉珉 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