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解中庸(2)

 shuchi 2006-10-04
意解中庸(2)[转贴][编辑] [删除] 作者: 生无可恋 发表于: 2006-10-04 10:45:54 找房子用新方法!“我中了”,100% 我中了! 体谅所有的臣子。把庶民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请百工来,对待远方的人要宽柔,关怀各地的诸侯国。转自81.china.com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转自81.china.com “做所有的事情都要有准备才能做好,无准备就会失败。话说有准备进退有法,做事有准备不会被困住,走中庸的大道要明确是怎么回事,明确了走到哪里都是通途”转自81.china.com 做事的顺序,先要有计划,没有预先设想到做事就费劲。说话有预定,自己能掌控自如,做事预先设计则不受困,行动预先定好方向明确不跌交。转自81.china.com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转自81.china.com 真诚,是自然赋予人的;达到真诚的境界,是人学习的过程。做到了真诚不用刻意找中道,不用考虑自然而得到,自自然然进入到中道,这是圣人的境界。要达到真诚,选择善然后坚持做到底。转自81.china.com 曾文正公说过:“一念不生为诚”。在八德之中第一位是孝,孝是要上下贯通才是孝的本意。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转自81.china.com 五个方面是学习的顺序由后向前依次笃行、明辩、慎思、审问、博学。有不明白的学问学了还不会,也不能放弃;有不明白的问,问了也没懂,也不能放弃;要想不开的地方,再深入想还是不明白,也不能舍弃;有辨别不清的地方,一次不明白不能舍弃;做事遇到困难,再做还是不行,那也不能舍弃。别人学一次就学会了,我学的慢但学一百次,别人学十次我学千次。果真做到这样,虽然愚笨一定会智慧开启,虽然柔弱必定会强大。这是学习的基本方法,时时来提高自己的境界。转自81.china.com 第二十一章转自81.china.com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转自81.china.com 诚是实践的结果,明是实践后得的结论,由明到诚是理论指导实践,由诚到明是实践得到理论,转自81.china.com 诚与明是辨证的关系。诚是不起杂念,专一,明是明白道理通晓世间的道理,他两互相作用。例如:婴儿在刚出生有时,听到了母亲的呼唤,他用眨眼睛的方式来回应,这个回应是真诚的,虽然不会说话但这是人之初还没有被染污的真诚,这一瞬间就是本善之心表现出来也是真诚。那么把这个短瞬的善扩大到生命的时时刻刻,这个过程就是修道。转自81.china.com 第二十二章转自81.china.com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转自81.china.com 只有诚敬到极处,才能把自性发挥出来;自性发挥出来就能发挥所有人的性德;人的性德发挥出来,天下所有的物质的性能都能施展;物质的性能开发出来,就可以帮助天地化育万物;有了帮助天地的能力,就可以与天地同等地位了。物之性:小到微观物质,大到整个宇宙世界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人的自性化育而来。转自81.china.com 学习中一分诚敬一分收获,这里讲诚的作用,一步一步递进,最后达到天地人三才和一,人为三才之灵,能证得这样的结果,就是学中庸的目标。现在为什么达不到,是因为诚敬心不够,诚敬心被染污了。转自81.china.com 第二十三章转自81.china.com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转自81.china.com 不能达到上章讲的直接至诚,也可以走点弯曲的路也能达到诚,这个诚是有形的诚,再进一步是能专注,再进一步是能感动周围的人,再进一步是能改变周围的人,最后也能达到感化的作用。只有达到至诚心才能感化周围。转自81.china.com 从小事情入手来实践,证明中庸的道理转自81.china.com 第二十四章转自81.china.com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转自81.china.com 真正达到了诚的境界是会遇到很多不可思意的效果,后面说的现象可以一点一点体会。不同程度的诚敬有不同程度的效验。转自81.china.com 第二十五章转自81.china.com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转自81.china.com 诚是自己成就自己,道也是自己走的。诚是贯穿事物的始终,不诚不知道物的本性。所以智慧的人认为诚是难能可贵的。诚不是仅仅对自己,是要对别人物都要诚。成就自己是仁义;成就万物是智慧。这都是本性的品德,内与外相和,所以时时去做才可以。转自81.china.com 这里又是在要求自己,如果自己没有做好,就生活在迷惑当中。转自81.china.com 第二十六章转自81.china.com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转自81.china.com 所以最高的诚心是永远无休止的。不停止则久远,久远则能证明你的德行;证明了之后可以悠远,悠远则博大敦厚,博大敦厚就可以高明。博大敦厚可以承载万物;高明可以覆盖万物;时间长久了,可以滋生万物。薄大敦厚与地相配,高明与天相配,时间久了可以无限扩大。这样下去就自然而然,不用规章制度来约束,不用动自然被感化,不用做就顺其自然而成就。转自81.china.com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转自81.china.com 天地的大道,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明。所有的物质的本性其实是一样的,但他的演变是变化变化莫测。天地的大道总结出来:广博,厚重,高明,悠久。现在天,有多么广大而无穷,太阳月亮和星星都挂在上面,并且覆盖着万物。现在说地,是由一点一点的土积累起来,有多么的厚重,承载着大山脉而不显得重,所有的河海都在上面而能容得下,所有的世间万物都在大地上。看山脉,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累积起来,说到他的广大,草木在这上生活,禽兽居住在这里,宝物矿藏都在这里。再看看水,是由一勺一勺的积累起来,他的广大我们没有办法测量,鼋、鼍、蛟龙、鱼鳖在这里生活,我们的很多生活必需品都从水中得到货财殖焉。转自81.china.com 《诗》曰:“惟天之命,于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转自81.china.com 《诗经》说:“上天赋予的,深远不停止!”这大概就是天意。“德行不显露出来,是文王的德行纯净”这大概就是文王的德行,纯净不停止转自81.china.com 第二十七章转自81.china.com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然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转自81.china.com 太大了!圣人的道路心胸开阔!发展养育所有物质,可以与天相同。简直太大了!礼仪有三百条,威仪有三千条,用这样的礼节来对待别人,而后告诉所有人都来做。所以说:如果不是最高的德行,这个道路就不会有人来行了。所以有智慧的人尊重德行而且博学。做到最广大但照顾到极微小的地方。极其高明而走的是平常的道路。复习旧的同时学习新的,使百姓敦厚达到崇尚礼节。所以在上位不骄傲,在下位不背道;国家有明君主持,他说的话对国家有利益,使国家兴旺;国家无道,他就保持沉默容得万物。《诗经》说:“不仅仅看的明确而且有智慧,能保护住本身,进退自己把握。”这就是圣人的做法。转自81.china.com 第二十八章转自81.china.com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转自81.china.com 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徵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转自81.china.com 孔子说:“愚昧的人喜好刚愎自用,卑贱的人喜好自己专横,在现在的世间生存,反要、用古人的道路:这样做的人,灾害要殃及他了。”不是天子,不做各种制度。现在天下车的轨迹相同,书写的文字相同,行的道路相同。虽然有管理的位置,但是没有德行,不能制定制度;虽然有这样的德行,没有这样的位置,也不能制定制度。”转自81.china.com 孔子说:“我说夏朝礼制,夏朝只有杞国存在不足以证明。我说商朝礼制,商朝只有宋国存在也不足以证明。我现在学习周朝礼制,现在用他,我服从周的制度”转自81.china.com 回归到本位,越位世界就会大乱,不能盲目推崇,制定制度,就是学会观机,什么时代、什么环境用什么方法来治理。讲道理要契合时机还要契合道理,契机不契理是乱说、胡说,契理不契机是白说等于没说,不如不说,因此要灵活运用中庸之道。转自81.china.com 第二十九章转自81.china.com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徵,无徵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徵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转自81.china.com 兴旺国家有三种(议礼、制度、考文),目的是为了减少过错!在上位虽然很善良但不能证明你的德行给百姓,证明不了民众不相信,不信百姓不会服从的;在下位虽然也很善良,可是不尊贵,不尊贵百姓不相信,不信百姓不会服从你的。所以圣明的君主:从自己做起,证明给百姓看,与以前的圣王比较不出错误,与地理环境不向违背,与祖??现也不会提出质疑。与先祖相应是知道天地的道理;等到百世以后再有圣人出现也不会提出质疑,知道做人的道理。所以有德行的人一举一动都是为天下人民的楷模,行为是为天下人民的方法,说话都是天下人民的原则。离的远的则愿意来看你,离你近的也不讨厌你。《诗经》说:“在庙堂上没有人厌恶,”转自81.china.com 一般团体最难解决的就是见解不和,怎么样能达到见解相通?这是用自身的修养调和众人,用孝来统一观念是最合适的方法。转自81.china.com 第三十章转自81.china.com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这所以为大也。转自81.china.com 夫子从上继承尧舜之道,采用文王与武王的礼制:对上应和天时,对下符合地理。比如天地之大没有不装载的,没有不覆盖的,比如一年四季的运行,太阳和月亮的互相交替照耀人间。所有的物质共同发育而不互相侵害,很多道并列行走不互相扰乱,从小处讲德行象小溪水一样虽然小源源不断,大处讲可以教育感化万物,这就是天地为什么说他大的缘故了。转自81.china.com 中庸的道理不仅仅是人们所应该遵循的,自然的万物都遵循,一年四季,过热的时候就该冷了,过冷的时候就该热了。万物共同生长都是互利的生存,小动物都有五伦的关系比如蚂蚁、蜜蜂。任何一种生物都不是有害的,他在为这个环境做着自己的贡献。比如老鼠他消耗植物,同时也给上级生物连提供食物。转自81.china.com 第三十一章转自81.china.com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转自81.china.com 只有天下最圣贤才能聪明睿智,才有足够的条件由上向下看;宽宏大度,温和柔顺,会有足够的空间来可以容纳;果断刚毅,有足够的魄力控制局面;威严中正,人们见了都尊敬;仔细观察,能分别细小的事物。博大的器量象深渊,时常显露出了。博大的器量好比如天,如同深渊,人们见了没有不敬重的,对人们讲话没有不信任的,人们看了他的动作都感到高兴。这就是好的名声整个中央的国家都知道,涉及到很多偏远的地区。车船能达到的、人力能通行的、天所覆盖的、地所承载的、太阳和月亮能照到的、霜露能降到的,凡是有血气的生物,没有不尊敬的,所以说圣贤的德行于天地一样。转自81.china.com 第三十二章转自81.china.com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转自81.china.com 只有天下最诚心的人,才能管理很立天下的大根本,知道天地的化育。怎么会需要依靠呢?仁义、博大、高明,如果不是有智慧的能通晓道德的人,还有谁能知道这些道理?转自81.china.com 第三十三章转自81.china.com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面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转自81.china.com 《诗经》说:“好看的衣服用麻衣遮盖住”,因为讨厌他太显露了。所以智慧的人,表面看暗淡时间久了就彰显出来;目光短浅的人表面看很华丽时间久了就衰亡了。智慧的人的做法:表面平淡 知道由近向远,要教化别人先自己做好,知道由显露出来的一点一点看隐含的,这样才可以说有德行了。《诗经》说:“鱼潜伏在水下,也有能看见它的时候!”所以明智的人经常反省自己不要做有愧对于人的事,对自己的志向有没有影响。转自81.china.com 《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转自81.china.com 《诗经》说:“看你在室内,坐在在阴暗的角落里,心中很平和。”所以有德行的人不用动人们就敬重他,不用说教人们就信任他。”转自81.china.com 《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转自81.china.com 《诗经》说:“祭祀时祈祷的时候不用说话,那时候是没有争议的。”所以贤德的国君不用赏赐的办法来劝慰人民,不用动怒人们自然就畏惧。转自81.china.com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转自81.china.com 《诗经》说:“深远的德行!很多诸侯国来效法他。”所以明智的君主一言一行都存恭敬心,天下人民来效法世界就和平。转自81.china.com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转自81.china.com 《诗经》说:“我怀念文王的明智与德行,不用大声和脸色呵斥百姓。”孔子说:“用大声与脸色呵斥人民,是最末流的手段。” 《诗经》说:“德行就象轻快的小车和羽毛。” 还有比羽毛轻的物质呀,上天养育万物,没有声音也无味道,无声无息,太微妙了。转自81.china.com 最高的境界是身边的环境在随着心境的转变,没有声息在不知不觉中转变。由苦转乐、由恶转善,由凡转圣。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国家最近出台了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其中提出传统文化教育有明确的目标,那么在社会办学和学校教育都会需要大量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同时家庭教育也是传统文化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本人从事教育近二十年,现在辞去公职后致力于传统文化教育。以儒家的《四书》为突破,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用《大学》为指导,《中庸》为理论依据,《礼记·学记》为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弟子规》为行为规范,《论语》与《孟子》为基础学科,《五经》为提升。转自81.china.com 一、学习的目标:两方面,1、学习传统文化,能够达到讲课的水平。(社会将急需这类人才)。2、家长如何用传统文化教育小孩,和怎样识别社会办传统文化学校的真假转自81.china.com 二、课时安排与内容:转自81.china.com 周一到周五每天上午:《大学》、《中庸》、《弟子规》连续循环讲。下午:《论语》、《孟子》连续循环讲转自81.china.com 因为只有我一人讲课,每种课程都是循环讲,不开设其他班,有愿意学者依据自己的时间,随时来学,也可以随时离开。不收学费(不是私塾,仅是个人义务培训讲课教师与讲解家长如何教育子女的方法)。转自81.china.com 要求:18岁以上,有自我生活能力与判断能力,不限制学历,免学费。转自81.china.com 参考网址和资料用以下QQ和电子邮件联系,为证明我的水平,附件是我最近做的《意解中庸》(讲课时要讲得容易很多。)转自81.china.com 联系方式:转自81.china.com QQ:474594449转自81.china.com 邮箱地址:guiyangyitong@163.com转自81.china.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