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Google你今天看Tube了嗎?

 又见飞刀 2006-10-16

                                                                                                 Google你今天看Tube了嗎?  

                                                                                          2006/10/16  電子商務時報 ECTimes


全球網路公司龍頭google於美國時間10月9日,宣布以16.5億美元的天價購買時下當紅的線上影音分享平台YouTube。儘管美國知名投資專家古班指出google有可能因為YouTube的影音資料容易涉及侵權問題而吃上官司,但是YouTube在整個網路影音產業超過四成的市佔率,還是讓google狠下心把他買下。繼微軟的比爾蓋茲、蘋果的賈伯斯以及雅虎的楊致遠車庫創業致富之後,又是一起的矽谷傳奇,現在就讓咱們一起一探YouTube的傳奇故事...


你不可不看的YouTube
-不可思議的傳奇故事
 

記者/蔡明孝

現年27歲的陳士駿是從臺灣移居美國,他在香檳伊利諾州大學修讀計算機科學時,受聘於eBay網上付款公司PayPal期間,認識校友查德?赫爾利(Chad Hurley)和卡裡姆(Jawed Karim)。。但是就在去年(2005年)1月,當時陳士駿和查德?賀利(Chad Hurley)都離開上一個工作,並且背負著滿身的卡債。

根據陳士駿的說法,在一次的私人聚會當中,拿了V8攝影機拍下了聚會的經過,但是卻不知道要如何在網路上與別人分享,於是在一個月之後,兩個人就在查德?賀利(Chad Hurley)家裡的車庫並找來卡裡姆(Jawed Karim)幫忙,搭設可以在網路分享影音的伺服器網站,就把他取名叫做YouTube,也就是「你的電視機」的意思,也不僅是在網路觀看,還可以提供網友下載收藏,就因為這樣簡單的動機,想要把自己拍的影片也跟別人分享,YouTube就此誕生。

為何YouTube在網路影音產業迅速的竄紅,可以導因於2006年4月至5月,由香港的網友拍攝的短片巴士阿叔在車上對著乘客大罵,令YouTube在香港聲名大噪,該片不但吸引很多香港網友進行二次創作,更吸引了本地及外國傳媒的報導和注意,自此,香港網友紛紛上傳各種各類的短片至YouTube。

YouTube至2006年已有4000萬條短片,每天吸引600萬人瀏覽,在成立後的短短15個月,已超越MSN Video與Google Video等競爭對手,成為本世紀最多人瀏覽的網站。YouTube除了提供網友上網觀看影片作為娛樂之外,更離奇的是,《根據東方日報》2006年8月31日的報導,一間鴨寮街影音店內監視器拍下有人偷竊,事後短片被網友上傳到YouTube任人瀏覽,有警務人員驚覺片中的主角懷疑是同袍,結果該名即將退休的警察伯伯因此被捕,案件交由深水?區重案組調查,也因此而破案。

YouTube的發展模式,吸引矽谷創投公司青睞,投資1億多美元資金,規模也從2人團隊擴展到25人,由陳士駿擔任科技長,而YouTube也不負眾望,創立短短20個月,市場佔有率超過4成,傲視整個網路影音產業。

雖然過程還是有經歷環球音樂百代唱片華納音樂唱片公司爭相合作,不久之後又有唱片公司揚言要告YouTube,但是你可以想像吧!YouTube每天有1億部以上的錄影短片被收看,每天有6.5萬支影片上載至其網站,占有網路影視收看市場的六成。另外根據網路研究公司NielsenNetRatings的調查,每月擁有近2000萬上網人次等,這些成績是由網友凝聚出來的團結大力量,難怪網路搜尋巨擘Google依舊不怕這樣的潛在隱憂,願意出高價16.5億美元買下YouTube。大家就靜觀其變,看看這個傳奇的故事將會如何發展下去!


少了YouTube 巴士阿叔怎能爆紅

記者/黃巧筑

不知從何時開始,陸續在身旁周遭聽見來自於YouTube使用者分享的著名影音來源,這些源於人們日常生活高度話題性的巧妙影像捕捉,葡萄牙靈異車禍、從世足賽熱潮、到近日的巴士阿叔,然後明天還會有什麼新鮮話題來自於YouTube,而YouTube究竟在怎麼樣的情況下成為這樣熱門的一個新興網路名詞?

一如國內無名小站Yahoo!奇摩部落格Yam Blog樂多日誌,以及國外YouTube、Windows Live SpacesFlickr等,部落格在網際網路「慢速、昂貴、低品質」已成為過去式的時候,網路多媒體與高度分享兩相結合,當資源累積到一定程度時,部落格成為生活娛樂與意見互動的主要場域。

回過頭看YouTube,純粹提供一個平台。初衷是讓家庭生活影音有個放置的虛擬網路空間,在最基本的需求上滿足使用者,申請會員,除單一影片需控制在100MB以及10分中之內,空間使用沒有上限,卻在經過網路各種社群不斷串聯又串聯的情況下,其中託MySpace高流量及Flash應用程式外部連結而間接締造他的成長力道,流量大幅攀升,這些越來越多的使用者同時累積豐富資料,高流量與資料累積的兩相循環,於是有現在四倍於Google Video造訪率的YouTube。根據台灣CNET報導顯示,YouTube使用者每天平均新增6萬5千支影片,單日線上影片數則高達1億支。

再把服務機制這個關鍵字拉出來,就和多數部落格類似,它提供了良好的網路串聯模式,可以在經過同意下將任何一位會員的YouTube站收納成為自己的頻道之一,並且開放自由設定影片標籤(Tag),讓使用者輸入關鍵字搜尋字串時能直指特定影片迅速瀏覽,同時提供外部網路連結所需的網址以及html原始碼語法,此外其所詳細明列的影片流覽狀況、五顆星評等、留言、回覆他人的留言等,都直接與間接成為一種病毒式行銷(Viral marketing)的最大號召力與感染力。
 
YouTube成敗的關鍵點 侵權官司

記者/溫深淵

王建民用棒球讓美國重新認識台灣,說他是台灣之光真是一點也不為過。但是最近有一位台灣人也讓許多高科技業者重新認識台灣,他就是陳士駿。這位來自台灣年僅27歲的研究生,他和另一位創辦人共同創造的 You Tube 在上個禮拜被 Google 以16.5億的天價收購。這個成立一年半、員工僅有67人的公司在風光的被收購之後,是不是就像外界所評估的一樣一飛沖天,恐怕還有許多要考量的因素。

You Tube本質上是一個網路的公共空間,他本身不提供任何服務,他只是提供一個地方讓網友們自行創作的影片得以上傳跟大家一起分享。像是「西班牙靈異撞車事件」或是紅遍港台的「巴士大叔」都是在這裡聲名大噪的。當然,如果你放的是自己創作的影片那當然沒有問題,但是如果你放的是有版權的音樂錄影帶或是電影預告片那你可能就要面臨侵權官司的問題。

當然,在茫茫網海中要抓到上傳影片的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於是You Tube這個平台就成了最醒目的標的物,尤其是在被Google併購之後,恐怕難逃侵權官司纏身的麻煩。美國一位分析師甚至說,之前沒人注意You Tube是因為當時它沒錢。現在被Google併購之後,預料將有多如牛毛的官司等著處裡。

You Tube自己也知道自己的缺點,因此想出許多方法讓自己免於侵權的爭議。例如You Tube採取一種技術,讓版權擁有者可以自行決定是否要讓有版權的影片繼續在You Tube上播出。You Tube也嚴格執行內容管理,一但發現侵權影片,立刻刪除。另外,You Tube也將上傳影片的長度限制在十分鐘以內,避免電影或電視內容出現在You Tube上。對You Tube最好的方式當然是和各音樂公司達成協議。就在You Tube宣佈將被Google併購之後,立刻有數家媒體找上You Tube和Google共同協議如何在這個平台上提供有版權的影音內容。其中包括新力 CBS 、和環球等全球性的媒體集團。最有趣的是,環球音樂先前才嚴正抨擊You Tube對版權的傷害,但顯然環球自己也知道,這股潮流不可擋,與其讓You Tube變成敵人,倒不如與它共同創造願景。

還記得數位音樂出來時,唱片公司視之為洪水猛獸,他們認為數位音樂會是摧毀唱片市場的新品種盜版。但事實證明,數位音樂不是摧毀音樂的怪獸,他只是讓音樂以另一種形式繼續存活。或許You Tube和唱片公司還沒找到一種共榮的方式,但總有一天這種經營方式會改變你對舊有媒體的想法,差別只是在時間而已。
 
 YouTube的明天 網路影音分享的新世界

記者/蔡逸群

微軟日前推出了一款名為Soapbox on MSN Video的測試版新服務,使用戶能夠上傳自己拍攝的視訊影片,高速網路普及,民眾上網看影片的興趣也大增,先前Google雅虎AOL新聞公司也進入了線上視訊共享市場,苦苦追趕視訊共享領域的老大YouTube。每天有1億次以上的短片點閱,使YouTube是這股趨勢的領先者。

YouTube掌握美國三分之一的網路影片觀眾,是Google的三倍、MySpace的兩倍,網站中的內容大多是受歡迎的電視節目、音樂影片片段,以及民眾自製的趣味短片。娛樂工業的分析師曾預測要買下YouTube需要花費10億美元,因為使用者造成了大量的流量與觀賞次數,估計收益會隨後出現。然而YouTube從去年2005年2月成立至今,儘管該公司每月有超過1,600萬人瀏覽,收益仍然呈現赤字,在他們公司內部的報告中甚至表示他們一個月平均虧損100萬美元,收益沒辦法和瀏覽人數成正比,是YouTube的第一個問題。

YouTube面臨的第二的問題是,自推出後,某些YouTube使用者違反著作權法,分享取自電影、音樂影片和電視節目的內容,使YouTube深受著作權問題困擾。訴訟會引發連鎖反應,迫使YouTube移除所有涉及版權的內容,也就是大多數專業製作的內容,為了主動表達善意,YouTube目前正在開發可辨識和阻擋侵權內容的技術,一方面確定侵權的內容一經發現都會立即被移除外,一方面也和媒體業者,如華納音樂NBC電視網簽訂行銷與廣告合約。然而移除專業製作的內容以後,剩下影片的可看性也大幅降低。Napster當時宣稱無法為使用者濫用其系統侵犯音樂版權的行為負責,但未被法官接受。YouTube目前也使用這種說法,會不會面臨和Napster一樣的下場,令人關注。

YouTube佔有43%的線上影片市場是他們的最大優勢,這個佔有率的確足以讓廣告商垂涎三尺,YouTube也瞄準規模125億美元的廣告市場,醞釀著以賣廣告增加自身的收益,這樣的計畫引起美國傳統廣告業的密切關注。在2005年第四季,網際網路廣告營收達36億美元,比前一年同期增加了34%。YouTube將採用何種廣告模式,鞏固其網路綜藝節目霸主的地位,吸引大批觀眾上網觀賞,是傳統廣告業者所密切注意的。

YouTube的成功與否,是其他同行關注的焦點。YouTube目前空有龐大的瀏覽人數,卻一直為訴訟所苦,不斷面對著作權法的侵權問題,拿掉了這些專業內容以後,剩下的使用者自製內容又可以為YouTube留住多少使用者,在在都是值得YouTube擔心的問題,所以一方面YouTube積極和媒體業者協談,一方面開始鎖定網路廣告業務,持續地爭取時間,等著以影音分享平台霸主的姿態,等待賺大錢那天的到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