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油国改写投资格局 石油美元瞄准中国

 昵称7579 2006-10-17
追随着油价的高涨,石油生产国在财富膨胀的同时也正改写着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格局,中国则成为这些国家眼中炙手可热的投资承接地。

  据《北京晨报》报道,联合国《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16日举行首发式,报告透露,在过去的一年里,西亚石油美元的巨大增量让其异军突起,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地区。而在这股浪潮中,亚洲最大的引资“胜地”中国则成为西亚国家眼中炙手可热的投资承接地。

  报告说,西亚与中国这样的亚洲新兴巨人建立更有力经济联系的愿望正越来越迫切。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已经收购了中国福建省一家炼油厂25%的股份。

  报道指出,2005年,流入西亚14个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猛增了85%,创下了发展中国家2005年的最高增幅,尤其是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的投资不断增加,其中仅沙特阿拉伯一国2005年就得到二十亿美元的投资。在这背后是西亚国家石油价格的飙升和由此带来的强劲的GDP增长。如何使用石油所带来的利润,即石油美元,成为西亚国家的重要课题。

  据了解,靠石油发横财会延缓产油国的经济改革,产油国都希望寻找能够持续发展的投资途径。联合国贸发局经济事务官员梁国勇16日表示,在此之前,这一区域的石油美元历来大多在国外,尤其是在美国存入银行和购进组合证券。然而现在形式和地点却都在发生变化。“对金融领域的投入转向其他直接投资领域,而投资地也从美国向中国转移”。

  目前,中国仍是全球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2005年流入中国724亿美元。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于华16日表示,引进外资作为中国的基本国策仍将继续下去。在西亚石油美元席卷全球的投资浪潮中,中国无疑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据悉,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下设的阿拉伯经济统一委员会主席艾哈迈德·古韦利15日说,受油价大幅上涨的影响,2005年阿盟22个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

  古韦利说,2005年,阿盟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05万亿美元,比前一年增加了一千八百亿美元。同期,阿盟成员国的石油收入为三千五百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4%。

  过去两年,由于油价大幅上涨,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阿盟成员国石油收入大幅增加。受此影响,部分阿拉伯国家的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也出现繁荣景象。高油价还使得一些阿拉伯国家的政府财政出现盈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