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浪费

 kajia 2006-10-24

节俭是一种美德,但是在近些年,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节俭已经并不被很多人所看重,浪费也并不是一件很可耻的事。甚至很多人都认为,浪费是一种经济,浪费也是一种利润。而且,在今天,研究浪费的能带来效益的也越来越多。

我观察到,有很多例子,浪费在一些商家的有意引导下,成了他们获得持续额外利润的有效方法。

我一直都记得,大学期间,学校食堂由后勤集团承包。食堂的卖菜按份来算,不管荤菜、素菜,份量都比较大,价格也比较贵。我当时每天中午、晚上的伙食费预算是四元钱,除去8毛钱买饭,每顿有三块二毛钱买菜。但实际上,荤菜基本就是三元到五元一份,但我又想吃素菜。素菜基本也不低于两元钱一份。算来算去我只能每顿吃一份菜,要么荤菜,要么素菜。偏偏每份菜的量比较大,我每次都要浪费不少。其实像我这种情况的很多,因为每份菜的量比较大,浪费也很普遍。学生都希望能把菜的量降一半,菜价也降低一半。这样,同样的钱可以多选一个菜,吃得也好一些。这件事通过学生会反映到学校后勤集团,沟通多次也没能解决。后来我仔细想了一下,后勤集团出于维持已有利润水平考虑,显然不太愿意把菜量和菜价降半。因为每个人吃饭都得买菜,对于商家而言,东西一旦卖出,利润就已经实现,至于因为每份菜的量太大导致只学生吃不完而倒进了泔水桶,浪费是学生埋了单,这同样是商家的利润。还有,有些家里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每顿饭买两个菜的也很多。他们吃的相对而言会好一些,但是一样的,买得多,浪费的也多。如果商家,把菜量和菜价一起降低,那么吃两个菜的人的浪费就大大减少,商家的利润同样也跟着大幅降低。所以他们当然不同意学生的要求。这种销售方法实际是一种变相的强制销售,明知已经超出客户的实际需要,仍然把商品生产出来,销售出去,因为浪费可以实现他们的利润。

关于从浪费中攫取利润,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的高露洁的牙膏管口创意。

高露洁公司是美国一家生产经营洗涤品、牙膏、化妆品的跨国公司。以经营牙膏为主。创业的头几年,尽管其产品质量不错,但销量总上不去,因此业绩平平。公司的决策者为了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绞尽脑汁,但一直想不出一种有效办法。后来老板横下决心,公开征集良策。在媒介上登出告示:“谁若能想出使高露洁牙膏销路激增的创意,即赠送10万美元奖金。”

在那时,10万美元的奖金是充满诱惑力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应征者数以万计。应征“创意”中有不少是很有见地的,但高露洁公司决策者仅选中一个。他的创意很简单,只要把高露洁牙膏的管口放大50%,那么消费者每天在匆忙中所挤出的牙膏自然会多出一半,牙膏的销路因而会激增。高露洁公司采用该创意后,果然销量急速上升。直至今天,高露洁牙膏的管口仍保持这一“创意”。

牙膏管口被故意增大,对很多不注意的人来说,使用时势必会多挤牙膏出来,因为刷牙时多一点点牙膏或者少一点点牙膏人们是不会太在意的,但正是这种被忽略的微小浪费,积少成多,给企业带来了滚滚利润。

还有一个例子,细心观察的朋友可能发现,北京(其实不仅仅是北京)的3-5元的交通地图都是由一种很脆的纸制成的。其实这样做也是有一定目的的。因为纸质脆的地图,使用过程中容易损坏,不容易保存,这样就会增加使用者的购买次数,销量增加。从而保证地图印刷、发行、销售的相关环节都有源源不断的利润。印刷企业完全可以使用一种更耐磨损的纸来印刷地图,但是他们不会这样做,一张地图用几年,他们的销路就没了。很大程度上他们赚的就是浪费的钱。

有时候,企业还利用人们的一种普遍心理来故意造成和扩大浪费以获得利润。下面再介绍一种引导浪费的案例。我们在超市中购物,常会见到加量加价的情况,而且加量的幅度比加价幅度大,这样一来消费者就会觉得实际上是商品打折了,就会更愿意购买。我们以洗衣粉为例:原来500克袋装洗衣粉卖三元钱,现在更换包装规格,1000克袋装卖5元钱。我们都认为原来1000克应该花费6元的商品现在5元就买到了,超值了。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为1000克的洗衣粉显得很多,一般人在使用过程中总有“不用担心很快没有了”、“还有很多”的心理,不注意以所洗衣服的实际需要量为准,不加控制的随意增加用量,这就造成了浪费。结果是双倍的洗衣粉的量并没有发挥双倍的实际使用价值。这种现象在很多商品中都存在,比如洁面乳,生活用纸等等。商家抓住了人们的这种普遍的不易觉察的心理,采取引导多量购买,促进浪费的方式给自己带来额外利润。

前面的几个例子,应该说都是相对微观层面的浪费。下面在看两个宏观层面的浪费。

在中国,最大的规模的浪费是什么?要我看其实是对人力的浪费。都知道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极其缓慢,为什么?因为中国的农村人口太多,低素质人口太多,国家故意延迟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展,把大量的劳动力束缚在广大农村的土地上。因为一旦农村大力推动现代化发展,普及机械种植和收割,就意味着大量人口将失业。七亿低素质人口失业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是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为了农村人口有事可做,更为了社会稳定,一台机器可以很快做完的农活,国家不得不用一百个人甚至一千个人去做,已经具备的生产力不能发挥应有的价值,几亿人的生命价值正在进行一种无谓的浪费。无数人的生命耗费在并无多少积极意义的事情上。但是这种浪费是迫不得已,是一种无奈。

相对于当前中国劳动力的浪费的无奈,还有一个相当的不合理的非常惊人的浪费。这种浪费发生在房地产身上。众所周知,中国的房地产已经产生相当严重的泡沫。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宏观的政策。但是浪费已经不可挽回。

房地产的浪费在于拆迁、重建和新房空置。中国各地方政府向来以GDP论政绩,因为房地产行业动辄涉及庞大金额的财富消耗和资金供给,于是大力发展房地产就成了各地政府提升地方GDP进而提升业绩的王牌。我们不否认,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的需要,拆迁改造是必须要走的一步。但是,有些根本不需要拆迁的房屋被规划掉了,而那些不需要建的房子,广场,开发区却被建了起来。还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被废弃,不必要的东西被建起来,一拆一建造成了数额惊人的社会资源浪费。也许有人会说,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要求生活改善,那些新建的房屋、广场的价值还是存在的呀,根本不是浪费。而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是把如此大规模的财富投入到房屋、广场之类的地产行业中是一种严重提前的奢侈消费。举一个例子:一户人家,刚刚解决温饱,手头有一点点余钱,这户人家不把余钱用来买一些对抗未来疾病风险的医疗保险,不把钱用来投资子女教育,也不把钱很好的用在增加家庭收入的投资上,却一股脑的把钱用在建花园,建别墅上,甚至为了住上别墅还从银行贷款,背上长年的债务,这是明显的败家行为!我们国家现在正是这样一种状况。在一定时期的社会财富是有限的,房地产行业的巨额浪费导致了地方政府在医疗、教育等发面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而且,房地产业是最易产生腐败的地方,为什么那么多人热心于此,正是因为可以浑水摸鱼,这又导致了违规腐败之风盛行。还有房子建出来之后,被众多炒房者和地产商压在手里,空置着,待价而沽。花了社会财富造出来的房子却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空着同样在折旧,这也是一种巨大浪费。

对于一些经济学家的“浪费能创造价值、带动就业”等观点我一直都很怀疑。虽然他们能根据一环环的经济规律推出这一结论。但是我认为肯定有些重大问题被忽略了。

首先从总量上看,浪费是社会财富的无谓损失,不管其间会有什么样的转化和变动,限于经济学水平,我也说不清、道不明这些转化,但社会总财富的减少是必然的。而一切财富形式的转化都是在总量的框架内进行的。总量的减少必然会通过某种形式表现在内部个体上。财富的创造一定要耗费人们的体力和智力,体力、智力的耗费要通过对财富的享用来获得补充,当你付出体力和智力,但是没能享用到相应的社会财富,你的幸福感应该会下降。当然从某一个个体上可能不会如此明显的表现出来,但是从社会总体而言,我认为应该是这样的。很多财富上产出来后并没有在人们的实际使用中消耗,而是被毫无意义的浪费了,我总感觉这可能正是当今人们总体幸福感降低的重要原因。我推导不出其中层层节节的的详细因果联系,因为现象是很复杂的,但是就像能量守恒一样,从财富是由劳动和智力转化而来,再通过被消耗转化为劳动力和智力的规律来看,如果这种转化的平衡被浪费打破,必然会有产生一些负面的结果,这种结果很可能就会通过各种作用关系体现在我们个体身上,比如幸福感流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