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鹏飞】
在国内钢铁需求向上的背景下,四季度钢铁业绩将有不错表现。结合2007年的供需结构来看,四季度很可能构成行业的拐点。在整个2007年供需结构优于2006年的趋势下,有理由相信,2007年一季度很可能延续2006年四季度的业绩水平。
三季度业绩持续优异
根据我们对公司业绩预测以及行业的跟踪发现,三季度钢铁业绩表现仍非常优异。
可以看到,除了个别公司因为整体上市的原因,业绩大幅增长外,大部分重点公司三季度业绩预期保持了与二季度相同的水平。导致这种预期与三季度价格走势非常相关。进入三季度以来,钢价经过1个月时间的调整后,后期以稳定反弹为主。导致三季度虽然价格有所下跌,但平均水平距离二季度仅下滑1.42%。
因此,虽然出现过一次8月份的价格调整,但后期稳定以及开始反弹的价格保证了季度之间价格相差非常小,这促成了三季度业绩延续二季度业绩的基础。
从不同产品价格走势统计来看,三季度价格调整品种的差异比较明显。均价下跌最明显的是冷轧板,为-8.58%;其次为热轧、螺纹钢,分别为-5.45%、-5.19%;镀锌板、彩涂板、无取硅钢、取向硅钢三季度均价≥二季度均价。
同时,三季度的炉料现货价格保持稳定,这也为在这种均价调整幅度不大的背景下,对利润稳定起到了保障作用。
在三季度与二季度均价相差无几,以及成本稳定的背景下,预期三季度行业利润基本与二季度利润相同。
四季度将出现业绩拐点
判断四季度的业绩,钢价仍是主要的因素。目前,国内钢铁价格10月份已经企稳反弹,钢价能否维持趋势,关键看拉动因素的变化。钢铁的拉动因素又是从来都是好坏因素伴随,行业高峰期也不例外。
总起来,对四季度价格产生影响的因素如下:1、从消费钢铁的拉动因素看,钢铁领先指标在稳步走高,显示钢铁的需求趋势持续走高,这对四季度价格构成积极支撑。2、国际钢价调整的压力。国际钢铁价格近期有所调整,目前,整体在高位。从OECD领先指标来看,国际经济走势问题还不是很大。国际钢铁价格可能会有小幅的调整空间,进一步调整的影响因素并不具备。国际钢铁价格对国内价格影响基本是中性略偏负面。
而且价差的存在也会缓解部分国际价格可能的下跌。当前,热轧板价差113美元/吨,冷轧板价差154美元/吨。近期国内外价差缩小的原因是国内价格坚挺与国际价格下跌的结果。
总体上判断,四季度钢铁均价中性的概率更大,而且炉料价格预期基本保持稳定。根据年度惯例,四季度不是消费旺季,给予价格保守预期,预期四季度行业均价略低于三季度的水平,预期四季度利润略低于三季度水平,但下滑幅度非常有限。因此,四季度业绩存在非常扎实的基础。
不仅如此,按照我们对2007年行业的理解,今年四季度将很可能是行业的拐点,这个拐点后的风景可能是柔和而非绚丽的风景,因为这种风景的色彩取决于2007年的行业供需结构。
2007年行业供需结构趋好
我们正在渡过钢铁产能释放最快的时期,也是最困难的时期。一方面2006年将是钢铁产能释放的高点,随后钢铁产能释放会下降;另一方面,钢铁的消费将出现增速,预期增速为16%-13%。
首先,产能释放高点将过。回顾一个很简单的结论,这轮钢铁产能增长的投资高潮期在2003年下半年至2004年底,对应投产期在2006年。因此,2006年,我们是站在产能投产的最高点上。进入2005年,投资高潮的过去以及国家钢铁调控的开始,钢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下滑,这部分产能对应2007年投产,2006年投资更是如此,对应2008年投产。钢铁产能释放的高点在2006年,2007、2008年的钢铁产能释放会下降。
其次,消费将出现增速。单纯依靠2007年产能增速的下滑并不能得出看好2007年钢铁的全部理由,需求是左右结论的另一个方面。对于国内消费量,我们改用钢铁消费与GDP、FAI边际弹性,以及预测GDP、FAI2006-2008年的变动并根据边际弹性预测钢铁消费趋势。根据边际弹性,我们预测国内消费将保持16%-13%的增速。
综上,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2007年的供需结构优于2006年,行业供需结构在转好。如果2007年没有大的经济政策改变的话,2008年供需结构更为理想;2、2007年的供需结构并不能构成消费远大于供给,类似2004年。因此,也造就不出2005年的那种价格上涨。但是,2007年行业的均价将会比2006年有比较明显的提升,这对业绩增长已经非常有效;3、在 行业结构转好的趋势下,我们判断今年4季度很可能是行业的拐点;4、在整个2007年供需结构优于2006年的趋势下,有理由相信2007年一季度很可能延续2006年四季度的业绩水平。这种情况下,2006年一季度业绩低点的同比效应将会非常明显,很多公司的业绩同比会大幅增长。
中国钢铁行业存在明显低估
分红也是钢铁股低风险获利的方面之一。国内很多钢铁公司一直保持非常高的分红率。结合当前股价,形成3-10%的股息率。这在当前国内钢铁估值水平偏低的背景下,形成了低风险的稳定收益。
2005年7月以来,在国际钢价上涨的背景下,国际钢铁公司均有了不同的表现,在20-80%之间。但是,宝钢等几乎对钢价上涨没有做出反应。同时,目前国际钢铁公司的估值已经有明显提升,PE均值在8倍,PB平均在1.2-1.5倍。而以宝钢为代表的国内钢铁公司一直停留在5-6PE、0.8-1.0PB的估值阶段。显然,国内钢铁估值对当前的盈利能力以及行业的转好没有做出足够的反映,中国的钢铁行业存在明显的低估。
我们认为,给予国内钢铁行业8-10倍PE、1.3-1.5倍PB估值是比较合理的,特别行业还应给予一定溢价,例如不锈钢行业、特钢行业。
(国泰君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