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Edu2.0群组讨论摘抄-Google网上论坛

 非常主体 2006-11-05

正如印刷术的产生使得每一个识字的人获得了与上帝直接沟通的自由,从而摆脱了教廷的思想控制;互联网的产生,则给了每一个热爱学习的人一个机会,使得他们理论上-有可能跳出教育体制的陷阱,直接发育成为上帝大脑的一个神经元。只要有一台联网计算机接入的地方——未来若干年内这会变得像水龙头一样平常——这样一个世界就是-可能的: 

一个学习者不再需要买很多的书,他可以在门户网站的读书频道读到绝大多数的畅销书,也可以到Google 
Books上去查阅资料; 

他不再需要跑到图书馆去查阅昂贵的百科全书,Wikipedia和answers.com已经把最完整的答案分门别类安排妥当。查阅资料之余,他还可以作为百科-全书的作者参与到知识的生产过程中去。 

他不需要老师告诉他要买什么书、看什么文章,他可以通过豆瓣或del.icio.us来从那些最优秀的或与自己最志同道合的朋友那里获得推荐; 

他不需要一个三流的教师为他来准备讲义,通过OOPS他可以直接和这个地球上最优秀的大脑碰撞; 

他不需要教师来为他答疑解惑,google已经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的问题;实在不能独立解决,在msn签名档上把问题发布出来,很快就会有好心的朋友来帮忙。 

他不需要专门的英语口语教练,无数老外还不知道到原来还有不花钱就能学汉语的好事。Let’s 
Skype. 

他不需要一群没有经历过职场的教师来讲授职业发展,Wealink、Donate 
hour、咖啡豆计划、JA都可以帮助他直接从职场的风头浪尖获得信息; 

他不在需要学校来为他制造一个固定的社交圈,他可以通过在blog之中穿梭来决定究竟谁是他的同伴,并通过flickr来共享人生体验; 

他不需要进入极少数“一流大学”才能体会“百团大战”的精彩,各类论坛、帖吧和43things提供了无数种社团和兴趣小组的可能性; 

他必须靠打工才能维持日常的生活,然而却不需要学校来为他来提供实习单位或勤工助学,因为职友集、猪八戒、Wealink、Donate 
hour虽然模式迥异,却都具有升级或扩展成为提供良好实习机会平台的空间。(Hoho, 
平民学校下阶段最想做的事) 

他甚至不需要教室——较大的讲座完全可以在Youtube上完成,而小规模的开放式学习活动则可以分解到咖啡厅甚至学生宿舍里完成,正如BT下载把原本属于服务-器的庞大工作量分解到每一台用户的计算机上一样。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畅想,被人们长期以来忽略的“行万里路”也会重新得到和“读万卷书”一样的重视,大学宿舍被分布在无数城市的青年旅社所替代,一个青年不需要额-外花很多钱就可以在他的大学生涯中走遍全国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更多),体验被体制遮盖了的真实世界,同时却不影响自己的正常学业。他甚至还可以在旅途中成为一个-多背一公斤,把未来世界的火种播撒到每一个封闭的山村…… 

当然,少数最优秀的大学仍然有它存在的必要,就像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大剧院,速溶咖啡也并不会使得咖啡馆成为多余一样。但是,无法踏入大学校门,再-也不能成为剥夺大多数人的成长机会的理由。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这座理想中的大学不是风行美国Apollo。 
Apollo终归只是一所1.0的培训机构——讲授、培训、发证——它的源动力是金钱;而这所互联网大学的源动力,则是每人的点滴贡献在网络上聚合而形成的共同-体的力量。 

很值得憧憬?未来一定会充满比这更精彩的可能性,因为更加新奇的网络应用还在以令人目不暇接的速度不断产生出来,其中不乏足以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创新。 

走向这样一个未来,技术上没有任何的困难,困难的是如何打破封闭的体制,打开封闭的心灵。 

算了,偶尔做做梦,这显然不是我们目前应该考虑的——眼下最重要的,不是Web 
2.0,而是Life 0.0 
——保证学员们有工作,有饭吃,单空谈“思想”可没有什么未来。下一阶段,或许我们可以尝试用Web2.0的方式,来解决Life0.0的问题?哪怕是先做出一-两个具体的案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