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谷先生与四大山中宰相

 老庄走狗 2006-11-16

先知先觉郭景纯

“清溪千仞余,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借问此何谁?云是鬼谷子。”这是晋代名人郭璞的几句游仙诗。诗中充满了仙气,这仙气烘托着鬼谷子这位世外高人的形象。其实这也是郭璞所追求的境界。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晋武帝司马炎时,出生于一个士族官宦之家。

郭璞学识广博,才华横溢,对文字学、训诂学都有研究。曾注释过《周易》《山海经》和《楚辞》。郭璞懂天文、五行,会堪舆、占筮,且擅长诗赋,《晋书》称其“辞赋为中兴之冠”。郭璞时时审时度势,又常常先知先觉。善于禳灾避祸,又大智大勇、无所畏惧。

郭璞为大将军王敦当记室参军,为反对王敦谋反,他借算命之机告诫道:“如果谋反,你的寿命就快到头了。”王敦不但不听,反而要加害于郭璞。便别有用心地问郭璞:“你算算自己还能活多久?”大智大勇的郭璞,早已看透了王敦的阴险用心,就说:“我的寿命,只能到今天中午。”王敦为排除身边隐患,顺利组织反叛,当时就杀了郭璞。后王敦起事叛乱,出师不利,不出百日,“愤惋而死”。两个人的寿命,都应验了郭璞的预言。在晋代,郭璞就是一个“鬼谷子”,就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仙真高道。

华阳隐者陶弘景

陶弘景在《真灵位业图》中把鬼谷子列为道家真灵。他在该书的序中写道:“夫仰镜玄精,睹景耀之巨细。俯盼平区,见岩海之崇深。搜访人纲,究朝班之品序。研综天经,测真灵之阶业。但名爵隐显,学号进退,四宫之内,疑似相参。今正当比类经正,譬校仪服,埒其高卑,区其宫域。……虽同号真人,真品乃有数。俱自仙人,仙亦有等级千亿。”这里説的虽是神仙,实际上反映了宗法理念。从中可见鬼谷子在陶弘景心目中占有极高的地位。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生于江东名门,为齐梁时著名道士。幼有异操,“恒以荻为笔,书灰中学字”。博览儒家经典,“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曾任诸王侍读,兼管诸王室牒疏章奏,在任“奉朝请”时,上表辞官,挂朝服于神武门,退隐句曲山(茅山),不与世交。

陶弘景归隐茅山后,便着手研究整理经典文献。既攻《礼记》《尚书》《周易》《春秋》《孝经》《毛诗》《论语》等儒家经典;又擅长文学、书法;涉猎天文、历算、地理、方物、医药、养生、金丹、冶炼等广泛领域,属意弘扬道家学说,参考自己搜访所得及有关见闻,增删改写,注解诠次,引用众多道经,提及大量道教历史人物、神话故事、仙宫鬼神名称,具体修行方术等等,实为早期道教上清派教义和历史之集大成者,并保存了部分天师道的请神上章、符咒驱鬼的方术。他将道教信奉之天神、地祗、人鬼及诸仙真排定座次,构成了一个等级有序、统属分明而庞大完整的道教神仙谱系。

陶弘景重视道教养生,主张道从养神、炼形入手。强调“少思寡欲”,“游心虚静,息虑无为”,谓治病应因人之虚实、男女老幼、苦乐荣瘁而异。他开创性地将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等类,并分别介绍其名称、产地、性状、功效、配制方法等等,为本草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医药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强调炼形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度”,避免过度辛劳和放纵淫乐,主张通过导引延年益寿,对中国药膳、食疗养生有重大影响。陶弘景重视炼丹实践,其炼丹成就对推动原始化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陶弘景毕生作品达七八十种。至今存世的有《真诰》《真灵位业图》《登真隐诀》《天文星算》《帝代年历》《华阳陶隐居集》《肘后百一方》《本草集注》《效验方》《补阙肘后百一方》《药总诀》《陶隐居本草》《导引养生图》《养性延命录》《合丹药诸法节度》《集金丹黄白方》《太清诸丹集要》《服饵方》《服云母诸石药消化三十六水法》《炼化杂术》等。

特别可贵的是陶弘景精心研究《鬼谷子》一书,作了系统的注释。他的注本是《鬼谷子》保存至今的惟一一个版本,并且是纵横家独传之子书。陶弘景的注文有效地阐释和发挥了鬼谷子的思想,成了鬼谷学说承前启后的独存载体。陶弘景对《鬼谷子》一书的注释和传承,又一次说明了道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独特贡献,也说明了道家宫观也是保存古代文献的洞天府地。

梁主萧衍好道术,视陶弘景为国师,早与之游。即位后,“恩礼甚笃,每得书,焚香虔读”,“屡以手敕招之,弘景不出”,但“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常送重金厚礼,又在句曲山建朱阳馆,供陶弘景起居。再建太清玄坛,“以均明法教”;“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之山中宰相”。陶弘景深居茅山45年,始终关注世事,有人称其在出世入世之间。81岁寿终,梁武帝诏赠中散大夫,谥贞白先生。

文韬武略李筌

 《太白阴经·术有探心篇》云“非达奥知微,不能御敌;不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见情伪,不能成名;才智不明明,不能用兵;忠实不明真,不能知人。是以鬼谷先生迷捭阖、揣摩、飞钳、抵巇之篇,以教苏秦、张仪游説于六国,而探诸侯之心。于是,术行焉。”李筌在《太白阴经》中的这一段议论,可谓对纵横学术的高度概括,亦是对鬼谷师徒的纵横活动的简要评述。这一篇几乎通篇都是对《鬼谷子》的阐释。李筌在《太白阴经》其他篇章中还多处引用《鬼谷子》的原文,其《贤有遇时篇》篇:“如覆水于地先流其湿,如燎火于原先就其燥。”《术有阴谋篇》云:“古之善用兵者,必重天下之权,而研诸侯之虑。重权不审,不知轻重强弱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重莫难于周知,揣莫难于悉举,事莫难于必成。”《地势篇》云:“善战者,以地强,以势胜,如转圆石于千仞之谷者,地势然也。千仞者,险之地,圆石者,转之势。”

李筌,号达观子,陇西人,唐代著名道士,约活动于唐玄宗至肃宗时期。《集仙传》道其仕至荆南节度副使、仙州刺使。《太平广记》中有一段李筌得兵书的传奇故事:

(李筌)好神仙之道,常历名山,博采方术。至嵩山虎口岩,得黄帝《阴符经》本,绢素书,朱漆轴,缄以玉匣,题云:“大魏真君二年七月七日,上清道士寇谦之,藏诸名山,用传同好。”其本糜烂,筌抄读数千遍,竟不晓其义理。因入秦,至骊山下,逢一老母,发髻当顶,余发半垂,弊衣扶杖,神状甚异,路旁见遗火烧树,因自语曰:“火生于木,祸发必克?”筌惊而问之曰:“此黄帝《阴符》上文,母何得而言之?”母曰:“吾授此符,已三元六周甲子矣,少年从何而得之?”稽首再拜,具告所得。母曰:“少年颧骨贯于生门,命轮齐于日角,血脉未减,心影不偏,性贤而好法,神勇而乐至,真是吾弟子也。然四十五当有大厄。”因出丹书符一通,贯于杖端,令筌跪而吞之。曰:“天地相保。”于是坐於石上,与筌说《阴符》之义,曰:“此符凡三百言,一百言演道,一百言演术,一百言演法,上有神仙‘抱一’之道,中有富国安民之法,下有强兵战胜之术,皆内出心机,外合人事。观其精微,《黄庭》,《内景》不足以为玄;鉴其至要,经传子史不足以为文;孙,吴,韩,白不足以为奇。非有道之士,不可使闻之。故至人用之得其道,君子用之得其术,常人用之得其殃,职分不同也。如传同好,必清斋而授之。有本者为师,受书者为弟子,不得以富贵为重,贫贱为轻,违者夺纪二十。本命日诵七遍,益心机,加年寿。每年七月七日,写一本藏名山石岩中,得加算。”久之,母曰:“已晡时矣,吾有麦饭,相与为食。”袖中出一瓠,令筌谷中取水。水既满矣,瓠忽重百余斤,力不能制,而沉泉中。及还,已失老母,但留麦饭数升于石上而已。筌有将略,作《太白阴符》十卷;有相业,著《中台志》十卷。时为李林甫所排,位不显,竟入名山访道,不知所终。

李筌是一位道士,又是一位学者。他可出世谈玄论道,也能入世説法演兵。李筌借骊山老母之口所说的《阴符》之义,就是对其所有理论的概括:“此符凡三百言,一百言演道,一百言演术,一百言演法,上有神仙“抱一”之道,中有富国安民之法,下有强兵战胜之术,皆内出心机,外合人事。观其精微,《黄庭》、《内景》不足以为玄;鉴其至要,经传子史不足以为文;孙、吴、韩、白不足以为奇。”

李筌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李筌提出“虚静至神”、“不神而能至神”。他说“天圆地方,本乎阴阳,为至神矣”。“人但见万物从阴阳日月而生,谓之曰神,殊不知阴阳日月从不神而生焉。不神者何也,至神也。言至道虚静,寂然而不神,此不神之中,能生日月阴阳,三才万物,种种滋荣而获安畅,皆从至道虚静中来,此乃不神之中而有神矣。”李筌主张顺从自然,认为天地间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气,人们顺五行之气则生,逆五行之气则死。

最终与“至道”合一,就可以穷达本源,掌握宇宙,逍遥成仙。

李筌主张“以名法理国”,提倡“法治”,做到“按罪而制伏,按功而行赏”,“赏无私功,刑无私罪”;同时要“任贤使能,不时日而事利;明法审令,不卜筮而事吉;贵功赏劳,不禳祀而得福”。“所以勇怯在乎法,成败在于智,怯人使之以刑则勇,勇人使之以赏则死。能够移人之性,变人之心者,在刑赏之间”。

李筌在人事方面也有其独到见解。认为“英不能果敢,雄不能智谋”者不足取;主张“能柔能刚,能翕能张,能英而有勇,能雄而有谋,圆而能转,环而无端,智周乎万物,而道济于天下”。又强调“任才之道”,要任其所长,各有所用:“计谋使智能之士;谈说使辩说之士;离亲间疏,使间谍之士;深入诸侯之境,使乡导之士;建造五兵,使技巧之士;摧锋捕虏,守危攻强,使猛毅之士;掩袭侵掠,使蹻捷之士;探报计期,使疾足之士;破坚陷刚,使巨力之士;诳愚惑痴,使技术之士”。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兵学圣典,自曹操而后有上百注家,李筌所注《孙子》一直被列为最好的注本之一,为研究《孙子》者所必读。人们在评价《虎铃经》时,称其为“上采孙子、李筌之要”,“下撮天时地事之变”。能与孙子相提并论,足见李荃在兵学史上的地位。

李筌的著作有:《〈阴符经〉注疏》三卷,《骊山母传阴符玄义》《青囊括》各一卷,《太白阴经》《中台志》《阃外春秋》《六壬大玉帐歌》各十卷,《孙子注》二卷等。

帝佐国师杜光庭

“鬼谷先生者,古之真仙也”。然而他的弟子却分为两类。这是杜光庭对鬼谷师徒的分类。“苏秦、张仪不慕神仙好纵横之术,时王纲颓弛,诸侯相争,凌弱暴寡,干戈云扰。二子得志,肆唇吻于战国之中,或遇或否,或屯或泰,以辩谲相高,争名贪禄,无复云林之志。”杜光庭借鬼谷子的话说,这是“河边之树”,“不得久茂”。他理想的是“嵩岱松柏,华霍之树?上叶凌青云,下根通三泉。上有玄狐墨猿,下有豹隐龙潜。千秋万岁,不逢斤斧之患”。杜光庭对鬼谷子的理解超凡脱俗,独树一帜。

杜光庭,字宾圣,号东瀛子,处州缙云人,一说长安人。唐末五代著名道士。杜光庭学识渊博,曾説:“余初学于上库,书笈皆备,一月之内,分日而习,一日诵经书,二日览子史,三日学为文,四日记故事,五日燕闲养志,一月率五日始,不五七年经籍备熟。”咸通年间,应举不第,入天台山修道,师从应夷节,为司马承祯五传弟子。唐僖宗闻其名,召至京,出入禁中。封麟德殿文章应制。中和元年,黄巢攻占长安,杜光庭随僖宗入蜀。奉诏到青城山致祭,修灵宝道场,周天大醮。决心以青城山为中心重振道教。光启元年,僖宗返京,杜光庭辞官退隐,居青城山白云溪,潜心修道。昭宗大顺二年,壁州刺史王建攻取成都,昭宗天复三年,封王建为蜀王,天佑四年,王建在成都称帝,史称前蜀,邀杜光庭为皇子师,封谏议大夫,户部侍郎,赐“广成先生”。光天二年,王衍即位。乾德三年,封杜光庭为“传真天师”、崇真馆大学土。蜀相徐光涛向杜执弟子礼,遇事则来山中请教,人称杜光庭为“山中宰相”。长兴二年,杜光庭羽化,享年84岁。杜光庭能圆融各派教义,成为一代宗师,人称“词林万叶,学海千寻,扶宗立教,天下第一”。其著述有教理、方志、仙话、传奇,规范道教科义及音乐,搜集整理散佚的道经。著述共三十多部,二百多卷,如《道德真理广圣义》《太上老君常说清净经注》《三洞藏》《道门科范大全 》《青城山记》《武夷山记》《城集仙录》《王氏神仙传》《虬髯客传》《玉函经》《治水记》《录异记》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