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信息化的认知与实践

 李英 2006-12-09

教育信息化的认知与实践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黄振菊] 

  摘要 :文章结合本校信息化教育的实践,从教师教育的信息化、硬件设施、信息技术课、资源利用四方面论述了教育信息化的内涵、要素。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深入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信息化;信息技术;整合;培训;网络资源;创新能力

   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社会里,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应用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充分利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及信息资源深入开展教学活动,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是教育信息化的宗旨。
   一、教师教育的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
   教师作为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其理念、方法、手段、模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影响着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所在。
   1. 强化信息化意识,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
   教师教育的信息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灵活利用信息技术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将学科(专业)知识科学地融入信息技术的运用过程中,也就是目前广泛提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前者是基础,后者是保障。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灵活地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必要的知识、技能,不断探索学科(专业)知识与信息技术的内在联系,利用信息技术广泛获取与所授课程相关的信息资源,并经过筛选后,严密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选择表现媒体,从而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模式将所授内容展示给学生。整个过程师生互动、设问导学,展示生动、形象、深入、信息量大,并且在知识的关键点和延伸点,教师提出扩展性思考题,并为学生提供参考信息源,如纸介质图书、数字图书、网站等。因而不仅增强教学效果,而且启迪他们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应用的思考,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为此,学校不间断地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模式、方法、手段”的培训。培训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技术平台的操作与应用。从 word 到 PowerPoint ,从 Authorware 到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从 Internet 的基本操作到科技文献检索,从多媒体教学系统到网络授课平台的应用。依年龄和专业结构不同,培训内容和目标也有所区别。二是针对某些学科内容与信息技术的联系,采用案例分析法进行“整合”方面的培训,使其通过对案例的思考与分析,从中体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而且培训与研讨相结合,达到共同促进,不断提高的目的。
   2. 以人为本,明确目标,注重“整合”的实效性。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本身不是目的,它所追求的是教育教学方面的目标,追求的是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全面发展方面的实效。即: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养成等。因此在整合的实践过程中,应避免为了“整合”而“整合”的“整合目的论”和“唯技术论”。“整合”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教学方法、模式的全盘否定,“整合”也不意味着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的捆绑。哪些内容如何整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管内容千变万化,方式、方法不一,但整合的宗旨和人本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为了避免整合的盲目性,避免步入“用信息技术就比不用好”、“用得多比用得少的好”的误区,学校制定了包括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整合的基本方法、整合效果的评价等内容的《信息技术的运用及课程整合的目标和要求》,为整合的有效、深化进行提供了依据。
   3. 设立激励机制,全员参与,共同提高。
   教育的信息化是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将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系统性工程。教师是直接的实践者,实施者,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是其关键所在。因此学校出台了《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的若干规定》,对非信息技术专业类教师和信息技术专业类教师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和所授内容,进行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及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尝试,并以此为主题,每学期或写一篇论文,或讲一节公开课,或组织一篇说课稿,或制作一个课件。各系分别组织论文发布和公开课,选拔效果好的、有代表性的学科参加全院的论文发布和公开课,全体教师参加评议交流,请专家点评,评比奖励。这样使广大教师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循序渐进,共同提高。另一方面,结合学生反映、教学反馈,对态度认真、效果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相反对态度消极、教学反馈差的个别人提出批评或扣除部分工作量补贴。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所有教师皆已不同程度地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信息技术教育在逐渐深化。如教师们普遍能为学生提供扩展学习学科知识的网站,艺术系鉴赏课不仅鉴赏传统的艺术作品,还鉴赏网页的色彩、布局的艺术性,并从艺术的角度设计网页的格局、颜色、字体等;法律课穿插电视片或录像片段进行案例分析;网络原理、 PN 结导电等微观抽象的内容用形象的课件教学;“利用多媒体远程教学系统,深入开展信息化教学”获唐山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准确把握,恰当应用”获省《职业教育与培训》论文评比一等奖,多媒体课件“ Windows 操作系统”、“网络原理”、“液压传动”、“ VB 课程设计”分别获省职教系统课件评比二等奖和市职教系统课件评比一等奖。
   二、硬件设施是基础,技术支持是动力。
   没有信息技术的硬件设施做平台,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无异纸上谈兵;有了硬件,没有能开发利用它的技术支持,它也形同虚设。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物质投资和人力投资。近两年来在原有多媒体远程教学系统、电教中心的摄、录、编、播系统的基础上,投资三百八十万元,先后购置微机二百七十台,新建了电子阅览室、网络中心,新装备了五个多媒体教室,改建、扩建了校园网,将六个计算机房连网并与校园网互联,每个机房都安装了网络教学系统平台和网络教学实时录播系统,从国家数字图书馆一次性购置数字图书五万册,并作为唐山分馆与之签定了合作协议。此外,还为每一位教师家里配备了一台电脑,为其备课、查询网上资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人力资源方面,学校精选了 5 名基本素质好、好学上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知识强的教师,组建了集电化教学、多媒体课件开发、电子阅览与数字图书管理、网络中心管理于一体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今年又引进一位教育管理和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双学位毕业生来校任教,加强了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技术力量。
   三、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从“信息技术课”本身开始。
   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主要依靠两个方面的支持,一是拥有坚实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二是具备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课是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应用的立交桥和工具箱。因此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绝不能是孤立的,它应该而且必须是与相关知识、具体应用相结合。如学习 Word 可以和学院的校刊的排版编辑结合;学习了 Excel 可用于学籍统计、帐务管理;学习了网页制作,可以以展示自我(或校、系、班)为主题,设计制作网页并发布到免费网站;学习了网络操作,可以到网上查找下载学习资源、参考资料;利用 BBS 和 E-mail 进行网上讨论与交流……因此,信息技术课中,教师应采用任务驱动或案例驱动的方法,结合具体应用布置实习课题,而课题的灵活性、实用性、综合性对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这也正是信息技术课与实践应用的整合。这就好比一把螺丝刀,它是一种工具,人们不会刻意追究它能做什么,重要的是在遇到具体问题时想到用它,并能够用它把问题解决掉。
   四、充分利用资源,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创新能力。
   1. 利用信息技术实施网上考试。
   网上考试是将试题存到特定机位,利用 ftp 功能传题,考生在指定机位上用计算机答题,再把结果保存到指定位置。实施网上考试一方面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具体实践,另一方面因随机抽题也增加了考试的可信度,使教考分离更加透明,同时也促进了题库建设,带动考试平台的开发和升级。因此学校计划每个班每年至少有一个学科的期末考试在网上进行。
   2. 毕业设计是应用信息技术的一次综合性实践。
   毕业设计过程中,除须从数字图书或网上查找参考资料外,学校要求说明书及图表皆须用计算机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也是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过程。
   3. 充分发挥网络作用,不断优化、组织信息资源。
   一方面将网上有推广价值和保存价值的信息下载并刻录成光盘,如精彩的演讲、讲座、最新影视、歌曲、网上图书馆(如超星)的图书,以便在下网后可以随时复用,便于流通。光盘上的图书,可放入电脑光驱内随时随处查阅(读);另一方面可将多媒体光盘信息存放到服务器上,如“开天辟地”、“洪恩在线”,或教材、图书带的光盘内容,也可将教师的课件存放到服务器上,通过网络学生们可以查遗补缺,反复观看,还可实现对录制信息(如教师的讲课过程)进行反复播放,以助复习课上讲过的内容。另外通过校园网的“信息导航”栏,利用链接可以方便地访问欲求信息的网站,如就业指导、人才需求、教学研究、知识前沿等。
   利用网络,教师可以广泛地获取信息资源,可以进行广泛的交流。为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方法和手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时刻提醒学生,对网上信息要汲取精华,排除糟粕,提高警惕,抵御不健康内容的侵蚀,引导和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高效快速地获取知识,激励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式学习,让每一个学生在宽松的探究环境里独立思考,进行创造和展示,如在网上发表论文、诗歌、评论,并通过个人网页展示自己、推销自己,以不断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断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为走终身学习的道路奠定基础。
   广泛深入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全面促进教育现代化,势必带动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它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
   主要参考文献:
   [1] 谢忠新 卫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培训的探索》   《中国电化教育》 2003.2
   [2] 霍   霞 《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教师教育信息化——对策论》 《信息技术教育》 2003.3
   [3] 苗逢春 吴良辉《关于课程整合的 6 个问题》    《信息技术教育》 2003.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