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不良贷款处置何去何从?

 胡琳柟 2006-12-11
中国不良贷款处置何去何从?

 
区兆邦

中国政府负责处理不良贷款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又一次处在了十字路口。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海外投资者有了更多获利的机会。这意味着中国的不良贷款不再是象过去那样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因为它们已不是唯一的选择了。

两年前,当我所在的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对海外投资企业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了许多经验丰富、资金实力雄厚的投资者有意进入到中国的不良贷款市场中。他们担心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可预见的交易,以及政府审批程序繁琐冗长,且缺乏透明度。值得称道的是,中国政府因此简化了交易程序。毕竟,清除不良贷款是中国银行业重组的关键之一。大多数投资者都一直坚持下来,前两年完成的不良贷款交易比此之前四年都要高。

这是令人欣喜的消息。但时代出现了变化。约在一年前,我开始注意到许多不良贷款投资者转向了多元化经营,参与到中国其它价值被低估的投资中,如房地产和良好的老式私有股权。后续的调查证实了我此前的判断:对一度苦于没有机会的海外投资者而言,不良贷款不再是唯一的高收益投资机会。大多数不良贷款投资者现在要求的是能得到有房地产等实际资产作抵押的贷款。回报预期也相当高:投资者平均预计折合成年率的回报率为21%至30%。

这种状况让中国的资产管理公司进退两难。为了向海外投资者处置现有的不良贷款(我预计约在1,000亿美元上下),他们就需要向投资者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条款,这就意味着更低的价格。还不清楚他们是否愿意,或能否这样做。资产管理公司在过去两、三年里从国有银行购买了许多贷款组合,而价格反映的是这些贷款最终收回后的价格。但由于资产管理公司一般不能以低于买进价的价格出售,投资者就难以从中获利。结果就是拍卖时将价格定在收购价附近──几乎没有投资者有足够的勇气在这个价位介入。

对多数投资者而言,远离不良贷款的转变已经出现。最早进入中国不良贷款市场的一些主要参与者仍活跃在中国,但却已经退出了不良贷款市场。他们可能始终在关注不良贷款组合,但许多大投资者却有段时间没有进行大规模的不良贷款收购了;他们关注的应该是其它类型的价值被低估的投资。这使资产管理公司处于了困难境地,需要努力争夺我认为海外投资者愿意在今后1至3年中进入中国这一市场的50亿至100亿美元投资资金。

因此,如果一些投资者将资金从不良贷款重新配置到其它投资机会,我不会感到奇怪。毕竟,不良贷款业务难度很大,如果投资者的努力得不到回报,他们就会转向其它领域寻找较高的收益率。这一趋势可能还会延续下去,直到不良贷款的出售价更符合投资者的回报预期为止。

(编者按:区兆邦(Ted Osborn)为普华永道在香港的顾问合伙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