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面生活--网络写手

 思奇剑 2006-12-13

  2006年12月11日,本地媒体《三峡晚报》对我做了一个采访。感谢《三峡晚报》,感谢记者龙云。因为这篇报道,三峡宜昌电视台《直播宜昌》也于当日对我进行了一个采访。采访在12月12日的《直播宜昌》节目中播出。在此,感谢电视台的的关注,更感谢两位我还不知道名字的女记者。她们的敬业与专业精神让我感动!

  本报记者龙云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大学职员,到新浪网小有名气的写手,王军只用了仅仅6个月时间。虚拟世界里他的名字带有很强的现实地域特征:“三峡在线”。在上个月的26日,“三峡在线”被新浪论坛提名为2006年度十佳写手的候选人。截至12月10日下午4时,在17211张投票中,三峡在线拥有1260张,在148名候选人中排名第二,仅比第一名落后58票。

  王军是三峡大学图书馆的一名职员。成为写手,纯属偶然。这是一种奇特的双重生活——平时是朝八晚五的上班族、做程序设计的工程师,一到周末或夜间他就以“三峡在线”的名义在网络上狂飙。王军告诉记者,由于不是从事专业创作,加上工作与生活的忙碌,真正属于他记录一点生活文字的时间一般是在夜深人静之时。写的大多数的东西都是对生活的一些理解。

  频繁地在网络上写文章是在今年世界杯期间。他写了很多关于足球的文章,如《世界杯中三个精品笑话给中国足球的启示》、《遥控器:世界杯PK超级女声》和《与一个19岁美女球迷QQ的2006世界杯最佳阵容》等。这些文章首先发表在王军的博客上,随后被其他网站转载。在世界杯后期,网易体育频道甚至邀请王军做专栏作者。

  在网络上飙久了就会遇见本地人。王军认识了当阳的写手阿成。阿成喜欢文学,经常写点小说粘贴在网络上,最后他写的一部爱情小说竟然被一位书商看中,花费数万元购买阿成的书稿结集出书。

  作为一个新兴的职业,王军说网络虽然虚无飘渺,但同样有道义良知。最重要的是激情,为网络而写,为青春而生,这是大多数网络写手的生活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