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识破专门欺骗求职者的招聘广告?

 linda1168 2006-12-15
骗术总览VS防骗支招

一、招聘陷阱第一大类:虚假职位信息
  (一)以招聘之名非法敛财
  职业顾问指出,某些招聘企业利用很多求职者求职心切,在交保证金后没等到上班,就告知其招聘职位已满,钱也不会退还。更加隐蔽的收费还包括服装费、档案管理费、培训费等等实际应该是用人企业承担的成本。而求职者很少有能通过后期的培训考核的,即使通过了,骗子也会用各种苛刻的工作环境和要求迫使求职者知难而退。
  许多非法职介会向求职者收取“服务费”、“信息费”等等。求职者交钱之前,中介机构承诺招聘信息浩如烟海,总有适合你的职位;可一旦付了费得到了那些信息之后,要么是单位不需要招人,要么就是对口职位刚刚招聘完毕,总让你不得所愿。事后才知是场明摆着的骗局,软弱者自认倒霉,较真者也追讨无门。
  114JOB提醒:
  调查显示,职场中最大的骗局当属收取保证金、押金,其比例占到了28.16%。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应聘者收取任何费用(包括押金或保证金),所以,那些任职初期需要先缴各种押金的公司是不合法的;而规模很小、态度恶劣却敢开口收取服务费的中介机构,不用多想,一定是想骗取求职者金钱的非法组织。遇到交钱时就应当瞪大眼睛、提高警惕,牢牢到按住钱包是求职应聘过程中首先需要注意的。
 (二)以招聘之名盗取个人信息
  犯罪分子往往利用求职者急于找到工作的心理,通过互联网或其它媒体刊登待遇诱人招聘广告,诱得求职者的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或复印件,个人联系方式甚至银行帐户等)进行非法活动,如直接盗用帐户、冒名高额透支甚至专门做起倒卖个人隐私的生意。等到求职者直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的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时才恍然大悟上了不法分子的当。
  114JOB提醒:
  当对方要求你提供奇怪的证明材料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只有一知半解的“招聘单位”透露有关任何你的隐私信息,一旦发现侵权迹象应当即报案。

  (三)以招聘之名宣传自己
  为了积累自身知名度,一些小企业会不失时机地对企业或品牌形象进行宣传是企业发展前期的必经阶段。对于他们来说,租下一个展位或刊登一条招聘信息最便宜的只要几百块,却能赚足曝光度。他们一旦参加招聘会都会挂出巨幅宣传画,将展位布置得极其鲜亮夺目;当求职者进行职位询问时,招聘者则对企业文化侃侃而谈数十分钟,末了再每人赠送一本精美宣传画册。
  如果够细心你会发现,有些公司的招聘信息已经挂了半年甚至更久,只招一两名、要求不高的职位也是如此。其实他们此举是在借招聘之名行广告之实,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
  114JOB提醒:
  求职者在面谈时若发觉有广告之嫌,应及时抽身,更不要浪费时间去等待这类企业的录用通知。

  (四)借招聘之名储备人才
  “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招不只是小企业会使,大企偶尔业似乎也会用用。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为了保证运行稳定,不至于因为人员流动导致瘫痪,必须建立自己的人力资源储备库。在这种需要下,一些大企业选择通过大批量的招聘来实现,公司对满意的应聘者暂时放入人才库,等该岗位空缺后才会从库中寻找人选。
  看那些财大气粗的大企业,动辄租下招聘会的整个楼层或报纸的整个版面,招聘职位从前台到经理林林总总几十种,惹得求职者热血沸腾、斗志昂扬。认认真真填好简历,经过三五轮严格的考核筛选,终于过五关斩六将获得首肯,却被告之暂时不能入职。求职者此时的悲凉怕是其他当初未被相中的人所不能想象的。
  114JOB提醒:
  他们的确需要人,但不是现在。对此类招聘,求职者权当作是一次锻炼和竞争的机会,切不可对结果抱太大希望。
  (五)以招聘之名窃来劳动成果
  此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一些小规模的广告或设计公司,有些小规模的广告公司或设计公司,由于自身缺乏足够和优秀的创意,另行聘请高水平的工作人员又需要较大代价,便想出借招聘新人来获取新鲜创意的点子。
  这些企业有一套完整的招聘考核体系,从笔试、复试到最终面试,每个阶段环环相扣、极其正规。按道理能进入最后一轮考核,胜利就能在望了,但往往有很多人就败在这最后一个环节上。面谈地很愉快,工作时间、内容、薪资福利等等条件都能够接受,可最后偏偏就没有等到应得的offer,不少求职者回头搜索失败的理由却依旧没有任何收获。
  114JOB提醒:
  建议求职者在应聘过程中感觉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可能会被公司占用时,事先讲明版权归属问题。
  (六)以招聘之名施压内部
  在本企业内部搭建招聘台位,并在工作时间进行大规模招聘,企业的目的很可能只是为了向在职人员施加压力,向其显示竞争者的存在,刺激在职人员消除怨言,老老实实地继续工作。
  一些劳动强度大、时常加班加点而薪资较低的企业,他们招聘员工非常怪异:数量大,一般招几十人,而且招聘时间和地点往往是上班时间在工厂门口或者是午餐时间在食堂大厅里,求职者一多,整个场面煞是壮观,而求职的结果往往也是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复的音信。
  114JOB提醒:
  相比其它几种招聘圈套,这种情况给求职者带的损失要小得多。求职者遇到这种情况同样要擦亮眼睛、保持清醒头脑,免得白费精力。
二、招聘陷阱第二大类:通过招聘对应聘者进行压榨
  (一)粉饰职位信息骗取劳动力
  一些公司的确需要人力,但其职位照实说出来总是不能引起求职者的关注和推崇,可能连看都不会看上一眼,招聘者只能投其所好地将职位描述得美仑美奂,。招聘广告上的职位大可以,而当你被赋予这种“美称”之后才发现,它们不过是金玉其表而已:行政经理等于打杂的,市场总监就是拉业务的,财务分析师居然是保险推销员……等求职者满心欢喜地报到之后,才大呼上当转而重回求职大军,却已错过了最佳时机。一些人被骗进来之后,无奈之下,只好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极力说服自己转变观念也许能开创出一番新的天地,于是公司的目的就达到了,而求职者的前途和理想却被搁浅了。
  114JOB提醒:
  求职者虚荣心的作祟是遭遇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不要被听上去体面的职位所迷惑,仔细询问职位的工作内涵和细节,是求职者在与招聘者面谈过程中必须要做的。

  (二)借试用期榨取廉价劳动力
  具体表现为一些单位在试用期即将结束时,便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鱿鱼”。新员工到职后一般都要经历或长或短的试用期,大约3~6个月不等,只有少数熟手会将试用期缩短到一个月内甚至一周,薪酬在试用期内总是很少的,转正后才会有大幅度提高。可几个月的卖力表现换来的却是被一脚踢出局。因为试用期的工资、福利待遇和正式录用后差异较大,而招聘的费用又微乎其微,利欲熏心的用人单位便通过无休止的“试用”来获得最廉价却最认真的劳动力。
  在“你认为最可恨的职场骗局是什么”的调查中,“利用试用期骗取廉价劳力”以20.26%恶冠榜首,成为最可恨的职场骗局。据了解,利用试用期骗取廉价劳力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各种理由告诉求职者是不合格的,公司解聘也是无奈之举,再以很少的薪水继续招聘同样也不会熬过试用期的新人,周而复始,降低成本。另外一种手段就是非法延长试用期,一些单位利用试用期的低薪降低用人成本,半年的合同试用就三个月。
  114JOB提醒:
  1、了解招聘公司历年招收员工的情况;2、密切关注劳动保护法中的保护内容。另外提醒应届生在寻找第一份工作时,时时留心单位的用人目的,和有录取意向的单位必须签署一份就业协议书,按照正常程序,该协议书需学校方见证方有效。这样也进一步防止了大学生受“陷阱公司”的“迫害”。
  职业顾问指出,关于试用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早已做了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少于6个月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5天;劳动合同长于6个月短于1年的,试用期不超过30天;劳动合同长于1年短于2年的,试用期不超过60天。
 
 (三)以招聘之名诱人犯罪
  总有人向往省力而有赚钱的行当,而这行,只在骗子公司存在。没有学历本领要求,只需陪人聊聊天、喝喝饮料就可以月进万元,如此诱惑力极高的招聘广告经常出现在网络、报纸的角落或者街头巷尾的墙壁、电线竿上。而这些所谓的“公关”公司甚至不惜重金租下高档写字楼作为办公接待场所,给应聘者的第一印象不错;再经过招聘者的三寸不烂之舌,向你表述公关行业的高尚和盛行,渐渐打消应聘者的疑虑……
  114JOB提醒:
  对这种骗术,动脑稍加思考就应有所怀疑。如果招聘者夸夸其谈,反复强调招聘职位轻松便能拿高薪,很有可能是在引诱你加入传销、色情及其它非法机构。
  (四)招聘时设下薪酬陷阱
  所谓薪酬陷阱,一是指招聘时开出优厚的待遇,等到员工正式上班时,之前的承诺却以种种理由不予实现,于是受骗者大呼上当。或是针对薪水中的一些不确定收入,进行虚假或模糊的承诺,最终不能兑现,或者“缩水兑现”。
  高薪往往是跳槽的主要诱惑,在高薪的旗号下求职者对一切都信以为真。另外,薪酬中的所谓软成本,就是当初没有明确商定价位,而只有口头承诺的那部分薪酬,那么其变动的空间和额度就难以预估了。再加上没有法律的相关保护,其实现机制更加“灵活”,严重一些,可以说,可付可不付。一旦不付你又如何呢?
  114JOB提醒:
  1、先界定薪酬的上下限,并协商支付方式。尽量减少薪酬中的“软性成分”,或者试行一个月后重新规划。2、应聘时多个心眼,不清楚的地方要问明白。比如,一年是十二薪还是十三薪?试用期待遇如何?时间多长?加班时间费用如何计算?如此种种,问清楚就不会糊里糊涂地上当,吃了哑巴亏。

三、招聘陷阱第三大类:黑职介作祟
  所谓的“黑职介”是指未经过批准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各种非法职业中介机构;违反有关规定,擅自扩大经营范围,以及职业中介活动中的各种非法行为,特别是以信息咨询、婚姻中介、房屋中介等名义非法从事职业中介的行为。
  每年春节过后,由于全国各大中城市外地务工人员进城就业再次进入高峰期,加上各城市本身的待业人员,因此,二三月份往往是非法职介机构活动最猖獗的时候,这些非法职介利用求职者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和“诱人”的信息,以收取信息费、查询费或各种保证金为借口,向求职者骗取高额费用,坑害求职者。
  面对五花八门的职介所,真假难辨的公司企业,不少打工仔惶惑不已,到底怎样的招聘才是正规的呢?有关负责人介绍了职场上的种种骗人手段:
  (一)土匪型
  以这一招数害人的在过去几年屡试不爽。在火车站、汽车站等人流量大的地方摆张桌子“招聘员工”,几个职员模样的人“守株待兔”。待有“鱼儿”上钩,立即天花乱坠地热情介绍,以花言巧语骗得应聘者向其交出身份证,然后让交100-300元的报名费。若有不从,周围便涌过来一帮打手。应聘者只有乖乖掏钱。但随着广州整治火车站,车站附近的秩序大大好转,使这类恶人大大收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