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芬卉/DigiTimes Research)雖然背光源成本佔液晶電視(LCD TV)總成本比重不是最高,但因LCD為非自發光顯示器,必需靠背光源提供LCD顯示器亮度來源,且LCD顯示器壽命、畫質表現、反應速度,及LCD顯示器耗電量等,皆受到背光源影響非常大。
因背光源的要求林林總總,故在LCD顯示器佔有非常重要地位。無汞FFL(Flat Fluorescent Lamp;平面光源)作為LCD顯示器背光源優勢在於壽命可達10萬小時(指亮度衰減至2分之1)、操作溫度範圍在-35℃~85℃、可不含水銀背光等,加上脈衝式發光特性,符人眼觀看顯示器的需求。
平面光源脈衝式發光特性 改善LCD TV影像品質
對於LCD顯示器背光源設計,需回歸到對人眼的了解。雖然目前LCD TV解析度較映像管電視(CRT TV)高,且影像技術不斷改進,但為何人眼仍覺得CRT TV在整體畫質表現仍優於LCD TV,原因之一為CRT TV屬脈衝(Impusle)式影像顯示模式,可以使人眼有較明亮的視覺感受。
依照CRT TV脈衝式的影像顯示原理,若LCD TV欲依此影像顯示原理操作,背光源設計需瞬間點亮。無汞FFL特性之一是瞬間啟動速度快,啟動、關閉時間僅數微秒而已,然CCFL啟動速度則以毫秒計算。CCFL若想縮短其啟動、關閉的時間,必須由基本放電原理及發光材料改變,並且會造成CCFL損壞速度加快、壽命變短,且CCFL快速啟滅速度仍趕不上FFL瞬間啟滅速度,因此FFL較CCFL易做到脈衝式光源。
由於脈衝式發光特性,FFL背光源亮度不需做到整體亮度的提升,反是僅需提高瞬間亮度而已。其操作方式為只要四分之一時間將亮度提高到4倍,例如一般LCD TV亮度為500cd/㎡,瞬間將亮度提高到2,000cd/㎡,其它4分之3時間為全暗,類似CCFL背光所謂的黑插入法。
FFL為何需有部份時間全暗?理由是液晶旋轉動作主要是控制顯示畫面的亮暗,但也由於液晶旋轉特性,使得畫面有殘影現象產生。當FFL有極短時間變暗時,也就是利用視覺暫留的時間將光源關掉,故不致看見液晶轉動那麼長的時間,因此可減少畫面殘影出現,對LCD TV影像品質頗有幫助,這也是為何脈衝式背光可使影像品質變好的原因。
然FFL背光源為何需瞬間提高亮度?人類經歷了數百萬年的演化,人眼最適觀賞風景時間為白天而且有雲的時刻,此時亮度為1,000~2,000 nits,因此顯示器最適人眼觀看亮度為1,000~2,000 nits。然現在市面上銷售LCD TV大多亮度僅為500nits,較暗的畫面造成人眼看久後容易疲倦,然而目前並無任何顯示器技術可以有效地達到此明亮度水準,且尚可以維持良好的對比度,因此,以脈衝式光源瞬間達到此亮度,是比較可行的方法。
無汞平面光源優勢
平面光源種類眾多,但大致可區分成以水銀放電及以氙氣放電2類平面光源,無汞平面光源,則以氙氣取代水銀使用。
若以氙氣放電的物理特性來看,其中一項優勢在於氙氣所放射出來的UV光波長較短、為172nm,短波長的純紫外線因無法穿透玻璃,因此不會造成光學膜黃化。相對的,水銀所放射出來的紫外線波長為254nm以及較長波長的紫外線,因會穿透玻璃造成光學膜黃化,故製程當中需加上抗紫外線處理。
再者,雖然使用氙氣或水銀放電皆可產生UV光,但在同樣操作溫度下,氙氣的發光密度非常高,約為水銀的1,000~1萬倍,故所產生較多的UV,此為氙氣適合做到高亮度原因。
另外,汞尚存在均一性不佳問題。常溫下汞因屬液態緣故,造成要均勻分佈在整個平面光源較有困難,尤其當顯示器直立放置時,汞會向下沈積,故當汞平面光源啟動時,會出現下亮上暗不均現象;再加上汞的分佈會隨操作溫度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即使在操作前已花數小時將汞分佈均勻,但因操作溫度不同,汞原分佈均勻狀態又被破壞。相對的,氙氣因屬氣態緣故,故分佈較為均勻,光的均一性可呈現較佳狀態。
過去無汞平面光源缺點為耗電量高,以32吋LCD TV為例,當汞平面光源耗電量為100W時,無汞平面光源耗電量為200W,原因是當UV光轉換成可見光時,以氙氣放電的平面光源能量損失較多,能量使用率僅汞的二分之一而已,故耗電量為無汞平面光源急需解決的核心問題。
然後來發現電子撞擊能量損失方面,氙氣反而較汞來得小,故從整體能量效率來看,氙氣與汞2者間差距已逐漸縮小。目前32吋LCD TV用無汞平面光源耗電量已降低至120~130W,當耗電量降低後,則不需加裝散熱裝置。
平面光源可減少背光模組組裝時間
FFL因光源均一性佳,且向上發光特性,故可較容易在背光模組之各項設計參數(如反射,模糊化,及增光等)中取得最佳設計。FFL除簡化光學設計外,因光源本身僅需1個Inverter作驅動,相較CCFL 1或2根燈管即需使用1個Inverter來得簡單。因CCFL背光源使用零件數多,故組裝上相對FFL費時。
若以背光模組廠角度來看,因FFL光源做好後,等於背光模組已做好一大半,可明顯減少整個背光模組組裝工時及步驟,故有利於背光模組自動化方式生產。
平面光源面臨挑戰
雖然FFL背光模組在組裝成本上較CCFL具有優勢,但CCFL陣營降價速度亦較預期快,其作法如減少CCFL使用根數,或以3片下擴散片取代成本較高的稜鏡片使用,故不可忽視CCFL陣營在降低成本方面所作改善。
CCFL於1990年代初期即已量產,CCFL仍具成本低及信賴度高等優勢。FFL屬全新背光源,未來仍面臨以下挑戰,如供應鏈建立較為困難、新技術成熟度較低、學習曲線效率提升較慢等,故需不斷改善成本結構,並與TFT LCD產業緊密結合。
FFL不若CCFL為TFT廠、背光模組廠等非常熟悉的背光源,為保有FFL背光源競爭優勢,需與TFT LCD大廠緊密配合,整合光學設計等技術來共同開發合作,若非如此,FFL開發時程恐將延後。
現LCD TV背光源技術眾多,除CCFL外,尚包括LED、EEFL、HCFL等,因其它背光源不斷加快其開發時程,尤其是目前討論最多的LED背光源,整體產業鏈皆共同參與開發,因此LED光源導入速度相對較快。FFL為能突破其它光源競爭及客戶採用,故FFL光源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以提高FFL導入LCD面板機會。(奇達光電技術長蔡君徽口述,林芬卉整理)
蔡君徽,交通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畢業,現任奇達光電技術長,曾任翰立光電總經理,及工研院計畫主持人,從事顯示器及LCD背光源領域超過10年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