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資訊部門營運 企業競爭力關鍵

 魔戒 2006-12-18
資訊部門營運 企業競爭力關鍵
吳傑推廣ITIL 改善營運先了解財務分析與成本
2006-11-15/ 資訊傳真周刊/ 撰文

在企業內部,資訊部門長期以來被定位於支援其他部門的角色,甚至是救火隊,但事實上,不論是金融業也好,科學園區的資訊業也好,一旦網路系統當機,將造成難以估計的損失。

顯然資訊部門營運,已成企業整體競爭力的關鍵要素。如果資訊部門本身競爭力無法提升,只停留在救火隊、修電腦的角色,將影響到企業整體戰力。

與資訊部門營運有關的 ITIL (資訊科技基礎架構庫),已經被國際標準組織納入,成為ISO20000的正式法條,鄰近國家包括印度、韓國、日本等企業,紛紛取得ITIL認證,但台灣企業對於ITIL相對陌生,從正式的官方網站公布的資料,台灣沒有企業取得ITIL認證。

ITIL ( Information Technical Infrastructure Library ) 「資訊技術基礎架構庫」,主要是一套理論,用來協助企業進行IT營運管理,並且要求與商業策略做緊密的結合。

遵循ITIL 生產力可提升53%
根據統計,企業在遵循ITIL 的情況下,資訊人員生產力將可提升53% 、資訊系統中斷時間(Downtime)則縮減了31%,整體的投資回報率 ( ROI ) 將可望達到1296% ,將近13倍的投資報酬率。

這套標準的由來,是英國政府在多年前,希望提高政府資訊部門營運與管理,在80年代末期,對資訊部門營運作了很多研究,到現在成為系統化的「資訊科技基礎架構庫(ITIL)」,其實內容談到就是如何建立流程與制度,提高資訊部門營運績效。

80年代末期,英國政府將這套標準推廣到全世界,目前國際大廠包括  CA 、  HP 、  IBM 、  BMC 、 微軟 等,都已提供導入的管理工具,開始切入這個領域。

台灣第一位拿到ITIL Service Manager認證合格的吳傑,近年來受邀在兩岸相關單位授課,在台灣也曾在資策會與民間企業擔任講師,積極推廣ITIL,吳傑最近受精誠資訊延攬為資深顧問,負責ITIL相關業務與推廣。

吳傑表示,當前的環境任何機關或公司都脫離不了電腦,企業推動電腦化、  e化 多年,經過這麼多年投資電腦網路等硬體設備與人員,成效在哪裡?是每個企業主、企業管理階層都想了解的問題。

現在幾乎每個公司都有資訊部們,資訊部們要如何把本身的營運做好? 即便是五個人的公司、一個人的資訊部們,也會考慮到資訊部門的營運問題,就算是最簡單的電腦壞了如何維修?錢從哪裡來等,現在有一套依循的標準就是ITIL(資訊科技基礎架構庫)。

吳傑認為,企業看待ITIL不需要太過嚴肅,所以,「我不講導入ITIL」,因為流程與制度不是靠導入,就如同沒有人講如何去導入生活與倫理一樣。

IT管理沒有時間性,ITIL是一套理論,2000年英國政府把ITIL列為BS15000,2005年時國際標準組織納入成為ISO20000,變成正式法條,要證明IT部門服務管哩,或許會拿這些標準去衡量。因此,不懂這些基礎理論如何取得標準。

吳傑強調,目前ISO20000壓力還沒形成之前,鄰近國家日本、韓國、印度等企業,已經有許多家企業取得ITIL認證,反觀台灣企業還沒有一家企業取得認證。

然而,台灣企業不論是製造業或資訊業,都是以全球為市場,更應該在ISO20000壓力形成之前,取得ITIL相關認証。

公司取得認證 三件事很重要
否則一旦公司面臨競爭對手,企業管理階層命令下來,資訊部門再來實施 ITIL,資訊部門壓力就更大了。他建議,實施ITIL(資訊科技基礎架構庫),應該由內而外取得認證最好。

吳傑表示,實施 ITIL有三件事很重要,首先是理論,不知道就不會做。如何最快時間把理論學會。其次是建立度量的機制。資訊部門的經營,基本上來說, ITIL告訴你如何設計流程去度量,有了度量基礎,就是也所謂的KPI,才有方法用指標證明資訊部門有效益。

第三件事,是為了因應未來ISO20000的衝擊,第一版的BS15000,是於2000年出來,直到2004年有了第一個通過BS15000的單位,2005年底ISO20000正式公布,全世界有九十幾個通過認證的單位,亞洲數量比歐美多,亞洲印度、韓國、日本三個國家最多,台灣製造業的客戶在全球,競爭的時候會不會有壓力,目前看不到壓力,有一天壓力產生了,再去反應會來不及,及早準備是好事。

當前台灣企業對資訊投資預算緊縮,資訊部門要有新的投資,要如何稱取企業決策階層認同?吳傑表示,資訊部們要做新的投資,要先證明績效,讓成本下降,要讓成本下降之前要先知道成本,研究發現,七、八成的資訊部門,不清楚成本,因此,資訊部們一定要回到基本面研究,了解資訊部門的成本。

吳傑指出,ISO告訴我們,建立流程才能度量,其實這就是國小數學,分母與分子的關係。分母為零,永遠為零,分母指的是過去與現在的績效,分子是現在或未來的績效。他看到資訊部們人員每天忙的亂七八糟,很多事情無法做。假設老闆命令下來,要求節省二成預算,連要從哪裡刪減都不知道。ITIL理論強調財務分析,資訊部們營運一定要一步步改善,了解財務分析與成本才能夠改善營運。

企業主應該支持資訊部門
其實現在每個公司多少都依賴資訊部門,一但資訊部門停下來,會造成很大的損失,許多金融業、製造業對電腦系統的風險評估都有數據,例如銀行、竹科電腦系統當機,會要成多少成本損失,從這個角度來看,企業主心裡就會有數,資訊部門停機一分鐘,損失難以估計,企業主為什麼不去支持資訊部門。

吳傑說,即便資訊部門被當救火隊也罷,想想台北的消防隊,也有一套制度,想想台北市政府對消防隊如何處理意外事件,是不是提供緊急電話?消防隊於出勤的時間,難道沒事做?

因此,類似消防隊的制度運用到資訊部門,就是建立服務台,服務台像是119,假設資訊部門有五十人,五個人可以解決八成用戶問題,其他人就可以提升生產力,第一線的人可以滅火,二線的人去火場機率降低,生產力就可以提高。目前企業有六成資訊部們,沒有一線、二線概念,要如何追蹤,紀錄,解決問題機制沒有,資訊部門需要先建立服務台機制。

吳傑指出,ISO為什麼把ITIL變成IT服務管理品質的國際標準,已經有實體標準對企業主會不會有影響,已經成為世界標準,有可能對資訊部們產生壓力,站在幫助資訊部門營運立場,站在企業經營的立場,應該要開始思考推動實施ITIL。

觀察全球企業實施ITIL有兩種情形。吳傑表示,以買車來比喻,一個家有買車需求,學開車、存錢。反過來,一個家很有錢,先把車買回來,再去學開車。研究發現,企業實施ITIL第二種出現的還蠻多,由需求去改變是正常想法,反過來的也會發生,也會出現成效。這也就是何國際大廠紛紛推出相關產品。

但是,企業買了設備能不能做到最好。這是個疑問。反過來說,因為公司有預算買了設備,資訊部門逼著員工把設備用好,人與流程都做某種程度的調整,導致大家因此提升,這種情形在中國大陸出現的比較多。台灣這種現象或許會出現。

目前許多國際大廠在推動ITIL,目的是要企業採購設備,但是,吳傑強調,不了解理論基礎被廠商帶著走,就是不歸路。而且,也不要為了標準而標準,為了認證而認證。

精誠資訊資深顧問吳傑,是台灣第一位拿到ITIL Service Manager認證合格者
,並且也是第一位EXIN及ISEB註冊的ITIL課程老師。過去二年來,他在
兩岸三地受到許\多公司的邀請,教授ITIL培訓課程。今年2月精誠代理BMC
產品之後,邀請吳傑加入精誠團隊,新成立ITIL專業顧問服務團隊,提供
客戶ITIL相關的產品、認證訓練與顧問服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