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注"计算机辅助新闻学"

 丁冲 2006-12-26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新闻领域中的广泛运用,CAJ(Computer-Assisted Journalism)在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新闻界里迅速兴起。国内有人把CAJ翻译成"计算机辅助新闻",与现在已经流行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相应,是个很好的译法。计算机辅助新闻这个概念非常清楚的告诉我们,计算机只是"辅助"的工具,其主要还是"新闻"。因此,新闻中的许多基本原则和规律,无疑还继续起作用。然而,计算机具有强大的传播功能,特别当它们通过网络联系起来,成了人类有史以来的最强大的传播媒介,给人类的新闻活动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从80年代个人计算机出现以来,计算机就被引进了新闻活动中,出现了许多新闻工作的新方法与新技巧,特别是9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兴起,计算技术对新闻活动的采访、编辑、发布以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全面渗透,业已在相当大程度上改变编辑记者传统的工作方式。人们把这些计算机带来的新闻工作的新方法新技巧,统称为计算机辅助新闻。由于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发展如此迅猛,计算机辅助新闻将日益显得重要,因此很值得我们关注。
> 目前,人们把计算机辅助新闻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四R"。"四R"指的是Computer-Assisted Reporting(计算机辅助报道)、Computer-Assisted Research(计算机辅助调查)、Computer-Assisted Reference(计算机辅助参考)、Computer-Assisted Rendezvous(计算机辅助聚谈),它们常常又可以缩写成CARs。计算机辅助新闻这四个CARs,给编辑与记者带来了便利,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与质量,但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挑战,这四个CARs都要求编辑与记者学习新知识新技巧,熟悉掌握新的计算机软件。随着计算机技术对我国新闻领域的渗透,这四个R也将摆在我国编辑记者的面前。我国传播学者明安香在其《信息高速公路与大众传播》(华夏出版社 1999)一书中已经做了介绍。在这基础上,笔者拟通过本文进一步澄清四个R的内涵,并对我国新闻界开展计算机辅助新闻业务提出一点建议。
> 1、计算机辅助报道:这主要指的是用某些计算机软件来分析处理通过采访等方法取得原始资料数据,从而使报道更准确更深入的新闻技巧。例如,可以用电子表格来分析处理数字,用统计软件来对原始数字进行统计分析,用数据库软件来建立个人的数据库,用地图软件来表示数据的地区分布等等。通过这些计算机带来的新方法,大大地提高了记者编辑处理数据的效率,丰富了记者编辑处理数据的方法,有时还可以从中发 现新问题,使报道更有深度。计算机辅助报道在四个R中为最普遍,在美国已经一定程度地流行开来,它补充发展了"精确新闻"、"调查新闻"等传统报道方法与技巧。计算机辅助报道所使用的软件通常是一些专业性的软件,当然也可以借用一些通用的软件。熟练运用这类软件来分析处理自己收集来的原始数据,已经是数字化时代编辑记者的基本功了。
> 2、计算机辅助研究:这主要指的是对各种数字化资料,包括各类数据库和各种
网站进行有目的的查找与调查并对所找到的资料加以分析研究的新闻技巧。它与计算机
辅助报道不同在于所收集和处理的材料不同。计算机辅助报道使用的是编辑记者自己收
集的原始材料,包括通过采访、观察和自己通过计算机处理获得数据。而计算机辅助研
究处理的是二手材料,如各类数据库、各类网站,甚至还包括种光盘上的各类新闻稿、
言论、数字等资料。数字化技术的运用,给我们带来了浩翰的信息,而同时也给我们带
来查询的便利。新闻专业数据库存有大量的报道、言论、数字和各类研究资料,很方便
查询。当然,还有各种其他专业数据库。国外数据库很发达,需要哪方面的资料,一般
都可以找到相关的数据库。在数据库查询资料非常方便快捷,所得到的资料也相对完
整,但却经常要付费。而在万维网的站点上查资料就常常是免费。在网站上查找资料主
要通过搜索引擎,特别是各类专业搜索引擎,以及专业网站上的链接点来查找。当今,
要找到资料并不困难,但要就某专题找到完整而且权威的资料,却非常不容易,需要较
高的技巧。因此,掌握计算机辅助研究,学会在浩翰的信息从各类数据库和网站找到合
适的资料来加以分析研究,以便写好新闻背景或增加报道的完整准确,是数字化时代编
辑记者必须掌握的另一技巧。
> 3、计算机辅助参考:这指的是利用数字化的工具书来快速查找撰写报道时所需
要的资料,例如某些定义、概念、统计数字或某个事实的新闻技巧。它与计算机辅助研 
究不同。计算机辅助研究所查找的材料数量多而且散,它们需要经过编辑记者的整理、
消化、研究才能使用;而计算机辅助参考所要查找的资料是常常就在某一个工具书上。
优秀的工具书的资料都经过了深加工,较准确、权威,一般可以直接引用。目前,大量
的工具书已经被数字化,它们或者存于网上,更多的是以光盘的形式出现。这类经过数
字化的工具书,比印刷工具书便于携带,方便查找,具有无可置疑的优点。然而,现在
这类数字化工具书种类繁多,而且变化迅速,其中不乏有粗制滥造者。善于选择并使用 
这些种类繁多变化迅速的数字化工具书,从而提高自己报道的准确性和效率,是数字化
时代编辑记者必须掌握的又一技巧。
> 4、计算机辅助聚谈:这里的聚谈指的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在线交谈、讨论、聚会
等,从中发现新闻线索,了解社会舆论等的采访技巧。网络以光速传递信息,打破了人
类的交流的空间限制。因此,分散各地有共同兴趣的人能够在网络上聚集在一块,进行
各种形式的交流,如新闻组、邮件表单、电子公告、电子论坛和在线谈天等。有人把这
在网上交流称为"虚拟社区"。实际上它们是以人们兴趣的话题来划分,说是"虚拟社区"
勿宁说是"在线聚谈"。这类在线聚谈人数众多,参与方便,分门别类,种类繁多。其中
有些是新闻专业性质的聚谈,编辑记者可以在其中讨论问题、解答疑难、交流心得,而
更多的是其它种类的聚谈,特别是当发生突发性事件,网络马上会建立起许多相应的新
论坛,编辑记者可以在其中找到许多该事件的重要然而有待证实新闻线索。网上聚谈给
编辑记者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熟悉并参与各类网上聚谈,了解虚拟社区里
的新闻线索与舆论动态,从而提高自己新闻业务的水平,又是数字化时代编辑记者必须
具备的技巧之一。
> 总之,由于包括网络在内的计算机技术的介入,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与规律没有 
改变,但新闻工作方法手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通过计算机辅
助,编辑记者可以分析、处理、提炼自己收集的各类原始资料(计算机辅助报道);也可
以收集各类别人整理过的资料来进行分析研究(计算机辅助研究);又可以直接参考经过
深度加工过的具有权威性的资料(计算机辅助参考);最后,还可以在各种专业的非专业
的在线聚谈中寻找线索讨论问题(计算机辅助沙龙)。这类由于计算机带来的新的新闻业
务,在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已经较普遍地开展。而且还对这些现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 
研究,已经形成了近年相当活跃"计算机辅助新闻学"。这方面已经出版了不少专著,其
中包括布兰特·豪斯顿的《计算机辅助报道:实用指南》第二版(Computer-Assisted
Reporting: A Practical Guide,2nd edition,1999)、布鲁斯·加里森的《计算机
辅助报道》第二版(Computer-Assisted Reporting, 2nd edition,1998)、莉萨·米
勒的《活力新闻:计算机辅助报道》(Power Journalism: Computer-Assisted
Reporting, 1997)、保罗的《计算机辅助研究》第四版(Compute-Assisted Research)
等等。此外许多相关研究站点也有不少有关资料,包括http://www./research/car.htm、
ttp://www.ire.org/resoucecenter/ ,特别是在
http://www./biblio/bib_car.htm ,收有大量的计算机辅助新闻的研究资料目录,可以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人参考。这类研究成果和材料还在不断地涌现,通过网络与我们可以很容易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
> 近年来计算机大规模地进入了我国新闻界,发展迅猛的网络也深刻地影响了报
纸、电台和电视等媒体,普遍开展计算机辅助新闻业务,使我国的新闻报道业务跃上一
个新台阶,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新闻教育界、计算机业界
以及新闻界三方面共同合作。我国的新闻教育界应该注意跟踪介绍国外有关计算机辅助
新闻学的进展,一方面组织力量进行翻译介绍,一方面把它吸取进自己的教学内容,为
我国的新闻事业培养数字化时代的合格人才。我国的计算机业界,要关注新闻界的新需
求,与新闻界合作,编写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计算机辅助新闻的专业软件,从技术上支持
计算机辅助新闻业务在我国的开展。最重要的,当然是我们的新闻界,编辑记者要争取
跨越过使用计算机的初级阶段,不仅只用来它写稿发稿,还要熟悉计算机辅助新闻四个
CARs的业务,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新闻业务水平。对此我们提出三个建议:
> 1)我国的新闻界应注意与我国的新闻教育研究机构开展合作。我国已经率先开
展网络传播教学与研究单位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清华大学新闻传播
系、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北京广播学院等院校等等。它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与成果。我国的新闻单位可以与他们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既可以通过他们了解国内外有
关动态,也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来解决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总结自己实践中成功的经
验。
> 2)在研究总结国内外计算机辅助新闻业务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对编辑记者的培
训。我国各行业中普遍存在着计算机功能没能得到充分开发的浪费现象,新闻界也不例
外。新闻单位如果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做些小规模的培训,甚至与新闻教学研究单位以及
其它新闻单位联合,进行有组织的大规模培训,发给必要培训证书。这对于提高编辑与
记者使用计算机自觉性,较充分地开发计算机功能,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 3)积极利用网络开展新闻业务服务。我国的新闻界已经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些报刊资料检索等社会服务。但面向编辑记者业务的网上服务尚没有见到,这实际上有很多工作可以做。美国的《纽约时报》曾在这方面开展了不少工作,其经验很值得我们的 参考。我国《人民网》等权威网络媒体,如能够组织相应力量,建立并完善网上新闻专业数据库、各类网上新闻工具书,并向全国的编辑记者提供新闻业务常用的各类政府、企业、文教单位的资料,将会推动我国计算机辅助新闻业务的开展。
> (作者系厦门晚报总编辑,博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