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周易-见龙在田的千古秘密 住在黄河流域的中国人,在进入农业经济之后,就世代以务农为生,在「生存」的需求下,自然对农作物生长与环境变化,有著「深刻入微」的观察,他们观察的目的,是希望能藉著长期体验,寻觅出一项「环境准则」,来帮忙农作物成长迅速,以致年年丰收。 这种期待,在周朝终于有了重大突破!陈怡魁表示。 为何? 长期研究易经古籍的陈怡魁,从记录周朝人民生存准则的《周易》中…发现!当时的老百姓,已经察觉一项非常重要的风水平则,就是: 下过「雷雨」的大地,欣欣向荣,到处充满生机,能使农作物生长茂盛,令民众大丰收! 陈怡魁认为,这可能是全世界最早发现「雷雨氮肥」的惊人记录 怎么说呢? 其原理何在?《周易》又是如何描述呢? 我们先从古今学者与陈怡魁博士,对《周易》乾卦的不同解释,来瞧出端倪。 乾,元亨利贞 [古今学者解释] 宇宙天体运行,不分四季昼夜,循环不断,如此的造化规律,不仅能孕育出自然万物,并能使其永续生存与发展。 [陈怡魁的研究] 「乾」为天;代表研究「天候」与「气象」的道理;全文意为…如果人类能了解大自然的原始规律(元),并正确(贞)、适当的利用(亨)这种原理;如此,将使民众丰衣足食,生活安居乐业(利)。 初九,潜龙勿用[古今学者解释]此文,如巨龙隐藏在大地内,君子占得此卦象,需要修养心性、韬光养晦、隐忍不发…,等待下一次转机的到来,才能开始行动。 [陈怡魁的研究] 「潜龙」,指的是〔不下雨的干燥大地〕 何以说呢! 陈怡魁表示,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一直把"打雷闪电"的现象,视为龙的现形,汉朝王充在《论衡》中就指出 蛟龙见而云雨至,云雨至则"雷电"击! 又说 龙,鱼之类也,其乘「雷电」,犹鱼之飞也。 而《易经.说卦传》,更直接的说 震为「雷」,为「龙」! 可见,「龙」和「雷雨」的关联性! 另外,「潜」依字义,则指「没于大地」的意思 因此,「潜龙」一词可作「雷雨隐于大地,而不见」,表示该区,不曾下过雷雨的意思。 所以,全文可解释为: 在天乾物燥、不曾降下半滴雷雨的大地(潜龙), 该区并不适合民众定居与耕作的(勿用) 陈怡魁表示,这种干燥不易下雨的环境,以广大的戈壁沙漠为代表,该区不仅草木不生,每年降下的雨量也不到数十公厘,以致所有土壤皆风化成沙,自然风水不佳。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古今学者解释] 九二,变爻在初九之上,大地上多为农田,故称"见龙田"; 九五,变爻在上卦的中位,得阳刚正位,如同藏于大地的潜龙,一脱困而出,就能变成飞龙,腾翔于天空之中,故称"飞龙在天"。二者含义,可译为: 硕德英明的君子,在得到天时地利之助,并受到贤能部下的拥戴后,将逐渐兴起得势,而把其"利济众生"之志,转为德泽,普施于天下。[陈怡魁的研究] 这段,是周朝风水的「重头戏」,因此,这里将详细介绍,让读者更加了解。 〔龙〕,尤雷雨这观点,如前文所述,是在古代科学不发达,对于大自然各种现象,尚未十分了解的时候,古人只好以神秘的巨龙,来比作「雷电大雨」-这背景,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见龙在田」、「飞龙在天」可解释为: 在农田与居住地的上空,忽然雷电交加,开始下起甘露般的雨水 那么,「利见大人」又作何解? 一般人常照字面含义,译为:「容易遇到贵人提拔,或升官发财,但实际上,陈怡魁认为,并不是这么一回事,我们须从《周易》产生的年代「周朝」,由其历史背景探其源头,才能获得真义,叙述如下:《诗经》的记录 专门记录周朝人民生活的名著,首推《诗经》,其中有一篇文章生动的描述、记录打雷后民众的「心声」,叫〔殷其雷〕,内容记录于下: 殷其雷 雷雨声,响彻万里天空 在南山之阳 仔细一看,雷雨竟降在南「向阳」山麓的农田上。 何斯达新 你为何要舍弃故乡的农田而外谋生呢? 莫敢或遑 不要休息,快马加鞭的回乡吧! 振振君子 勤奋忠厚的人啊 归哉归哉 家乡的农田已能耕作了,莫误时机,快快返乡吧 陈怡魁指出,这段文章很深刻的描述出,周朝百姓在历经雷雨后,民众内心的"雀跃"之情,并且刻画出家乡长老与妇孺的企盼心情,盼望出外谋生的壮丁(或作君子、大人),在故乡下场雷雨后,能赶快返乡! 在这种情境下,陈怡魁反问? 如果家族的大人、壮丁,此时能顺利又快速的回到家乡"不就应了 《周易》:「利见大人」的叙述吗? 「利见大人」的千古之谜,就在这里,陈怡魁强调。 当然,「大人」也可作有德的君子,或大权在握的仁君,亦或一些喜气洋溢的祥兆…但不管如何,都是值得欣慰的一件事。 问题是,为什么「利见大人」,一定要在打雷下雨后的大地呢?氮肥的玄机A逐「良田」而居的游耕生活 陈怡魁表示,周朝八百多年的统治,除了少数官员、贵族外,很多民众还是过著「游耕」的生活;也就是说,当这地区的农田在频繁的栽种后,地力衰竭,泥土中的营养素(如氮、磷、钾、镁…)逐渐怠尽之际,农民就必须赶快转移阵地,到它处另找「良田」,继续耕种.. 因此,家里的「壮丁」在故乡土地变贫瘠时,就会离乡背井,将老弱妇孺留置故乡,自行出外另觅良田;这种游耕生活有点像刀耕火种的迁移,成了当时的一项通例。 但这情境对「安土重迁」的中国人,却是非常无奈的一件事,因为,除非生活所逼,一般人是不愿抛妻叶子,远走他乡的…不过,随著长久的生活体验…他们发现,虽然他们不能控制土地的肥瘠,但!每当"雷雨"下过后的大地,就像久旱逢雨的沙漠,到处生气蓬勃,一片"万机待发"之象! 原来贫瘠的土地,竟变成肥沃良田,可以再度耕作… 于是家中妇孺,就有《诗经》:「振振君子,归哉归哉!」的心境发出!…B雷雨与有机氮肥 这「雷雨」的玄机,到底在哪里里呢?竟可将贫瘠的大地化腐朽为神奇?周朝百姓,又怎么会有如此深刻的观察呢? 其实,就在「氮肥」的作用!陈怡魁指出。 陈怡魁表示,空气中有一种游离气体叫「氮气」,约占大气成分81%,它是一种很稳定又独立的气体,本身不容易挥发,也不容易和氧气或其它气体作用,所以常被用来放在电灯泡内,减缓钨丝在高温状态时的挥发。 天空中的「氮气」,虽然很安定,相对的,由于难以挥发、 反应的化学性质,因此,它对自然界万物,也很少有实质上的助 益。 但是,有一种"状态"就会例外了,就是当天空出现闪电打雷时,安定的氧气,就会完全变了样,成为「极活泼」的气体。 何以说呢! 氮气虽然极其稳定,但在通电的高温中,它就会和「氧气」 作用,产生燃烧现象,形成「二氧化氮」(NO2)…而通电的电压值 愈高,作用愈明显,二氧化氮产生量,也就愈多。 这是一项很有名的实验,任何人都可在实验室轻易印证。 关键就在此处,因天空中每逢闪电打雷,轨如同实验室的通电实验,而且其放电火花如树枝状,伸展开来有数公里长,电位差亦为上万伏特;如此大规模「通电」现象,很快的,造成天空 中大量的氮气,和氧气燃烧,化合成「二氧化氮」! 此时,如果天空刚好浓云密布,并开始下起雨来,则「二氧化氮」将快速的溶解在雨水里,形成所谓的「硝酸」(H2NO3),并 随著雨水降到大地上。 「硝酸」渗进土壤里,会立刻变成「硝酸盐」,于是,形成农作物生长最好的肥料一「天然氮肥」农业社会的人们,常称雷雨为「雷公尿」,可使贫瘠的农地 变成肥沃,可是有其深理的。 另外,据科学家研究,天空中,每打一秒钟的雷电,大气中就会降下二万吨的「氮」肥…整个地球上,据统计,每年天空约降下四亿顿的氮肥,来向大地施肥,滋润这颗绿色行星。 所以,没有雷雨降下,地球早就是一片贫瘠的荒土。 这里,大家是否可以深入了解,「雷雨」对传统农牧业的影响,也可以体会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以及「飞龙在天, 利见大人」之意!C「黍在龙圃」的千古秘密 不仅于此,令人惊呀的是,远在殷商的"甲骨文",也有类 似的记述,陈怡魁表示。 例如殷商的卜辞,记述: 乙未卜贞:黍在龙圃…二月。《前453.4》 (上天表示,须将「禾黍」仅在下过雷雨后的菜圃"而且,最好在阴历二月惊蛰的春雷后。) 陈怡魁大表惊呀的指出, 原来三千多年来,一直被中国知识分子所称颂的《周易》:「见龙在田」,最初,就是源自殷商甲骨文中的「龙圃」理论。 而且,甲骨文叙述的更详细,把殷人利用雷雨帮助农作物成长的史实,以「黍在龙圃」记述,陈怡魁认为,这将便中国人发现「氮肥」的记录,再往前追溯一千年,,, 再来,《易经.说卦传》也对「雷」雨,有深刻的形容: 「震」,为雷; 为健,为蕃鲜。 (指万物欣荣,生长兴盛貌) 另外,《周易》也说 万物出乎震, (万物的生长,全在打雷后…) 动万物者,莫疾乎雷! (要让万物快速振兴繁荣,莫过于下场雷雨。) 这些,对于打雷下雨后的生态记录,陈怡魁认为,其实,都 在形容「氮肥」,对农作物生长的帮助。雷电振波vs高空施肥 再来,纯就「雷电」的物理现象,前苏联格如吉雅的生物学者与物理专家,共同研究后表示,天空中产生高电位的"放电现象"时,确实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加农作物产量;原因在于「放电」时,部份"电位能"会转成"机械能",使得植物细胞内 壁,出现微弱振动的物理现象。 这种作用,好像人体坐上按摩椅,进行全身推拿、扭捏、振 动的感觉是相同的,非常舒服,可以直接促进植物发育,长得比其它地区快又好。 陈怡魁进一步指出,同样是打雷下雨,但降下的时机也很重要,最好是在晚上,因为夜里,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偏高, 于是,当天空降下雨水到农作物叶面时,由于氨里面的「氮」与「二氧化碳」,将直接结合成「有机氮肥」(又称「尿素」) ,将使作物成长更加受益。 这种尿素有个优点,据科学最新研究,当它洒在叶面时,不必施肥于土壤,就可促使植物直接吸收,浪废资源最小,而产量最高,陈怡魁认为,这也是《周易》 「飞龙在天」的原始意涵。 美国曾有一温室利用此「有机氮肥」的理论,来种植「水耕 胡瓜」,研究人员直接将尿素(氮肥)洒在作物的叶面上,并模 拟天空下雷雨般的情景…结果,胡瓜产量竟然比传统增加51.6%! 真令人惊讶! 无论如何,远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民众,甚至更早的殷商民众,老早就发现这种宝贵的「生存风水」,实在令后代中国人, 钦佩不已。
来自: 老庄走狗 > 《我的图书馆》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过路阴阳图解_上
rosettesolid《风水案例汇编》是《金锁玉关》的再版书籍,rosettesolid《金锁玉关》又名“过路阴阳”。rosettesolid《金锁玉关》荟萃了许多风水门派的精华,是通俗、易懂、便。rosettesolid《金锁玉关...
秋水老师麒麟山讲座
秋水先生多年来辛勤耕耘,笔耕不辍,著有《奇门与风水随笔》、《风水之现代应用》、《四柱预测经验之我谈》、《手相面相讲义》等,通过对周易预测理论的提炼、整理除了重视就卦论卦以及侧重预测哲学的...
中国农大发文揭示秸秆还田加剧农田土壤酸化
中国农大发文揭示秸秆还田加剧农田土壤酸化。该研究分析揭示了全国范围内秸秆还田加速土壤酸化的第一个证据,为可持续秸秆利用和土壤酸...
RCR | 中国农大郭景恒教授团队:秸秆还田加剧了中国主要农田的土壤酸化
RCR | 中国农大郭景恒教授团队:秸秆还田加剧了中国主要农田的土壤酸化。此外,对决定酸性较弱土壤在秸秆还田后酸化平衡的主要驱动因素...
风水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园林风水员...
风水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园林风水员...风水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园林虽由人作,但仅是自然万物的一物,仍需遵循自然界的法则,所以在园林设计中要正确定位人和园林和谐的关系,以及园林与自然界和谐...
中国周易应用学会
中国周易应用学会。周易简论。命名文化。玄空风水。八宅风水。民俗文化。
种生基改运到底是咋回事?孙志华老师剖析中国神秘旺运文化
孙志华老师剖析中国神秘旺运文化。孙志华老师会客。孙志华老师。现任世界易学大会副主席,中华周易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周易协会高级预测师...
敬天爱人与风水堪舆
敬天爱人与风水堪舆。俄罗斯大学请中国教授为学生开讲中国传统风水和针灸;敬天爱人与堪舆风水。风水古称堪舆。泛指大地的山川、河流、...
“五行”发源于农耕,指导古代农业生产
“五行”发源于农耕,指导古代农业生产。“金木水火土”——五大农业生产要素。当然,“木”不仅是农业生产的结果,也是农业生产过程中...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