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存货相关的疑难问题

 尘雨 2007-01-07
1、问: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的规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如果其中有部分存货已经销售或用于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是否应结转对其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如何进行结转?
   答: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的规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如果其中有部分存货已经销售,则企业在结转销售成本的同时,应结转对其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冲减当期的管理费用。
    对于因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转出的存货,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但不冲减当期的管理费用,按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如果按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也应按比例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应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可按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因销售、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应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
= 上期末该类存货所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上期末该类存货的账面余额×因销售、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而转出的存货的账面余额
 
2、问:农产品的购人成本核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一般纳税人购入农产品,按照税法规定,要计算增值税进项税额。旧制度规定的进项税额抵扣税率为10%,现行制度规定的抵扣税率为13%。做题时题目有提示的按照提示做,没有提示的应按照13%计算。
 
3、问:工业企业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购入货物对运费、运杂费的处理有何不同?
     答:按照税法的规定,工业企业—般纳税人购入货物,运费要按7%的比例作为进项税额处理,其余的93%计入原材料的成本。而运杂费包含运费和运输过程中支付的装卸费、保险费等杂费,按照税法的规定,运杂费不能按照7%计算抵扣进项税额。
           小规模纳税企业购入材料的进项税不能抵扣,运费和运杂费都要计入购入材料的成本。
 
4、问:请问应计入存货成本的税金包括增值税和消费税吗?
     答: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购入材料已交的增值税允许抵扣不计入材料成本,而小规模纳税企业则必须将其计入成本。在消费税中,进口应税消费品缴纳的消费税计入货物成本;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由受托方代扣代缴的消费税,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收回后直接对外销售的,委托方交纳的消费税计入委托加工成本,该产品销售时不再交纳消费税;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委托方交纳的消费税按规定准予抵扣,记入“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账户的借方,待最终产品销售时再全额交纳消费税。
 
5、问:小规模纳税人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思路还是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为超支差反之为节约差异。需要注意的是: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应计入购入材料的实际成本。
     例题: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A材料计划成本每吨为20元。本期购进A材料6000吨,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总额为102000元,增值税额为17340元。另发生运杂费用1400元,途中保险费用359元。原材料运抵企业后验收入库原材料5995吨,运输途中合理损耗5吨。购进A材料发生的成本差异(超支)为(    )  元
    A、1099     B.1199     C.16141    D.16241                   答案:B
    解析:首先要注意该企业属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应计入购入材料的成本。
    购人材料的实际成本=102000+17340+1400+359=121099;
    购人材料的计划成本=20 x 5995=119900;
    所以.超支的差异=121099—119900=1199。
 
6、问:材料成本差异如何计算?
     答:计划成本法下,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如果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则属于超支差异,反之属于节约差异;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实际成本的确定。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应计入实际成本。
     例题1: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A材料计划成本每公斤为20元,本期购进A材料1000公斤,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总额为21000元,增值税额为3570元。原材料运抵企业入库实收990公斤,运输途中定额内损耗8公斤,另外2公斤的短缺尚待查明原因。该批购进A材料发生的成本差异为(    )元。
                    A.1200    B.1158    C.—1200    D.200            答案:B。
    解析:(1)本题中没有给出运费的相关资料,不用考虑运费;
              (2)非合理损耗不计入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先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待查明原因之后再分别记入“管理费用”、“其他应收款”或“营业外支出”等科目。
               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价款+运费×93%)—实际入库数量×计划单价
                                    =(21000一21000/1000×2十0)一990×20
                                    =20958—19800
                                    =1158(元)
 
      例题2: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甲材料计划单位成本为每公斤10元。该企业2002年4月份有关资料如下:
             (1)“原材料”账户月初借方余额20000元,  “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月初贷方余额700元,“物资采购”账户月初借方余额40000元(上述账户核算的均为甲材料)。
             (2)4月5日,企业上月已付款的购人甲材料4000公斤如数收到,已验收入库。
             (3)4月20 日,从外地A公司购入甲材料80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材料价款为80 000元,增值税额13000元;运费1000元(运费的增值税按7%计算扣除),企业已用银行存款支付各种款项,材料尚未到达。
             (4)4月25日,从A公司购入的甲材料到达,验收入库时发现短缺40公斤,经查明为途中定额内自然损耗:按实收数量验收入库。
             (5)4月30日,汇总本月发料凭证,本月共发出甲材料7000公斤,全部用于产品生产。
            要求:根据上述业务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并计算本月发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解析:这类题目应按照要求以时间为顺序一步一步的做,这样不容易遗漏,不容易出错。
           编制会计分录:
           (1) 4月5日收到材料时:
                借:原材料         40400
                   贷:物资采购           40000
                          材料成本差异    400
          (2) 4月20日从外地购人材料时 增值税进项税额=13000+1000x 7%=13670(元)
                借:物资采购      8093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670
                    贷:银行存款   94600
          (3) 4月25日收到4月20日购入的材料时
                 借:原材料       79600
                        材料成本差异  1330
                     贷:物资采购    80930
          (4) 4月30日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和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额,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材料成本差异率=材料成本差异借方余额/原材料借方余额
                                         =(一700—400十1330)/(20000十40 400+79600)x100%
                                         =0.16429%
            (其中:—700是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月初贷方余额,20000是原材料账户的月初借方余额: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70000x o.1643%=115(元)
                    借:生产成本    115
                         贷:材料成本差异    115
 
7、问:企业在购进材料过程中发生的非正常损耗,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答:一般工业性企业购进材料过程中发生的非正常损耗应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待查明原由后分别处理,或结转计人“其他应收款”科目.或计人“营业外支出”科日,或计人“管理费用”科目等,一般工业性企业购进材料过程中发生的合理损耗应计入购进材料的实际成本。
 
8、问:“物资采购”和“在途物资”科目的核算内容有何差异?
     答:“物资采购”和“在途物资”科目是在企业采用不同方法对存货进行日常核算时所适用的不同的会计科目。
               在原材料、商品等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情况下,为了反映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需要设置“物资采购”科目进行核算。
               在原材料、商品等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情况下,不需要设置“物资采购”科目,但应设置“在途物资”科目,核算企业购人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的材料、商品等。
 
9、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贷方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答:“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登记购入材料的超支差异,发出材料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发出材料的超支差异和购人材料的节约差异。但在会计实务中,发出材料的节约差异用红字计入“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贷方。
 
10、问:材料的实际成本、材料成本差异和计划成本之间的逻辑关系应如何理解?
       答: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单价x实际入库数量(注意:计算实际入库数量要将途中的合理损耗和非合理损耗数量都扣除)
             计划成本法下,“原材料”科目的借方余额和“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余额的合计数就是材料的实际成本;或是:“原材料”科目的借方余额减去“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贷方余额就是材料的实际成本。
            所以,在计划成本法下,在实际成本一定的情况下,要调减计划成本,就得增加差异账户的借方金额;要调增计划成本,就得增加差异账户的贷方金额。调整减少计划成本,借记“材料成本差异”,贷记“原材料”科目;调整增加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例题:计划成本法下,下列项目中应计入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贷方的是(   BC  )
                 A.购入材料时,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额               B.购入材料时,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额
                 C.调整增加原材料的计划成本                                         D.调整减少原材料的计划成本
 
11、关于在途商品等的归属:
        对于销售方按销售合同协议规定已确认销售,而尚未发运给购货方的商品,应作为购货方的存货;对于购货方已收到商品但尚未收到销贷方结算发票等
的商品,应作为购货方的存货;对于购货方已经确认为购进而尚未到达入库的在途商品,应作为购货方的存货处理。
 
12、问:受托加工物资和受托代销商品如何进行会计核算以及是否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
       答:(1)对于受托加工物资,这是受托加工单位收到委托单位委托加工的物资,不属于受托加工单位的存货,受托加工单位也不进行会计核算,因此也就不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
             (2)对于受托代销商品,同样不属于受托代销企业的存货,但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在会计上要求按照存货核算;在资产负债表中,受托代销商品与代销商品款合并填入存货项目,它们金额相等,方向相反,对存货项目的总额没有影响,因此实质上受托代销商品并没有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
 
13、问:《会计》教材中,计算为生产产品而持有的材料的可变现净值时,为何采用产品的售价总额而不用该材料的市场销售价格?参阅什么内容可助于理解此问题?
      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的规定,企业在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时,在确定将在生产中耗用的存货(如原材料等,但不包括用于出售的材料)期末可变现净值时,应以产成品或商品的一般销售价格(即市场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从教材的例题来看,企业库存的材料将在生产产品时耗用.属于为生产而持有的材料,不会将此材料出售,所以,在确定材料的期末可变现净值时,应以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确定材料的可变现净值。
     例题:甲公司期末原材料的账面余额为100万元,数量为10吨。该原材料专门用于生产与乙公司所签合同约定的20台Y产品。该合同约定:甲公司为乙公司提供Y产品20台,每台售价10万元(不含增值税,本题下同)。将该原材料加工成20台Y产品尚需加工成本总额为95万元。估计销售每台Y产品尚需发生相关税费1万元(不含增值税,本题下同)。本期期末市场上该原材料每吨售价为9万元,估计销售每吨原材料尚需发生相关税费0.1万元。期末该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 A )万元。
                  A.85    B.89    C.100    D.105
     解析:本题中,材料是为执行销售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在合同数量范围内的存货,以合同价作为计量基础;所以,在确定材料的期末可变现净值时,应以合同中规定的Y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确定材料的估计售价,进而确认材料的可变现净值。
                      期末该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20 x10—95—20 x1=85万元
 
14、问:如何掌握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答: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需要事握如下内容:
              (一)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概念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进行计价的方法。
              (二)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计算公式为:
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至完工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销售税金
            在这里,关键是估计售价的确定,根据准则的规定,估计售价的确定原则如下:
              (1)为执行有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在合同数量范围内的存货,以合同价作为计量基础;超过合同数量部分,以—般商品的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
              (2)无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约定的存货(不包括用于出售的材料),应以产成品或商品的一般销售价格或原材料的市场价格作为计量基础。
           但对于材料来讲,在确定可变现净值时:
              (1)对于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如果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照成本计量:
              (2)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3)用于出售的材料,则以该材料本身的市场售价作为计量基础。
             (二)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会计处理
          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不需做账务处理,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仍按存货期末账面成本列示。
          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须在当期确认存货跌价损失,记人“存货跌价准备”账户。期末对“存货跌价准备”账户的金额进行调整,使得“存货跌价准备”账户的贷方余额反映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的差额,其对应账户为“管理费用”账户。
        例题:某股份有限公司对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20 x 0年12月31日库存自制半成品的实际成本为40万元,预计进一步加工所需费用为16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8万元.该半成品加工完成后的产品预计销售价格为60万元。假定该公司以前年度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0x 0年12月31日该项存货应计提的跌价准备为(  B  )万元。
                     A.0    B.4    C.  16    D.20
        解析:本题中,存货成本为40万元,可变现净值=60—16—8=36万元.应计提的跌价准备=40—(60—16—8)=4万元。
 
15、问:存货盘盈时是否考虑税金?若考虑,如何处理?
      答:存货盘盈时.按同类或类似存货的市场价格,借记“原材料”等科目,按照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两者之和,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待查明原因,按规定经批准或期末再从“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转出,属于应当计人当期损益的部分冲减当期的管理费用。
 
16、问:如何掌握存贷的盘盈和盘亏的处理?
      答:企业的存货应当定期盘点,每年至少盘点一次。盘点结果如果与账面记录不符,应于期末前查明原因,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盘盈的存货,应冲减当期的管理费用;盘亏的存货,在减去过失人或者保险公司等赔款和残料价值之后,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属于非常损失的,计入营业外支出。
        盘盈或盘亏的存货、如在期末结账前尚未经批准的,应在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先按上述规定进行处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出说明;如果其后批准处理的金额与已处理的金额不一致,应按其差额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也就是说对外提供的报表中没有待处理财产损溢这样的报表项目。
 
17、问:某企业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2001年6月1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余额为4000元,“原材科”科目余额为250000元,本月购人原材料实际成本475000元,计划成本425000元;本月发出原材料计划成本100000元,则该企业2001年6月30日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为( A )。
                         A.621000元    B.614185元    C 577000元    D.575000元
       我算不出621000元的答案,我的计算步骤如下,请看我哪步做错了?
           差异率=(4000十50000)/(250000十425000)=8%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100000x 8%=8000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100000—8000=92000
           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250000+475000—92000=633000
      答:你的计算中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计算不对,题目给出的条件是“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余额,是超支的成本差异,因此实际成本的计算不是100000—8000=92000,而是100000+8000=108000,正确的计算如下:
            当月材料成本差异率为8%.当月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为100000x(1+8%)=108000元,
           月末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月初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本月购入材料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250000+4000)+475000—108000=621000
 
18、问:企业发生火灾等非正常损失时,存货的毁损应如何进行处理?请结合例题分析讲解。
       答:企业由于火灾造成存货毁损,应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来核算。
       例题:AS企业仓库发生火灾烧毁一批材料.计划成本10000元,本月差异率10%,增值税税率17%,收回残料100元,保险赔款8000元.则火灾净损失为(  A  )元。(假设收回的材料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
                  A.4770    B  4600    C  32870
       解析:(1)计算毁损材料的实际成本10000x(1+10%),毁损材料的进项税额10000x(1+10%)×17%
                  (2)计算处置毁损材料可以取得的赔款和残料收入:8000+100=8100;
                  (3)计算火灾净损失=10000x(1十10%)十10000x(1十10%)x17%—8100=4770
           本题的具体分录是: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12870           [10000x(1十10%)十10000x(1十10%)x17%]
                    贷:原材料             10000
                          材料成本差异     1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870          [10000×(1十10%)×17%]
                 借:原材料       100
                        其他应收款  8000
                        营业外支出   477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2870
 
19、问:存货采用后进先出法计价,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将会对企业期末存贷和利润带来什么影响?如果在物价下降期间,将存货的计价方法由原来的加权平均法改为先进先出法,对企业毛利、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有何影响?
      答:物价持续上涨时企业采用后进先出法计价,会使发出存货的价值升高,期末存货价值降低,销售成本升高,当期利润减少。物价持续下降期间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比先进先出法计算的成本低。因此改变方法后会减少企业的毛利,同时减少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