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电影票房喜获丰收
中国电影监管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去年的票房收入增长了32%,达到创纪录的3.36亿美元,中国的好成绩为2006年这个“丰收年”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东亚电影市场去年不仅获得了可观的票房,而且该地区主要电影市场上本土电影的风头也都胜过了好莱坞(Hollywood)大片。
这种变化和国产电影的优异表现以及政府保护是分不开的。作为东亚最大、最成熟的电影市场(票房总收入超过17亿美元),日本本土电影的票房今年超过了好莱坞电影,这是二十多年来的第一次。在韩国,尽管政府对国内电影业的保护力度有所减弱,国产影片仍取得了主导地位。仅在首尔一地,去年1-11月的票房总收入就达到了1.92亿美元,较2005年同期增长了20%。 在好莱坞越来越倚重海外票房收入来收回制作成本的情况下,国际性竞争对它而言不啻是一大挑战。与此同时,愈演愈烈的电影盗版使得选择去影院观看影片本身就令人欢欣鼓舞。 一向被认为是蕴藏着巨大潜力的中国电影市场使好莱坞看到了些许希望:票房收入持续增长,去影院看电影也正成为一种愈加流行的消遣方式。随着82家新影院的陆续开张,中国去年的票房收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28岁的方俊(音)是北京的一名行政助理人员。方俊更愿意去影院观看大制作影片,因为如今影院的设施更加完善了。 ![]() 然而,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的影院仅有三千家;此外,尽管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日益增多,但8美元一张的首轮电影票价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而言仍是笔不小的开销。再者,好莱坞电影公司也抱怨,中国电影市场的开放程度远远不够。中国国有电影发行机构不仅将每年进口好莱坞影片的数量限制在区区20部,还对国产影片给予了特殊优待:比如推迟海外影片的上映、甚至提前结束此类影片的上映时间。 好莱坞贸易组织美国电影协会(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亚洲地区的负责人迈克•埃利斯(Mike Ellis)表示,中国电影市场潜力巨大,这一点显而易见,不过除非进一步敞开大门,否则中国市场将无法发挥出它本身应该具备的重要影响力。 中国政府在去年还修改了相关规定,令外国公司持有影院的难度加大。受此影响,时代华纳公司(Time Warner Inc.)决定撤出所有在华影院业务。 国家广电总局官员张丕民表示,中国正在酝酿一项新政策,旨在大力扶持新影院的建设,其中包括予以财政方面的激励。他说,中国的电影市场远未成熟,但中国正在逐步开放市场,希望将来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2006年的日本上映了400部左右的本土影片,这一数字比过去数十年中的任何时候都要高。可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在2006年1-11月底14.8亿美元的票房总收入中,日本国产影片的票房占到了其中的53%。 日本电影制片人协会(Motion Picture Producers Association of Japan)发言人Takeshi Otagi表示,在去年上映的诸多好莱坞影片中,系列电影和重拍影片占据了很大比例,这使日本观众感觉乏味。而与此同时,由于极具戏剧性的韩国电影及电视剧在日本赢得了巨大成功,观众对日本影片缓慢而戏剧化的叙事风格也重新燃起了兴趣。 2006年日本电影市场票房位列前三的影片分别是动画片《地海传说》(Tales From Earthsea)、动作片《海猿2》(Umizaru 2: Test of Trust)以及喜剧电影《有顶天大饭店》(Suite Dreams)。但其票房收入均未打破纪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