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闻博识客人

 木森 2007-01-14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博客”也随之成为了人们的一种时代潮流。那什么是博客呢?博客有两种解释,一种作名词,另一种作动词。作为名词,其英文一是Blogger,指写作或是拥有博客(BlogWeblog)的人,“博客”是继“黑客”与“闪客”后成为网络第三客,简单地说博客是一类人,这类人习惯于在网上写日记。 二是BlogWeblog,指网络日志(注意:不是“网络日记——Web Diary”),是一种个人传播自己的思想、带有知识集合链接的出版方式。作为动词,其英文为Blog,指在博客(BlogWeblog)空间中发文的过程。

从以上解释可以看出,博客的一个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将你个人的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闪现的灵感等及时记录和发布,发挥你个人无限的表达力,更可以以文会友,结识和汇聚朋友,进行深度交流与沟通。

但是每个人的博客有它不同的风格以及不同的心理写照。当然原创是大家所希望的,因此,通过每个人的原创作品以及对原创作品的不同对待方式可以看出客主的不同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

如果对这些文章进行分类,无非有那么几种情况:其一是对一些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描写,这些描写不涉及个人的情感与心灵,只与客主的个人观点和思维方式有关,因此客主愿意,也喜欢把这些作品放到网络中去。当然这些描写会与客主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有关系,但是人们并不会认为自己的价值观社会观为隐私,他们愿意将此类文章公之于众,一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二来引起别人的一些关注。其二是客主对自己心理和情感的描写,这些描写涉及很多人所谓的隐私内容。这些情感与心理来之于他的亲身经历和内心体会,也就是说客主所写的东西是他现实生活与真实情感中的一种写照。其三是流水账,记录生活中的琐碎小事,而不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流露自己的情感。严格地说,这不能叫作博客,也不是网络日志,而是网络日记。

对于第一类,从客主所描写的对象可以看出他所关心的主题,同时也表现出它的一些喜好。通过他的论点,可以看出他对待世界和对待人生一些观点,也能体现出他的思维方式。有的人喜欢对国家大事世界风云品头论足,那说明它具有一定的宏观思维方式,而且具有一定高度的思维水平。而如果他喜欢描写一些微观事物,那说明他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以及悉心的感知力。他写这类文章,也有抒发自己情感的意思在里面,同时也希望自己的观点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可。他们喜欢表现,也喜欢交流。也许是以博会友吧!

对于第二类客主,他愿意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表露出来,而且用文字的方式把它永远的记录下来,这种记载方式有一定的好处,如果说它记载的是自己乐观积极的一面,那么他希望用这些积极的因素来勉励自己,同时与客友共勉。它可以作为永远激励的心理武器,作为永远陪伴自己的开心知己。如果他所记载的是他悲观消极的一面,那他可以把自己的缺点毫无隐讳的暴露出来,以便自己得到更加真实的自我认识,这类博客也算是一种自我剖析吧。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何必把过去的每一个错误、失误或遗憾总是恨恨不忘呢,毕竟人脑的容量是有限的,有的事情能拿得起,也要能放得下。如果任何事情都不能自我原谅的话,那他的包袱只能是越来越重,最终将被包袱压倒。因此,写这类心情日志,可以将不堪回首的往事记录在文字里,再存封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然后从脑海中轻轻地擦去,不留下一丝痕迹。不管他记录的是得意时候的喜笑欢乐,抑或是失意时候悲愤苦愁,不管是云卷云舒,花开花落,他总能笑看天下风云,直面惨淡人生。

有的客主将自己的部分文章设置成仅自己可见,例如360doc.com就有这项功能;有的设置成了仅好友可见,这是MSN空间和QQ-ZONE的一个特点;当然剩下的就是对所有人公开了。设置成仅自己可见的,其内容肯定是上述的第二类了,他们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是一种记录和表达方式。也许会有人认为,既然是博客,就应该与大众共享其思想火花啊,这样的客主或许太保守,太保护自己,不愿意将自己融入大众,至少,不愿意将自己的情感与朋友分享与共担,因此,也是不易交往的人群。笔者认为不全然,这种记录就像传统方式的日记一样,谁愿意将自己的日记让别人看呢!这种人,有着自己的观点,不易受周边事物影响,有一定的独断能力,他很在乎外界对自己的看法,也在乎自己对外界的看法,因此其爱恨分明。他们也容易将自己封闭起来,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情感,这种情况,处理不当,会产生孤傲的畸形心理。当然不乏有很多的客主喜欢将自己的这类文章与好友或者公众分享,我认为,他们的这种观点就像有的人愿意将自己的日记给朋友看一样正常。这种人开朗活泼,他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也容易被新的外界所接受。

第三类客主,它是孤独的,或者说,这类博客的本质就是孤独的。一方面,他因为孤独而用博客的方式打发时间。另一方面,他希望通过博客有更多的人关注他,哪怕仅仅是一个回帖,也会让他感到温暖无比。很多情况下,他们是表面热情开朗,内心却是孤独的一类人群。一个人的表面兴奋度与内心的孤独感是成正比的。

当然还有其它的一些情况,诸如不便向别人倾诉时可在网络中发表感概,借助网络作为媒界联络感情,利用网络媒介故意炒作等等,此处不再详解。

以上仅是我的个人观点,由于本人专业水平有限,有的可能会与事实不符,甚至会与实际相悖,诚望大家批评指正,共同探讨。文字功底实在太浅不是我的错,但是将此来污染网络环境那就是我的错,如果以此可以衬托出别的文章的美丽,我愿意一错再错!

本文参考了大量的网络文章,在此对原作者一并表示感谢!

本文中所用到的第三人称均用“他”或“他们”表示,其代表“他/她”或“他们/她们”,为了方便阅读,在此简化了而已,没有任何的性别歧视。,

曾有几次,我都对我的朋友食言,我承认我的错误,希望将来改正,同时也希望朋友能对我原谅,毕竟,我的食言并非我的本意,而且有时候其后果也并没有那么严重。当初我在网上写了一些东西,仅自己可见,受到了朋友的质疑,于是产生一种辩解的想法。我对朋友说我写一篇关于博客的文章。当时就写了初稿,那是数月前的事情,苦于才疏学浅,思想浅薄,一直不敢定笔,一放就到了现在。眼看就要过年了,今天我终于我将这个口头承诺付诸实践,也算是在我朋友的期望中姗姗来迟吧,希望借此让我的朋友改变那种认为我“总是食言”的看法。我也知道,某种观点一旦形成,要想彻底改变是很难的,那以后我继续努力!

谨将此文章献给我的这位朋友!

                        2007年1月14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