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隱蔽青年家長最痛

 又见飞刀 2007-01-17

不上學不工作
打機度日

1.8萬隱蔽青年家長最痛

 

在香港每天不上學、不上班、「與世隔絕」的隱蔽青年,正有急劇增加的趨勢。關注問題的基督教服務處推算,去年本港約有一萬八千五百名隱蔽青年,情況較○五年時推算六千人,急增逾兩倍。近六成隱蔽青年的學歷在中三以下,平均隱蔽達兩年,最長六年。

 

「隱蔽青年」這個概念為日本心理學家齋籐環最早使用,指的是那些自我極其封閉的青少年。他們自覺一無是處,無所事事,害怕社交,終日困於家中,又被稱為「繭居族」。日本據說有隱蔽青年百餘萬,已經衍生成全民關注的一大社會問題。估不到,日本這股「隱士風」竟然飄洋過海,吹到了香港,並快速「本土化」,大面積地蔓延開來了。

 

基督教服務處青年導航及發展中心去年訪問五十三所中學,發現六十二名在學隱蔽青年,推算全港中學約有五百四十名在學隱蔽青年,以非在學的隱蔽青年,約高出十八倍推算,全港約有一萬八千五百名隱蔽青年,較○五年時估計的六千人,上升兩倍。該中心在過去兩年處理了一百九十二個隱蔽青年個案。

 

讓我們詳細來看一看此次調查的發現。年齡介乎1024歲的隱蔽青少年中,逾98%的人與同學、教師關係疏離,自認被朋輩排斥,認為學校生活注重成績多於德育發展等。其中,更有60%的人認為「沒有或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優點」。「每天下午四點,仍然躺在床上,結果發現自己是個『零』」;「好似困在一框框中,無出路,無辦法出番去!」「我在社會上,好像多餘的」……諸如此類的感慨正是隱蔽青少年的典型自白。特別是在網絡盛行的今天,鼠標在手,更是不願出外,甘願自溺家中孤島,沉浸在虛擬世界之中。

 

中心總協調主任應鳳秀表示,逾八成隱青為男性,平均隱蔽期為兩年,最長的個案更隱蔽了六年,近六成人的學歷在中三以下,約八成青年更從未接受技能訓練。應鳳秀解釋,約半數隱青覺得有困難解決不到,或無人明白自己而慢慢隱蔽起來。她續稱,近八成人以玩電腦度日,「他們生活多數日夜顛倒,晚上家人睡覺後,才出來吃東西、玩電腦,日間則睡覺。」

 

當看到子女處於隱蔽狀況時,約八成家長表示感到焦慮、無助、壓力沉重及失望。

 

「隱蔽青年」問題對社會的潛在危害是嚴重且是多方面的。數以萬計的大好青年身受「隱蔽」之困,影響健康成長,前途堪虞,這本身就是無法彌補的最大損失和傷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