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与鳕鱼的动人交会

 汀兰宠儿 2007-01-29
 不知从何时起,举凡与吃喝相关的文字,我都会有浓厚兴趣。例子是现成的——无论在哪个论坛,只要看到涉及饮食的帖子,我就不再潜水悄悄阅读,而是立即浮出水面踊跃跟帖。时至今日我总也想不明白,这到底说明自己胸无大志,还是笃信“民以食为天”的古训,抑或粗鄙庸俗原本早就“铭刻在脑子里、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只是我没有觉察、或懒得自省甚至明明清楚自己伪品味真陋习的德行却不能、不愿、不敢坦然承认?
  
  在网上读到一篇介绍《鳕鱼:人与自然的动人交会》的文章,说是美国作家马克.科尔兰斯基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改变人们对于历史和自然的认知,把世界历史、人类热情和自然生态带到了一个迷人的交会点。云云。
  
  评论家如此点评道——马克.科尔兰斯基其实是想说,鳕鱼喂饱了西方国家,促进了北美洲的发展。对于仰赖鳕鱼为生的人,它是比黄金更珍贵的宝藏。战争为它而起,革命因它而兴。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中,鳕鱼更占有不为人知的一席之地。
  
  普利策奖获得者威尔•杜兰特评价《鳕鱼:人与自然的动人交会》的那句话最叫人黯然神伤:“生物的第一准则就是生活即竞争。当食物充足时,各种生物相安无事;供不应求时,它们激烈竞争。动物在猎食其他物种时从不犹豫,而人类则通过法律途径暗算别人。”联想到时下的社会生活,直叫人禁不住暗自唏嘘——语词“竞争”已然成为人中新贵的堂皇借口,人家往往不屑借助法律,只消进行暗箱操作,将“竞争”权作掠夺社会财富的“快捷键”,轻轻敲击便大功告成。
  
  尽管书橱里还没有《鳕鱼:人与自然的动人交会》,我却对生活在深海里的那种冷水性鱼类肃然起敬了——瞧瞧人家鳕鱼,差不多可以跟引发特洛伊和斯巴达长达10年战争的海伦小姐媲美,多酷!由此回忆起电影《特洛伊》里的一个镜头:海伦走进大厅,长老们的心灵被海伦的美貌极度震撼,于是一致认为值得为争夺海伦进行战争。总是喜欢以己小人之腹度他人君子之心的我于是联翩浮想,想来想去,居然想到某著名相声演员为了高额广告费甘愿替某品牌安全套当形象代言人。其实我非常清楚,自己这个联想可能很不严肃,如你所知,海伦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世界顶级美女,相声演员某无论怎样牛,也不及海伦一丝金色柔发啊!
  
  没有书本在手,不能看到书名的英文,自然无从得知汉译是否符合“信、雅、达”三大要素,私心觉得“交汇”可能要比“交会”来得准确一些。再想却进行自我否定,继而粲然开来:“交汇”只是表达了人与鳕鱼在物质层面上的亲密接触,哪里比得上“交会”——那是人鱼互动的感人场景,是人与鳕鱼的神交境界啊!
  
  网络上有《鳕鱼:人与自然的动人交会》的封面图片,两行黑体字深得我心:“品味食物中沉淀的文化,触摸历史中隐含的细节”。我欣然发现并暗自窃喜,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句话都是对我的ID“成都好吃嘴”的高度赞誉,再说一句有点儿那个的话,简直就是诗意首肯嘛。当然,更为精辟的表述,当数天涯社区前饮食男女版主、现为该版块顾问的古清生先生的大作《吃,深刻地表达人生》。古清生先生从“刀叉、筷子和手抓”的进食方式,旁征博引切入人生哲理这样一个恢弘主题,并且振聋发聩地指出“我们完全可以推论,是吃创造了人类”—— 如你所知,这里的“我们”并不包括我。
  
  无论品味食物文化还是触摸历史细节,不管到底是吃还是劳动创造了人类,这些都与本篇拙作的主旨无关。我的意思是说,前段文字开头引用那句话里有一个缺少美感的语词,那就是“沉淀”。《现代汉语词典》对“沉淀”的两个诠注读来像是绕口令,一为“溶液中难溶解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一为“沉到溶液底层的难溶解的物质”。常识告诉人们,没有浑浊就没有沉淀,谁能想象浑浊不堪的食物能激发食欲,遑论美感?需要特别申明的是,我这番话绝对没有哗众取宠的企图,不想追求“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效果,我只是从饮食语文和饮食美学的视角,说明“吃”其实是个无法透彻阐述准确诠释的动词,如果套用一句滥觞的流行语词,可能应该叫做“吃,是一个语词永远难以胜任的宏大叙事”。
  
  我其实也是一个对吃喝心怀敬意的人。当然,我的所谓敬意,除了发自内心钟情于传统家庭川菜烹饪技法以外,还注意吸收华夏其他菜系的精华,更有甚者,我近日对舶来美食也开始有了艳羡倾向。我不清楚这个倾向是好是坏,却明白兼收并蓄至少在烹饪平台上大有裨益。把话说白了,我的敬意,还包括吃喝这种生理行为本身应该具备的品行,诸如自我尊重、生命尊严、以及敬畏造物主赋予生灵的魂灵。
  
  几天前在“高卢公鸡”开办的大型超市里挑选了一块据信来自北冰洋深海的鳕鱼中段。要说高鼻子就是会做生意,存放鳕鱼的大冰柜旁赫然摆着宣传资料呢。瞧瞧,不但介绍鳕鱼肉质厚实、刺少腥小味甘美,还详尽开列了营养指标——蛋白质含量16.8%、热量88千卡/100克、脂肪0.5%、富含钙、钾、磷、钠、镁、烟酸、维生素A1、胡萝卜素等。最有创意的是附列西兰花豆酥鳕鱼、烤银鳕鱼、干煎银鳕鱼的简单烹饪方法,说句夸张的话,这简直就是引导消费的典型案例呀。
  
  买回鳕鱼存于冰箱却迟迟未将它入馔,何也?说来非常不好意思,我赫然发现,自己好像患上时下广为流行的“心理障碍”似的——草草处置价格不菲的鳕鱼,大有暴殄天物之嫌,再者说了,毕竟人家有外籍身份啊。于是挖空心思考虑(时髦语词叫“创意”或“策划”)自己到底用什么方法烹饪鳕鱼:糖醋、香煎、清蒸、干烧、水煮、酥炸、鲜熘、红烧、叉烧、软烧、葱烧、粉蒸、干煸、五香、椒盐、茄汁……好像都是对身份显赫的鳕鱼的大不恭。思来想去,最终选定做一道家常鳕鱼。
  
  家常味、鱼香味和怪味是川菜特有的三种味型。所谓“家常”,词典的权威解释是“家庭日常生活”,在川人的生活理念中,则是居家常有的意思,与被某话语权执掌者严厉批判成都市民的“农耕文化意识”毫不相干。自然解冻后的鳕鱼切大块,用料酒、精盐码半小时入味去腥,入笼屉蒸10分钟;以郫县豆瓣、泡红辣椒、泡姜剁碎,葱切为八分长的节;西兰花解为小朵,用加盐的沸水汆熟,熟鳕鱼块摆进盘子,四周镶上熟西兰花;精盐、酱油、水豆粉、葱节调制滋汁备用,铁锅烧热,调味油烧熟,加红辣椒、泡姜炒香,勾好滋汁均匀浇于鳕鱼块上,菜成。
  
  我愿意坦然承认,自从添置了CANON 30D数码机身,我就染上“菜肴拍摄强迫症”。我不清楚这个“病症”(或曰习惯)与各路明星罹患“隐私诉说强迫症”到底有何异同,却常常从取景框里看到自己庸常的小日子其实很有滋味。有时因此激发文思写下几行文字,再将亲手烹馔的菜肴图片发到博客乃至论坛上,那种成就感觉,简直可以用“另类喷发”去形容。譬如此刻,一边用键盘码字,一边翻看鳕鱼菜品图片,现成的标题——《我与鳕鱼的动人交会》——立刻跃然而出。
  
  文字末了突发奇想——倘若将“与……的动人交会”这样的句式廓张开去,原本波澜不惊的小日子,也将别开生面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